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番茄品种罗拉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定植密度33 300株·hm~(-2),留6穗果;T1,49 500株·hm~(-2),留4穗果;T2,66 000株·hm~(-2),留3穗果;T3,49 5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6穗果相间;T4,66 0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4穗果相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果方式对外保温覆盖大棚内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生育期平均温度、温度适宜度较高;T1和T3处理摘心前的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对照;T1、T2处理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等果实品质以T1处理最优。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大棚内的温湿度和光照适宜度,T1处理种植风险较小,是外保温覆盖大棚中较为合适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春棚一号"为试材,采用单干整枝的方式,研究不同密度和留果穗数对早春大棚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并减少留果数有利于早春大棚番茄的前期生长,株高降低,茎粗、叶长增加,使植株粗壮,加速了第一穗果实的膨大,提高了前期产量;改善了品质,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增加。增加密度、减少留果数不利于植株中后期生长,植株细高,表现出徒长现象。综合产量、效益以及品质,筛选出早春大棚番茄生产宜采用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且保留2穗果的栽培方式更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发酵菇渣作基质,研究了不同果穗数番茄间作西葫芦的效果。在6个月内,设计栽培留1穗果的番茄3茬、留2穗果和3穗果番茄各2茬、留4穗果和5穗果番茄各1茬,分别间作西葫芦2茬。比较结果显示:留3穗果番茄栽培2茬间作2茬西葫芦的种植模式总产量最高,667 m~2番茄产量达12 558 kg,西葫芦产量7 456 kg,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
改变塑料大棚内番茄传统的栽培方法,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增加种植密度、只留1穗果、促进早熟,对番茄营养生长和开花进程无不良影响。本试验中,T1处理(每666.7m2栽6000株、留1穗果、果上留3片叶摘心)总产量虽低于对照,但前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的优质光热条件、稳定基质栽培番茄品质,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在同一设施内,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栽培密度(每667 m2分别栽4000、6000、8000株)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栽6000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  相似文献   

6.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色素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素辣椒‘0409’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种植密度(82 500、67 500、52 500株·hm-2)不同行距配置(70cm+50cm、60cm+60cm、80cm+40cm),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色素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行距配置均显著影响色素辣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均增加,而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青果数和落果率增加,单株商品果数减少,但是较高的有效公顷株数足以弥补它的劣势,所以密度为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平均为7 201.40kg·hm-2;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配置时大小行种植比等行距更有利于获得高产,在3个密度下80cm+40cm行距配置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功能叶的Pn、Gs和Tr以及单株商品果数均高于其它2个行距配置,产量为最高。因此,82 500株·hm-2种植密度、80cm+40cm行距配置为色素辣椒最佳栽培方式,群体增产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和果穗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冠层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保红一号”番茄为试材,采用单干整枝方式研究不同密度和果穗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功能叶片冠层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在植株上、中、下部冠层间随不同密度的冠高和叶位差异明显.中、上部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高,下部低,3 000株/667m2(留5穗果)各冠层叶位间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出冠层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最高.表明适合阿克苏地区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适宜密度为3 000株/667m2(留5穗果),总产量最高,达到7 806.3 kg/667m2.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连栋温室番茄岩棉栽培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连栋温室长季节岩棉栽培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对番茄冠层光照分布、番茄生长发育、营养液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值随栽培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晴天条件下4.2株/m2植株中部光合有效辐射值约为360μmol·m-2·s-1,比对照2.8株/m2降低22.4%。随着栽培密度增加,番茄营养生长减弱,植株发病率增加,且坐果数减少,单果重降低,增加栽培密度的增产效果不显著。经综合比较,推荐2.8株/m2为北京地区连栋温室番茄岩棉栽培的适宜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9.
随高价番茄种子和工厂化穴盘苗的普及推广,菜农在棚栽番茄时,单位面积种植株数日趋减少,从而单株果穗数、每穗留果数及单果重就成为决定番茄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而出售番茄价格高低又成为能否获取高效益的制约条件。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有花就点,有果就留,每穗点6~8个花,选留3-5个果,被番茄种植户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北京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岩棉栽培适宜的密度调整模式,基于外界太阳辐射变化,研究了植株密度动态调整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月至10月中下旬温光环境较适宜番茄生长,在9月初番茄植株以3.75枝/m~2的枝干密度定植,可增加前4穗果的单位面积总产量和商品果产量;10月中下旬通过打顶使番茄植株枝干密度逐渐降低为2.50枝/m~2,至次年2月下旬生产结束为最佳处理,每1 m~2总产量为21.35 kg/m~2,商品果产量为17.06 kg/m~2。  相似文献   

11.
宁夏地区传统番茄种植采用单杆整枝,一般主枝留至6、7穗果后开始封顶,而双杆整枝技术主枝留6穗果,侧枝留4穗果,待6穗花时封顶。采用双杆整枝可使节位降低,避免植株养分供应不足,缩短采摘期,使得番茄上市时间提前,同时可增加番茄坐果量及产量。较宁夏传统栽培技术,667m2产量预计可达1.25~1.5万kg,提高约30%~40%;商品率达90%以上。双杆整枝单株产量平均在6.5kg,而单杆整枝单株产量平均在5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棚番茄生产群体结构变化很大,栽培密度由每亩2,800株增到4500株;整技方式有留2—4穗果的单、双干早熟栽培,也有留5—9穗果的单干一茬到底栽培;栽培方式有垄作、畦作和间作、主副行栽种。上述诸方面都涉及到群体结构布局问题。研究大棚番茄群体结构、空间布局、使其达到科学性,可提高番茄植株对光能的利用率,高效率地利用空间和地力,为早熟丰产奠定丰富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籽用西葫芦"籽冠8号""籽冠A11""籽冠D5""瑞丰9号"为试材,每个品种设置3个密度3.00万、3.75万、4.50万株·hm-2,分别对品种的干物质量、果实性状、籽粒性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以期筛选出兼顾优良性状和高产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籽用西葫芦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的干物质量先增加,在密度Ⅱ3.7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47.15、558.26、527.19、536.24 g·株-1,随后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品种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密度Ⅰ>密度Ⅱ>密度Ⅲ,各密度处理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的胞间CO2浓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工,各密度处理差异显著;密度对品种的果实性状和籽粒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密度对品种产量影响有显著差异,密度Ⅱ3.75万株·hm-2时各品种产量最大分别为2161.08、2027.68、1907.62、2107.72 kg·hm-2.综上,短蔓品种选择"籽冠8号",长蔓品种选择"瑞丰9号",密度Ⅱ3.75万株·hm-2时品种的干物质、品质、光合特性和产量均达到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温室番茄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以常规灌溉不施氮(FCN0)处理产量最高,达88.20t·hm-2;节水灌溉(比常规灌溉节水1/3)不施氮(FRN0)处理对番茄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促进,产量与FCN0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室番茄种植以节水灌溉不施氮处理(即单次灌水量为180~240m3·hm-2,在番茄苗期、初花期、盛果期和后期分别灌溉,不施氮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研究法教学组,经过十多年的系统选育,培育出适于各种类型的保护地栽培番茄系列新品种,取名为“保字号”番茄。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1.保一号番茄为自封顶类型。株高50-66厘米。从第6叶开始结果,一般连续生长2~3穗果(穗果间无叶片)后,即自封顶。整枝时应保留第一穗果下的侧枝,使侧枝生长3叶后,再结2~3穗果,即每株可结5~6穗果。果实橙红色,较大,一般每500克3~4个果,最大者500克左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变化分析,筛选出适宜2—5月番茄短季节高密度高品质栽培的适宜密度,从而为昌平地区草莓生产后期及空闲期提供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选择。结果表明:在2—5月短季节高密度无土栽培(留2穗果)模式下,667 m2定植量在8 000株时,番茄凯德6361的产量最高(6 390.5 kg),糖分含量最高(52.7 g/kg),是标准值的2倍以上(标准范围15~25 g/kg),糖酸比达到14.01,口感较好,较适宜鲜食生产选用;667 m~2定植量在10 000株时,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到127.735μg/g,单果质量为151.0 g,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较适宜进行托盘包装后作为功能型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调节植株营养叶面,提高光合效率,平衡植株体内营养,探讨华南地区大棚西瓜嫁接栽培密度、整枝方式、坐果节位技术等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3种种植密度,配合3个不同坐果节位,2种不同整枝方式,通过栽培比较,研究分析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坐果节位、整枝方式对大棚西瓜嫁接栽培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为:667 m2密度1 2001 300株,单蔓整枝留1果,坐果节位在第211 300株,单蔓整枝留1果,坐果节位在第2124节间,单果质量可达2.3 kg,果形端正均匀,果实商品率达96%以上,667 m2产量最高达2 870.4 kg。  相似文献   

20.
正在保护地产业发展中,不断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了番茄高效栽培技术。番茄在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台作、大垄双行,每亩保苗1800~2000株,单干整枝,每株留果7穗,每穗留果4~5个,单株留果30个左右,12月上旬至中旬采收,667平方米产番茄1.1~1.2万千克;12月末进行落蔓栽培,开始二次开花结果栽培管理,6月上旬番茄拉秧,667平方米产番茄1.0万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