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找到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本试验在浏阳市荷花镇(低产田)、达浒镇(高产田),比较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40%有机肥(T3)和纯化肥(T4)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荷花、达浒两地水稻产量。T2和T3处理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在荷花,T4处理比T1~T3处理分别增产49.8%、2.28%、0.08%;在达浒,T3处理比T1、T2、T4处理分别增产34.15%、12.43%、8.84%。两地土壤养分含量、肥力综合评价值均表现出T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逐年增加。结论:不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低产田在短年限内农家习惯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但长远培肥应该适当加大有机肥的比例;高产田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达到很好的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中浙优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生育前期影响不大,对后期影响明显,能延长水稻生长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增产达25.0%~32.3%。紫云英+商品有机肥处理水稻株高最高,有效分蘖最多,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5.
浙优21是东阳市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东阳市多点高产栽培试验示范表现来看,植株长势繁茂、穗大粒多、产量高(超过11.16 t/hm~2)。本文阐述了浙优21水稻在东阳市的试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及稻田周围水体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稻田基肥(碳铵)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及对减少氮肥损失、减轻氮对稻田周围水体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肥机深施及机前全层湿润施较耙面肥增产9%~14%,氮肥的稻谷增产量提高55%~76%,水稻对肥料氮素的当季吸收利用率提高4.4%~13.0%;水稻基肥(碳铵)机深施及机前全层湿润施用后,氮肥绝大部分进入土层,并迅速呈NH4+态被土壤颗粒吸附,随水流失进入稻田周围水体的N素比耙面肥处理减少60%-70%。这对减少N肥损失、减轻N素进入稻田周围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及改善水环境质量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施肥对水稻性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施肥模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氮肥吸收利用情况。[方法]以扬两优6号为供试品种,设108.0、154.5、201.0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传统的施肥技术。[结果]高峰苗、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等性状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普遍较低,不超过23.00%。[结论]传统施肥模式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及氮肥的利用,建议实施科学施肥,减少氮肥资源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全程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设全程深施肥、全层施肥、表层施肥及无肥区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耕层中氮的存在部位及其速效氮含量、氮素利用率、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将肥料施到预期的部位,达到水稻前期平稳生长、后期优势生长的目的。不同处理间的氮素利用率差异达极显著(P<0.01),其中,全程深施肥最高达60.63%;全层施肥居中达44.078%;表层施肥最低为38.28%。不同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呈如下趋势:全程深施肥>全层施>表施>无肥区。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 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 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 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 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水、肥、气、热资源条件,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使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单产水平,连续2年对水稻不同配方施肥比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尿素27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70 kg/hm~2的施肥比例有利于秧苗的健壮生长,并且能够充分地协调水稻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利秧苗分蘖成穗,促使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构成因素趋于合理,从而达到14 963.96 kg/hm~2的最高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供肥能力与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土壤供肥能力与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郊区的壤质草甸稻田土的供肥能力大约为氮98.4kg/hm^2,磷94.95kg/hm^2,钾142.05kg/hm^2,施用化肥可明显增加稻谷产量,但不同化肥的增产效果不同,在肥料三要素中,仍然以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氮肥效果主要表现在提高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施化肥情况下,单纯施用农肥亦可获得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设全年还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A)、当季还田(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B)、对照(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C)、隔季还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D)4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产量,增产幅度达到3.0%~9.9%。全年还田和当季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7.4%~8.8%;经过一年的种植,土壤中的P2O5和K2O含量都有一定的下降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可以缓解下降幅度。但与对照相比,全年还田和当季还田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8%~5.8%和8.3%~11.2%,NH+4-N、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增加3.7%~4.2%、25.3%~26.9%和4.1%~4.7%;秸秆对土壤培肥的作用顺序为ABDC,受还田季数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浙优18在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7 m2总施纯氮17.5~20.0 kg时,浙优18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优,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纯氮17.5 kg时的叶面积指数较适宜。籼粳杂交稻浙优18以667 m2总施纯氮17.5 kg较适宜,既可降低氮素用量,又可获得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反而下降,产量以N2P2K2处理组合最高 N2P2K2处理组合试验后比试验前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20.4%,速效钾含量提高8.7%,对保护耕地地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浙优15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水稻新品种浙优 15系浙江省农科院粮作所以超高产杂交粳稻奥羽交 1号为母本 ,早籼浙 86 19为父本 ,经离体杂交结合孤雌生殖法育成的超高产中籼新品种。1996年 5月 ,我所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试种 ,表现产量高 ,适应性强 ,生长势旺 ,抗病性强。 1998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 ,1999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生产示范。浙优 15在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和大面积示范中 ,稻谷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超过对照种 ,是常规稻育种的重大突破。1 产量表现1.1 河南省南部稻区区域试验1998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区试中籼迟熟组试验 ,8个…  相似文献   

16.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水稻不同施肥处理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水稻谷物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浙粳8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硝化抑制剂、树脂包膜和聚氨酯包膜3种不同类型的缓释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氮肥减量20%的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N 180 kg·hm-2),硝化抑制剂型缓释肥略有减产,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均具有稳产效果,且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5%;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常规施肥(39.4%)提高0.1和2.3百分点。水稻浙粳86一次性施肥,采用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具有减肥、稳产、省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稻基、穗肥定量,进行返青分蘖氮肥不同用量、次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水稻产量中量3次追施处理最高,其次为低量2次追施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总结前人施肥模式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稳穗增粒施肥模式。通过4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增产、节肥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该模式比当前推行的3种参比模式增产5%~17%。生产7500kg/hm稻谷的氮肥用量控制在105~120kg/hm,至少可以节约氮肥25%~30%。在中高肥力土壤上,该模式是取得高产稳产和节肥的一个良好的选择,对节约能源和农田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