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为给生产上提供鲜食味美、食性偏糯的花生品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白沙1016系选9016为母本,以远杂9102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命名为浙花2号。2017—2018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667 m2荚果平均产量243.35 kg,比对照增产34.35%,667 m2籽仁平均产量173.43 kg,比对照增产36.85%。浙花2号早熟性突出、结实性优、口感偏糯、抗倒性强、适应性广,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青枯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地区春播及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开农41是利用83-13×豫花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出仁率、抗病花生新品种,生育期117 d,百仁重81.24 g,出仁率76.6%,平均荚果产量240 kg/667 m2,籽仁产量180.8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7.72%和9.90%,最高荚果产量530.16 kg/667 m2,高抗青枯病、病毒病和枯萎病。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3.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2021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为3 892.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2 817.30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0.37%和36.27%。浙黑甜1号蛋白质含量27.1%,粗脂肪含量45.8%,油酸含量76.9%,油亚比(O/L)12.05,抗叶斑病、青枯病,中抗锈病。该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春播及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浙薯956是浙江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通过品种登记,2021年起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在2015—2016年浙江省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388.5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0.82%。在2018—2021年春季马铃薯新品种多点示范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882.4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23.02%,示范方测产验收每667 m2最高产量达3 683.3 kg。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地上部和块茎抗性明显优于中薯3号,中抗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浙薯956属于中早熟品种,在浙江省可作春、秋两季栽培,作春季早收栽培时可在出苗55 d以后提早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5.
浙杭优820是由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粳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浙杭优820系利用早熟高异交中粳不育系浙杭10A与恢复系F4120配组选育而成的强优势早熟高产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区域试验每667 m2 2 a平均产量为678.365 kg,比对照平均增产34.32 kg,生产试验产量每667 m2为647.49 kg,比对照增产44.89 kg。2 a区域试验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3.3。  相似文献   

6.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浙科糯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江山市郎峰种子有限公司以自交系W10为母本,TN932为父本配制选育的甜加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玉2021006)。2019—2020年2年区试平均鲜穗667 m2产量964.5 kg,比对照增产11.7%,达极显著水平。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鲜穗667 m2产量963.5 kg,比对照增产15.8%。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4.3 d,比对照浙糯玉5号长0.6 d。直链淀粉含量2.4%,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得分87.8分。该品种鲜穗产量高,中熟,抗逆性好,感官蒸煮品质优,商品性佳,适宜浙江省及周边省份作鲜食玉米种植。栽培上加强苗期管理,种植密度以每667 m2 3 500株为宜,增施穗肥,减少秃尖,注意防治纹枯病、大斑病和玉米螟,适时采收上市。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商研9938选育及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研9938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主持选育的高产、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荚果产量4421.25kg/hm2,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12.64%;籽仁产量2958.0kg/hm2,比对照种豫花11号增产6.26%。2007-2008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商研9938籽仁蛋白质含量21.83%~22.39%,脂肪含量51.04%~53.30%,油酸含量44.6%~45.1%,亚油酸含量33.9%~35.1%,油酸、亚油酸比值1.27~1.33。2008年,商研9938变异系数3.6145,为13个品种中最低,产量主效应值0.3628,回归系数0.9727,其稳产性表现好。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消费者对优质可口食用型花生的需求,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鲜食型红花生地方品种自然变异单株,通过连续5年的系谱选育,培育出适宜四川地区种植的优质高糖水果型花生新品种“蜀花9号”。2022年8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花生(2022)510121。该品种蛋白质含量26.75%,脂肪含量43.54%,油酸含量39.25%,亚油酸含量36.68%,油亚比1.07。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多点试验,荚果平均产量3839.70kg/hm2,籽仁平均产量2809.80kg/hm2,适宜在四川非青枯病、叶斑病高发花生产区春季、麦/油后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1.
苏花3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临花6号为母本、日本巨型花生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培育出的普通型中熟大粒花生新品种。2015年参加江苏省鉴定试验,荚果平均产量6 667.1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4 412.85 kg/hm2,分别比对照徐花13号增产9.4%、9.9%。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4.12%、23.61%。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编号:苏鉴花生201506),该品种适宜在江苏淮北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13.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14.
徐花13号是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开封KJ-1作母本、鲁花9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油、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国区域试验2年平均荚果产量4 723.0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64%;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4 628.8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83%,居5个参加品种第一位;籽仁粗脂肪含量达56.43%,属高油品种.该品种2008年6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冀花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河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63.7 kg/hm2、籽仁产量为3 681.3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6.62%和2.61%。2014~2015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37.5 kg/hm2、籽仁产量为3 600.2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64%和3.41%。2015年河北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753.4 kg/hm2、籽仁产量为4 239.2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11.52%和9.59%。平均粗脂肪含量56.37%。2016年5月冀花20号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6.
桂花22是用栽培种“架粤一号”作母本,野生花生“Acorrentina”作父本进行栽野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1997-1999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6造平均荚果产量3007kg/hm^2,比对照种汕油27增产8.5%,籽仁产量2074kg/hm^2。比对照汕油27增产13.7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中熟玉米籽粒直收新品种新玉108号的产量潜力、耐旱性和适应性,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北疆早中熟春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结果量化数据,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9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玉108号两年区试平均产量953.5 kg/666.7m2,比对照登海3672增产5.89%,增产点率89%。生产试验产量907 kg/667m2,比对照增产2.97%,增产点率80%。平均机收产量1103.4 kg/667m2,高产田产量1 327 kg/667m2。平均生育期120.1 d,较对照早熟0.45 d,所需≥10℃有效积温2 500℃。籽粒容重782 g/L,粗蛋白9.6%,粗脂肪3.5%,粗淀粉75.49%。倒伏倒折率1.2%,收获含水量24.9%,机收籽粒破损率3.78%,落穗率0,落粒率0.7%,产量损失率0.7%。耐旱指数0.95,属强耐性级别,与先玉335相同,较郑单958高两个耐旱等级。耐密性较好,耐密系数为1.12。【结论】新玉108号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脱水快,抗倒伏,耐密植,耐旱性强,抗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适宜机械收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极早熟复播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的产量潜力和机收性能,为玉米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复播极早熟玉米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新玉110号为材料,对照为新玉10号,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系统RCT99分析产量、品质等。【结果】 新玉110号复播区试产量522.27 kg/667m2,比对照新玉10号增产12.13%,生产试验552.67 kg/667m2,比对照增产17.01%;生育期87.9 d,比对照早熟2.9 d;籽粒容重768 g/L,粗蛋白含量9.9%,粗淀粉含量74.92%,粗脂肪含量4.6%;抗倒伏,抗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成熟是苞叶自然张开,脱水快。【结论】 新玉110号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属极早熟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所需≥10℃有效积温2 200℃,适合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19.
开农41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开83-13作母系、豫花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出仁率高、特早熟、多抗等优点。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籽仁产量2 827.5kg/hm2,比对照种豫花6号增产11.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获河南省转化资金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花5号系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具有早熟、高产、高含油量的花生新品种,199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产量表现.1992~1993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早熟组区试,平均667m2产306.8kg,比统一对照品种增产10.52%.199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生产试验,多点平均667m2产313.1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7%.2000年襄阳县泥咀镇梁家村引进示范种植,667m2产302.1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4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