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化肥减量模式下为甬优1540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试验设计包括CK(对照不施肥)、CF(常规施肥)、T1(基肥减氮15%)、T2(追肥减氮15%)、T3(基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T4(追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提升;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水稻产量相比常规施肥提高8.6%,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22倍;T2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5.2%,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18倍;T3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3.4%,氮肥利用率提高3.9百分点;T4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1.7%,氮肥利用率提高2.3百分点。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籽粒和秸秆中的氮元素含量降低,籽粒和秸秆中的磷元素含量增高,钾元素无明显规律;在同种减氮水平下,基肥减氮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优于追肥减氮处理。因此,浙东沿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双季稻地区宜推广基肥减氮15%模式,纯氮投入量在174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氮素流失风险,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华北平原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周年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ON),减施氮肥150 kg·hm~(-2)的条件下,单施化肥(RF)和10%比例沼液替代(RFM)不会降低小麦和玉米产量。相较于CON处理的氮素年均盈余量218.1 kg·hm~(-2),RF和RFM处理氮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6.7%和55.9%。CON处理总氮平均淋失浓度和年均淋失量分别为33.70 mg·L~(-1)和22.01 kg·hm~(-2),与之相比,RF处理总氮平均淋失浓度和年均淋失量分别降低了31.45%和30.58%,而RFM处理分别降低了40.65%和43.39%。试验期间径流产流只发生2次,氮素淋溶发生次数和氮损失量远高于径流损失,因此淋溶是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CON处理总氮平均径流浓度和年均径流流失量分别为23.0 mg·L~(-1)和0.095 kg·hm~(-2),与之相比,RF处理总氮平均径流浓度和年均径流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2.9%和30.5%,而RFM处理分别降低了45.5%和50.5%。由于施肥量较高,CON处理氮淋溶表观流失率为4.19%,而RF和RFM处理氮淋溶表观流失率分别降低了2.86%和20.76%。NO_3~--N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分别占淋溶和径流总氮流失量的66.3%和73.3%,其与总氮流失变化趋势一致。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沼液在保证作物产量的情况下,是降低氮素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甬优15水稻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与不同施氮量(156、195、234 kg·hm-2)对水稻叶片SPAD值、氮肥利用率、产量和土壤耕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与灌浆期,叶片的SPAD值随水稻施氮量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量不同水分管理模式的水稻叶片SPAD值差异不显著。相较于淹灌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稻的吸氮量更多,氮肥利用率也更高,同一施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提高3.2~5.7百分点。相较于淹灌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模式还显著提高了土壤的Eh值与碱解氮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H值无显著作用。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较淹灌模式增产5.9%~6.5%。在试验条件下,干湿交替灌溉的最适施氮量为195 kg·hm-2。  相似文献   

4.
杨玉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75-176
分析了近年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原因,提出了实施稻田农药减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化肥配施微生物肥对水稻甬优15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与化肥适量搭配施用对水稻的增产增效作用明显,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氮肥利用率得到提高。在单季稻甬优15上推荐最佳搭配用量为,微生物肥30 kg·hm-2,氮肥(N)210 kg·hm-2,磷肥(P2O5)72 kg·hm-2,钾肥(K2O)9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优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稻田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主因子优化处理、综合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3种施肥模式下油菜-水稻轮作田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水中氮磷累积流失量以及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整个生育期径流水中全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油菜生长期铵态氮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状态。与常规处理相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下降31.44%、45.45%、28.84%。常规处理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10.92、0.37、9.16 kg/hm2,主因子优化处理和综合优化处理全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41%、22.99%,铵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2.71%、43.24%,硝态氮累积流失量较常规处理分别降低了31.01%、29.81%。油菜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1 954.6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60%和4.79%,水稻综合优化处理产量为6 375.5 kg/hm2,比主因子优化处理和常规处理分别增加3.76%和0.81%。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综合优化处理既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氮磷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7.
合理施肥是促进水稻高产的关键,然而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过量现象较为普遍,为达到化肥减量增效之目的,在武义县进行水稻甬优6760氮肥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减氮20%、常规施肥减氮30%和常规施肥减氮40%处理比常规施肥对照水稻产量分别减产2.4%、5.0%和12.1%.常规施肥氮素投入量较高,为251 kg·hm...  相似文献   

8.
张卫兴  朱玉祥  吴勇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2137-2138
为提高桐乡市石门湾水稻生产能力,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进行化肥减量试验,探究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化肥减量20%处理效果较好,产量为9.752 t·hm-2,产量、每穗实粒数及秸秆的氮、磷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对晚稻甬优15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稻甬优15为供试品种,在龙泉市兰巨乡上渡村研究了习惯施肥、配方施肥、氮磷钾有机肥、磷钾有机肥、白云石粉、商品有机肥等对晚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和氮磷钾有机肥处理产量较高,与其他处理达极显著差异,增产原因为有效穗多、成穗率高。基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白云石粉和商品有机肥+白云石粉处理产量均不及习惯施肥。施用氮磷钾有机肥处理稻谷含水率极显著降低。施用磷钾有机肥处理千粒重轻。习惯施肥或基施白云石粉+习惯施肥能有效提高千粒重,但其有效穗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常规施肥、有机肥化肥配施、有机肥配施化肥且全部减量10%、20%和30%,对水稻产量及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水稻产量逐渐降低,每亩节约成本和减少产量比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化肥减量30%处理时,化肥的投产比为1∶6.0,达到最高,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河北滨海稻区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的化学肥料施用体系,达到肥料减量和土壤培肥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施肥方案:T1(常规施肥)、T2(减施氮肥5.74%,减施肥料19.97%)、T3(减施氮肥15.02%,减施肥料25.84%)、T4(减施氮肥20.88%,减施肥料34.01%)等4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结合不同减量化施肥方案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减量化施肥处理均未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负影响,并且保障了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相比还田前有所提高,相比于T1处理,减量施肥处理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5%~24%,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12%~21%,碱解氮和速效磷未形成显著性差异。其中T3处理组,水稻最高分蘖数、分蘖生长速率、有效穗数、结实率都显著提高,株高和千粒质量并未表现显著差异,水稻最终产量提高了17.14%。因此,在冀东水稻种植地区,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T3(减施氮肥15.02%,减施肥料25.84%)的配施方式是该地区最优减量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严重性,分析了污染物的输出规律和影响因素,论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总结了在以前研究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不同化肥减量水平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后,若不配合施用化肥,后茬水稻产量、经济效益降低;在翻压紫云英、化肥减量40%~60%的条件下,后茬水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其中紫云英+6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经济效益最高,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水稻增产6.3%,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超文  庞良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68-17670
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施肥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氮肥减量配施菌剂对水稻土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彦粳软玉1号水稻为供试作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减量30%并配施两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水稻土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配施两种复合菌剂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就产量而言,相比常规施肥,添加两种复合菌剂均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其中,化肥减量配施复合菌剂S处理的产量最高。可见,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贡献。研究结果对化肥合理减施并保障作物产量和合理应用微生物菌剂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化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肥减量措施并不会对水稻产量、秸秆产量和谷草比产生不利影响,且对耕地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其中,以减量施肥+有机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有机肥处理的化学肥料总投入较习惯施肥处理减少22.6%,但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1.8%,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显著增加19.4%,全氮含量显著增加20.7%,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19.9%,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64.9%。合理的化肥减量措施不但能减少过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危害,还能促使水稻增产,并对耕地质量起到改良作用,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5,(12):120-122
为了提升和改善水稻田土壤质量、减少农民投入,本试验在等量腐熟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减量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秸秆还田、减量施用氮磷钾元素对稻谷产量和稻田经济效益的影响。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减量10%常规施肥(N 6.3kg,P_2O_5 5.4kg,K_2O 6.75kg)+腐熟秸秆还田不影响稻草生物量,各项经济性状最优,稻谷的产量最高,产量达580.27kg/667m~2,增产达极显著差异,增产率为18.53%,产投比最高,达2.58,纯收益增加272.14元/667m~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设置7个处理,即M0F0(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0F1(不翻压紫云英+推荐施化肥)、M1F0(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1F1(翻压紫云英+100%化肥)、M1F0.9(翻压紫云英+90%化肥)、M1F0.75(翻压紫云英+75%化肥)和M1F0.6(翻压紫云英+60%化肥),检测不同生育期各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对水稻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M0F0相比,M1F0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分蘖初期至成熟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单施化肥处理(M0F1)相比,各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与M0F0相比,翻压紫云英处理及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其中以M1F0.75实际产量最高,达到8 437.5 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3.8%,差异显著(P0.05)。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在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后,配施75%化肥(N123.8 kg·hm-2、P2O545 kg·hm-2、K2O 45 kg·hm-2)时,可实现水稻理论和实际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姜明  张明  王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474+6477-6474,6477
针对辽宁省海城市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对全地区化肥产生的源头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出各地区面源污染的负荷量,同时采用等标排放量和等标排放指数等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利用GIS进行污染区划,明确了海城市化肥污染发生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1996年至2003年化肥的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库区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由1996年的9.1×10^7kg增加到2003年的1.1×10^8kg,增幅为20.9%;但由于库区蓄水的影响,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2.6×10^7kg。8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5%、6.2%和25.4%。库区化肥施用存在偏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8年中氮肥、磷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分别为73.6%、21.0%、5.4%。农田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3%、13.2%,地面径流率分别为9.5%、5.3%,地下淋溶率分别为0.54%和0.75%。三峡库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其中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比磷肥和钾肥多。库区19个县市农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后的污染源强总体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