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大豆小区育种播种机播种时不混种、换种便捷等作业要求,解决插装式排种系统所造成的空行程过大和清种不彻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弧形齿条式预充种清种机构。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弧形齿条基本参数和首末齿的齿顶降低系数,应用ADAMS软件进行了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满足要求。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试验材料进行改进前后的排种系统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插装式排种系统空行程距离缩小到0.42 m且能够在3.33 s内实现无混杂换种,满足设计要求,为系列大豆育种播种机的开发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龙  王胜  屈哲  杨晨  张润锴  余永昌 《大豆科学》2019,38(2):291-297
小区大豆播种机田间作业时不同品种大豆需要人工换种,为解决换种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转盘式小区大豆播种机自动供种装置。整个供种装置采用转盘式的圆形种盘与种杯组合的方式,使用PLC控制工作过程,完成小区大豆播种机播种过程中的自动换种。该自动供种装置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其中机械部分由种杯、种盘、底座、安装支架等组成。试验对种杯进行了理论分析及结构设计,对电控部分进行了硬件选型及参数确定,并设计直流步进电机的控制软件。通过该自动供种装置进行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种杯的偏移量合格率最大为99.6%,种子无破碎供种合格率最大为99.836%,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符合小区播种机上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2BMFJ-3型麦茬地免耕大豆精密播种机播种大豆的性能,确定一种适合于该播种机的机械式精密排种器,参照GB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以窝眼轮式、倾斜勺式和勺轮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在JPS-12计算机视觉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实施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3 ~6 km·h-1、粒距8 cm条件下,勺轮式排种器的排种性能最优,其合格指数87.8%~98.9%,重播指数0.5% ~1.1%,漏播指数低于12%,变异系数小于16%,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优等品水平.  相似文献   

4.
这里介绍的育种试验用播种机,是一种安有普通播种机中广泛采用的辊轮式播种机构的装置。此装置特点是:种子箱的安装和拆卸既方便、又迅速。同时还可以避免种子混杂。它与园锥体排种器播种机相比,不需播前先称好一定量种子,而且还可直接条播,也可以点播。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大豆单粒精密排种,从而节约种子用量,使用EDEM软件设计内充种式大豆排种器,针对5个黄淮海地区普遍种植的大豆品种,对内充种式大豆排种器的性能进行仿真试验,分析排种器工作转速对排种器的单粒率的影响,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仿真试验中排种器工作转速在30 r·min-1时单粒率为90.81%~95.42%.台架验证试验中排种器工作转速对单粒率有明显影响,排种器转速在30 r·min-1时,5个品种大豆种子的单粒率为89.88%~94.13%,重播率为4.75%~9.61%,漏播率为0.12%~2.04%,试验值均符合排种器的工作性能行业标准.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4.39%,该仿真设计可以为排种器关键零部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大豆育种试验的准确性,降低劳动强度,针对垄三栽培小区试验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与之配套的垄上双行插装式排种器,并以作业速度和株距为影响因素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分别为3.6、4.5、5.4 km.h-1,双行株距为5 cm时,其粒距合格指数≥85.17%、重播指数≤11.11%、漏播指数≤4.24%、变异系数≤20.69%;当双行株距为7.5 cm时,其粒距合格指数≥85.26%、重播指数≤9.47%、漏播指数≤5.26%、变异系数≤18.17%。两种工况下,排种器均达到JB/T51017-1999《中耕作物精密播种机产品质量分等》优等品标准的要求。该排种器为垄三栽培模式配套大豆小区精密播种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排种器选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2BMFJ系列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不同机型选择适宜的排种器,比较排种器排种性能优劣,以气吸式排种器和机械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依据GB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在JPS~(-1)2计算机视觉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上实施正交与多重比较组合试验研究,以排种器类型、作业速度和百粒重变异系数为试验因素,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与经济性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排种器类型对于株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为主要影响因素,作业速度对株距漏播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作业速度低于5 km·h~(-1)时,机械式排种器和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无显著差异,当作业速度高于5 km·h~(-1)时,气吸式排种器的作业性能优于机械式排种器。在百粒重变异系数大于7.6%时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性能均优于机械式排种器。机械式排种器可用于2BMFJ-3/6型播种机;2BMFJ~(-1)0型播种机应采用气吸式排种器。  相似文献   

8.
对品种的适应性是大豆育种专用排种器技术研究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大豆种子与排种盘型孔间的关系,因此,如何精准构建排种盘型孔参数关于大豆种子物理参数的数学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东农52大豆种子的物理参数,理论分析并确定其各种型孔充填状态的型孔均径比范围(1.43~1.87)及对应状态概率。建立了大豆小区育种插装式排种器的EDEM仿真模型,并以型孔均径比及充种倒角为试验因素,漏播率及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试验指标的数学模型,以优化型孔的最佳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对漏播率,型孔均径比极显著(P0.01),充种倒角显著(0.01P0.05);对重播率,型孔均径比极显著(P0.01),充种倒角有一定影响(0.05P0.1)。在试验范围内,随型孔均径比的增大,漏播率减小及重播率增大,随充种倒角的增大,漏播率先减小后增大,重播率无变化。型孔最佳参数为型孔均径比1.64,充种倒角1.54 mm,此时,漏播率4.95%,重播率6.49%。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型孔的排种盘具有相对最佳的作业性能。该研究为其它作物排种器型孔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农民在换买一次豆种之后,便连续多年种植使用,不选种,不换种,任其繁衍。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大豆单产降低。本试验针对这一生产问题进行设计,试图用试验资料说明大豆种子使用年限对大豆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辽宁省目前使用的5个大豆品种铁丰24号、辽豆3号、铁丰18号、开育9号、丹豆5号。以种子使用年限为试验处理,即以原产地当年引进当年使用的种子为处理1;以后不经提纯复壮,连续于第2、3、  相似文献   

10.
以设计的气吸式大豆高速精密排种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试验设计方法,以吸孔直径、真空度、作业速度和吸孔数为影响因素,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变异系数为目标函数,运用Design Expert 7.0试验设计软件进行处理,建立排种器主要性能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试验诸因素对排种器性能指标影响规律及交互效应关系。优化得出最佳参数组合吸孔直径4.5~5.0 mm、吸孔数75~85个、真空度5 k Pa、作业速度9 km·h-1时,此时合格指数大于96,漏播指数小于1.5,重播指数小于2.5和变异系数小于20。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黄淮海旱作区更好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又能满足该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机的使用需求,参照免耕播种机的国家标准和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制定的免耕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对目前在黄淮海地区使用的2BMFD-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播种机和2BMFJ-6型麦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考察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并对这两种机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的机具通过性、播种均匀性、种肥深度、晾籽情况等性能的研究,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虽然工作原理不同,有各自的优缺点,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的性能参数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个别指标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都比较强,均能够实现精量播种。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我国黄淮海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机的需求,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研制了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对该机具关键部件清秸防堵装置和施肥播种组合单体等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分析和适应性研究。根据免耕播种机性能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对该机具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证明,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一次进地能顺利完成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密播种、覆土镇压和秸秆覆盖等作业,播种效果较好、作业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在黄淮海地区适应性较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麦茬地大豆免耕播种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2013,(2):112-118
为提高脱毒微型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水平,保证播种质量,针对脱毒微型马铃薯,设计了一种气力式倾斜圆盘排种器,并对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了该排种器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性能指标与排种轴转速、排种盘倾斜角度、排种盘型孔形式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上述3个试验因素对排种器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轴转速为10 r/min、排种盘倾斜角度为45°、排种盘型孔形式为9×Φ12 mm圆柱孔时,排种器合格指数达97.62%,漏播指数为0.67%,变异系数为8.94%;研究结果表明,气力倾斜圆盘排种器能满足大粒径且外形个体差异性大的脱毒微型马铃薯的精密播种要求,为大粒径种子的播种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花生学报》2012,41(1):15-15
最近,由烟台市农机所承担的烟台市科技攻关项目《气吸式花生精量播种机的研究与开发》已顺利通过市级鉴定。烟台市农机所自主研发了垂直园盘排种器,在机械式花生播种机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研发出了2BHQ-2型气吸式花生精量播种机,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项(201120314142.7,201120314143.1)。该机应用气吸式工作原理,可一次完成起垄、开沟、施肥、排种、喷药、覆膜、覆土压膜等作业功能,具有种子适应范围宽、损伤率低、播种精度高等优点,节约了种子,提高了出苗率和机具播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小区试验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大豆根瘤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微量营养元素(Zn、B、Mo)在大豆测土配方施肥上的使用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大豆使用微生物菌和微量元素比常规施肥增产6.5%;大区田间试验表明,在大豆常规施肥基础上,使用微生物菌和微量元素可增产10.4%。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子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为了研究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本试验对大豆种子吸水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肽酶活性、蛋白水解产物(氧基酸和肽含量)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的变化呈现慢-快-慢的规律,转折点分别是萌发12h和萌发27h。虽然种子在萌发期间内的可溶性蛋白、氧态氮及肽含量均高于未萌发的大豆种子,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可溶性蛋白峰值出现在9~12h之间,而氨基酸及肽的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增加的趋势。另外,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在萌发33h之前活性的变化非常小,萌发39~72h时活性急剧加强,萌发72~96h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大豆双行侧深施肥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免耕播种条件下,播种机易于拖堆、堵塞,难以实现深施肥,设计了大豆双行免耕播种机。该机采用限深轮限深、锐角入土施肥铲开沟施肥,然后双圆盘开沟器在肥沟两侧开出种沟,实现垄上双行播种侧深施肥。平板限深轮的直径为300 mm、宽度为200 mm;施肥铲的入土角为40°、入土隙角为10°、圆弧曲率半径为310 mm;双圆盘开沟器两圆盘直径分别为320 mm、间距为130 mm、工作偏角为7°。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过程中无堵塞,通过性好;播种深度合格率达90%以上,变异系数小于27.9%;种肥垂直距离合格率90%以上,变异系数小于13.6%,种肥水平距离合格率大于85%,变异系数小于23.8%,能够保证大豆播种的种肥距离要求;晾种情况为0.1粒·m-1,左右行平均出苗数为1.02株·d-1·m-1。该机可满足黑龙江地区大豆免耕播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南方一些省份的大豆创新种植模式如玉米间套作大豆,果、茶园间作大豆及田埂豆等缺少配套收获机具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手扶式微型大豆割晒机。文章首先介绍其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及作业原理。其次,利用LS/DYNA模拟了回转切割器切割大豆秸秆的作业过程,并以回转切割器的行进速度、角速度及倾角为试验因素,切割能耗为试验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虚拟正交作业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刀盘倾角为极显著影响,角速度为显著影响,作业速度无影响;切割器最优参数为作业速度1 m·s~(-1),角速度80 rad·s~(-1),刀盘倾角20°时,切削能耗最低为2.27 J,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再次,对机具的其它关键部件传动系统、割茬高度调节装置及行走装置进行了设计。最后,选用4G-1.8型大豆割晒机为参照,对微型大豆割晒机进行了田间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可顺利进行大豆收割铺放作业,试验指标收获损失及损失率标准差均低于对照机具,这表明微型大豆割晒机具有相对较佳的作业性能及作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播种机械作为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及大豆产量。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区域和南方区域大豆精密播种技术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大豆精量排种器以及免耕防堵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大豆精密播种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为我国大豆精量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 max),在种子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速率不同。研究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和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四号”的吸水速率,结果表明: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在种子吸水后30分钟内吸水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在吸水后30分钟内较慢。这是种子的重要适旱特性,也是区别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依据。 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 600),在45%浓度下对吸水4—4.5小时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萌发率、胚根长、胚根重都有影响。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萌发率高,胚根生长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萌发率低,胚根生长慢。试验结果表明:PEG在45%浓度下可作为筛选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适合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