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观察了扦插于珍珠岩中的马铃薯品种"东农303"顶芽苗不定根生成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结果显示:扦插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马铃薯不定根属于诱导型生根;大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和临近薄壁细胞区域,极少数起源于皮层薄壁细胞区域。马铃薯扦插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临近薄壁细胞分裂出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脱分化,形成具有分生能力的根原基;(3)根原基分别向轴心、远离轴心方向分裂,轴心方向分裂的细胞最终与茎内的维管束相连,远离轴心的方向分裂的细胞穿过皮层,向外继续朝表皮方向发展,最终穿破表皮伸出不定根。  相似文献   

2.
沙棘微扦插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棘微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属于诱导型生根,观察到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2个区域,一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区域。沙棘不定根原基继续发育时,一部分沿射线向外生长,另一部分向外生长的同时会与茎段的髓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他树种中尚未发现。沙棘插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出一些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且脱分化,形成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继续分裂,沿着射线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伸展,从而形成根原基;4)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外继续朝皮孔方向发展,最终从皮孔伸出形成不定根,不定根伸出皮孔前内部维管系统发育完善并与茎部维管系统相连接。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 var.ascendens)试管苗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早樱试管苗的幼茎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组成;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为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由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薄壁细胞分裂、分化形成;髓射线、韧皮薄壁细胞及皮层薄壁细胞均能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内分化出厚壁组织,在部分愈伤组织可内分化出不定根原基,不定根的维管束未能与茎的维管束相连,这是造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垂丝海棠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许晓岗  童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89-4891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垂丝海棠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垂丝海棠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愈伤组织自身形成的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40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并且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产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5.
兔眼蓝浆果粉蓝嫩枝扦插生根的形态和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和解剖观察,研究了粉蓝扦插生根诱导方式、生根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以及不定根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扦插前,粉蓝插条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成,属诱导生根型树种;在扦插过程中,除了在维管形成层及附近薄壁区域产生根原基外,还可见少量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根,但维管形成层生根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愈伤组织生根。  相似文献   

6.
两种椴树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糠椴、蒙椴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椴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属诱生根原基生根型。糠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难生根树种;蒙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髓射线与皮层交界处、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易生根树种。愈伤生根为两种椴树的主要生根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富贵菜叶片、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石蜡制片,观察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细胞组织学变化及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脱分化始于叶缘周嗣细胞;形态发生的主要方式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再生植株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起源于束间形成层,约12 d后,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  相似文献   

8.
葡萄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葡萄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解剖研究发现,藤稔与全球红两品种葡萄在离体茎段培养诱导生根中表现差异较大,全球红在外源激素的诱导下能很好地发出不定根,而藤稔则诱导不定根较为困难,个体生根数目差异较大,且诱导出的不定根生长缓慢,愈伤组织大量生长。利用组织切片观察它们在根原基发生发育各个时期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现两品种不定根根原基起源部位相同,都是在形成层与髓射线交接处形成不定根原基,培养第6~8天开始不定根原基的分化,此后逐步进行根的组织分化。不定根的维管组织与茎段中的维管组织衔接很好。外观上的差异只是因为不同品种对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油松针叶束离体培养下器官建成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松针叶束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的整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愈伤组织的起源与形成;根原基的发生和不定根的形成;芽的萌动与生长。发生在针叶束切口上的愈伤组织起源于形成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生组织的生理机能,并进行分裂活动形成愈伤组织。根原基主要是从愈伤组织内发生,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在愈伤组织内分化出来的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经单向极性分裂活动形成根原基,并继续生长突破愈伤组织成为不定根。芽在愈伤组织出现后起动,生长锥进行缓慢的分裂活动,由扁圆形芽体变为长圆形,并形成初生叶原基与幼叶紧包生长锥。移植后芽生长迅速,长出数枚窄条状初生叶,不久即抽梢。  相似文献   

10.
对香果树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香果树在初生茎、次生茎的皮层、髓及根的韧皮部中,许多薄壁细胞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茎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生活薄壁细胞丰富.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为单穿孔,导管端壁略倾斜,木薄壁细胞稀少.在老根中,中央无髓.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发达.属于中生型植物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嫩枝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黄刺玫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刺玫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属诱生根原基生根型。黄刺玫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愈伤组织,为较难生根树种。  相似文献   

12.
日本晚樱绿枝扦插生根解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日本晚樱绿枝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 ,无论对照还是IBA处理 ,其不定根由形成层薄壁细分化而成 ,属诱导生根型 (即诱生根原始体型 ) ;本研究未观察到插条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根原基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蕙兰和墨兰的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可以看到种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组成,种胚为发育不完全的球形胚,胚内不含淀粉,仅含脂类作为储存营养物质.试管培养条件下,球形胚顶端细胞分裂,胚体积增大,胀破种皮,形成类原球茎.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继续分裂,形成根状茎.在激素诱导下,根状茎的表皮和皮层细胞可分裂形成侧生分生组织.然后顶生和侧生分生组织分化出叶原基,表皮和皮层细胞分化出不定根.在种子萌发成苗的过程中,脂类逐渐消失,蛋白质在分生组织细胞中含量较多,淀粉粒多分布在薄壁细胞中,与形态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及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扦插时期对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为了解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欧洲鹅耳枥春季硬枝(采于2012-03-29)和夏季嫩枝(采于2012-06-09)为材料,进行插穗生根,观察生根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欧洲鹅耳枥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嫩枝扦插的相关生根指标(如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均优于硬枝扦插。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硬枝插穗基部出现瘤状环,中间凹陷;而嫩枝插穗基部则出现乳白色半透明凸起。欧洲鹅耳枥嫩枝扦插前在插穗内没有发现潜伏根原基;根原基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的形态解剖特征差异很大,且在愈伤组织的切片中未发现根原基的存在。【结论】欧洲鹅耳枥插穗的不定根是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的,诱生根原基是由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部分薄壁细胞发育而来,不定根的形成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关联性不大。欧洲鹅耳枥是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树种。  相似文献   

15.
黑穗醋栗属于皮部生根型。厚皮品种插条不定根的排列以簇生和纵生为主,薄皮品种以簇生和散生为主。解剖观察表明,黑穗醋栗具有先成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或次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茎的结构及茎内营养物质含量均影响生根。生根期间全碳、全氮呈现规律性变化。厚皮品种硬枝各部位作插条,50 ppm NAA 或 IBA 处理1~5 min 生根较好,水培和土培方法均可采用;薄皮品种绿枝下部作插条,50 ppm NAA 处理1 min 或30 min 生根均较好,且以水培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大野荞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根和茎的解剖结构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大野荞中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野荞根的初生根为四原型,髓部发达。初生木质部导管为环纹加厚,而次生木质部导管为网纹和孔纹增厚。周皮及次生韧皮部含有少量的晶体,次生维管组织发达。茎由表皮、皮层和髓组成,次生木质部和韧皮纤维发达,导管为环纹增厚。(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在根中,主要分布在周皮、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附近的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束中形成层、木薄壁细胞中。大野荞根和茎的特有结构有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茎中黄酮的着色面积比根中大。  相似文献   

17.
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白桦嫩枝插穗用石蜡制片法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定根的形成属皮中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管形成层交叉处的维管射线细胞。愈伤组织内未见不定根原基,愈伤组织的产生对不定根的形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罗汉果试管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生根方式的比较试验,并对其生根过程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试管苗茎段基部不定根起源于韧皮部与束中形成层交叉的部位,节部不定根主要起源于髓射线与束间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属于内起源。节部不定根靠近叶隙,也与叶迹有关,根原基形成早。节部比节间生根早、根多,根分布结构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解剖学方法研究了青岛百合次生鳞茎的形态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次生鳞茎形态发生起源于鳞片近轴面基部向上第5~10层薄壁细胞,而非愈伤组织,为器官型形态发生。次生鳞茎发生过程可分为细胞脱分化阶段、生长锥形成阶段、小鳞片原基和根原基形成阶段、次生鳞茎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榛子绿枝插条生根部的解剖构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生在形成层或初生木质部与次生木质部分界处。不定根的根原基,或由次生木质部的活细胞形成,或由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形成。未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