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泥炭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量超过植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量,便会出现碳盈余,形成泥炭。泥炭中沉寂百年的植物种子和孢子仍可萌芽生长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在高湿厌氧环境下由死亡后尚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的非均质混合物,是泥炭地特有的自然产物。通常泥炭的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主要由固相的干物质(有机质和矿物质)、液相的水分以及气体(甲烷等)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原生成炭植物体本身以及水、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对查干湖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历史的认知,采集并对比分析了查干湖3个柱状岩芯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合经济数据,定性解释其含量的污染历史并推断了污染原因。结果表明:查干湖沉积柱中有机质的平均值为9.656 g/kg,沉积柱表层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不同沉积柱中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差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较好地反映了查干湖渔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湖南酃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7个土壤剖面的18个样品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的分析和森林植被分布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桃源洞保护区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A层大于B层;腐殖质含量高,结合水含量也高等土壤特征。为全面了解桃源洞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按生态平衡规律科学地规划、经营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泥炭配比对盐碱土上草坪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泥炭配比使用后对盐碱土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钾、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及草坪草生长量的影响,探讨了施用不同泥炭配比对盐碱土上促进草坪生长在园林上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不同配比泥炭均能改善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速效态氮、磷、钾的含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也增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尤其是T4处理,使草坪草的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59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湿地与冻土的依存关系,结果表明:湿地与冻土彼此均以对方的存在和状态为重要前提;两者既是独立系统,又是整体复合系统的分支系统。两者依存的机理是:湿地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具有独特的热力学性质,即隔热和保储水分,不但使下覆冻土的冷储不易耗散,而且还可以增加冷储量,对冻土起保护增生作用;冻土阻止湿地水的向下散失,有利于湿地化过程的连续性;低温抑制好氧细菌分解过程,亦有利于泥炭积累形成,两者对环境变化表现出基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泥炭沼泽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机质含量占土壤干重的30%以上,单位面积碳储量在各类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在调节区域环境、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境内泥炭沼泽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文章就当前泥炭沼泽保护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南盘江是珠江的源头,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济的重要源泉。针对南盘江沉积物的pH值和有机质,在南盘江设置12个取样点取样进行了实验,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盘江的沉积物主要偏碱性,南盘江采样点范围内的沿程上,pH值呈现出升降彼此起伏的不规则变化。南盘江顺流而下的沿程上采样点范围内,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现出升降彼此起伏的不规则变化。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61.65g/kg,最小值为9.72g/kg。南盘江沉积物的有机质和pH值成负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65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通道县森林土壤类型与特性,采取野外挖掘土壤剖面、观察、记载、测定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21个土壤剖面调查资料,确认了通道县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结果表明:这些剖面是发育较完整的A—B—C—D型,该境内的成土环境是顺向演替过程。除具有富铝化过程,生物自肥过程,黄化过程特征外,其土壤剖面形态特征也很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61.83g/kg,心土层与表土层粘粒含量的比值略大于1,森林土壤较湿,腐殖质化过程偏长,具有肥力高、质地好、通透性好,持水保土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复合生物菌肥对杨柴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适宜沙漠环境的生物菌肥,对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泥炭为载体,选取固氮菌、溶磷菌和溶钾菌为菌种材料制成复合生物菌肥,并以纯沙土、泥炭和复合肥为对照,研究复合生物菌肥对杨柴生长和土壤肥力改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营养杯和沟施2种施肥方式中,N2P2肥料处理的杨柴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5.0倍和7.8倍,根干重分别提高1.9倍和2.5倍;N2P2和N3P2K2肥料处理对土壤养分提高均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其土壤速效氮分别提高了4.7倍和3.8倍;速效磷分别提高1.7倍和2.4倍;速效钾分别提高1.4倍和1.4倍;有机质分别提高6.2倍和5.6倍。复合生物菌肥应用于沙漠环境能够明显促进杨柴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了解亚热带天然林土壤养分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确定不同土壤养分梯度下的指示种,对评价森林土壤肥力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胸径1 cm以上的植被进行每木调查,采集每个小样方的表层土壤,通过Spearman R.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发现,影响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养分元素是全氮、全钾和土壤有机质;样地中含量较低的全磷与物种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含量偏高的全钾与物种多度和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全氮对物种分布影响不显著,在典范对应分析取得的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对各土壤养分元素的指示种分析结果发现,全磷的指示种最多,而全氮和碱解氮没有达标的指示种。这些结果表明,全磷、全钾及土壤有机质是天然林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的限制因子,与南方砖红壤缺磷和有机质的状况相吻合;而氮素并不缺乏,不成为天然林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限制因子,可能与氮沉降对氮素的持续补充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香兰  田积莹 《林业科学》1992,28(2):98-106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相似文献   

12.
在互助北山林场,选择4个典型的青杄(Picea wilsonii)纯林,研究了不同发生层的深度、土壤持水性能、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养分状况,以及土壤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发育完整。土壤腐殖质层和土层厚度的变化范围分别在7~14 cm和51~68 cm之间。林地土壤疏松,质地为粉砂壤土,土壤密度低于1 g/cm~3,毛管孔隙变动在44.67%~63.33%,与毛管孔隙的比值范围为1.56~4.04。林分50 cm土层的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分别为294~313 mm和225~235 m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动范围为54.86~86.87 g/kg,林分之间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pH值呈碱性或强碱性,且土壤含有大量碳酸钙含量,可能影响磷的生物有效性。由于土壤养分的表聚现象明显,且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的正相关,注重林地土壤有机质的保护和管理对维持林地养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法和环刀法对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3个典型常绿阔叶次生林样地进行土壤采集,并测定其主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0~20 cm剖面层容重最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理化性质与重金属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土壤物理性质相比,...  相似文献   

14.
高旭 《防护林科技》2019,(5):65-67,77
以东北常见苔藓植物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根据苔藓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对苔藓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苔藓种类抗旱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葫芦藓>泥炭藓>真藓>小墙藓>大灰藓>山地墙藓>仙鹤藓>狭叶小羽藓>刺叶墙藓>黑扭口藓>提灯藓>大帽藓>曲柄藓>小叶藓>凤尾藓。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太岳山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太岳山7种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均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高,分别为4.908g/kg和3.528g/kg;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油松林最低,为3.959g/kg,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山杨林最低,为1.779g/kg;土壤腐殖质层全氮含量,白桦林最高,为0.368%,辽东栎林最低,为0.176%。;土壤腐殖质层速效氮含量华北落叶松林最高,为292.191mg/kg,油松林最低,为167.725mg/kg;土壤淀积层全氮含量油松林最高,为0.277%,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0.094%;土壤淀积层速效氮含量山杨林最高为200.183mg/kg,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49.151mg/kg;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是上层土壤高于下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林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在各林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土壤肥力的判断主要以腐殖质的含量为标准,土壤腐殖质的定量提取、分离与纯化是深入研究土壤腐殖质的重要前提。介绍了腐殖质的提取和分类的方法,根据其组成成分本身的特质将其进行了分离,然后使用重铬酸钾标准法进行了滴定后计算各碳量值。结果表明:衡阳市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和腐殖质的构成:有机质、腐殖质及其中的富里酸的含碳量从土壤的垂向剖面来看,是随着土壤的深度递减,而胡敏酸的含碳量是递增;从横向剖面来看,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2种林龄的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机质、全N、全P、水解N、有效P等土壤化学性质,同时测定了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等3种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混交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在不同林龄阶段,全N、水解N、有效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机质、全P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从中龄林(24 a生)到成熟林(45 a生),除有机质外,其他指标含量均有下降的趋势;3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林型(或林龄)间的表征特性与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类似。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素间密切相关,3种酶能指示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测定和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层(0~10cm)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6、166.9和55.8mg·kg~(-1);土壤代换性钾和钙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而土壤代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中具有向土壤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土壤代换性钾、钙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代换性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福建光泽香炉山南方铁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群落(2000 m2)共有维管束植物27科40属52种。南方铁杉群落乔木层常绿树种占据优势,而灌木层常绿树种占据压倒性优势,说明常绿树种幼苗幼树耐阴性比落叶树种强,从而在林下低光照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南方铁杉群落的乔木和灌木层发达,而草本层发育差,物种数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层外植物>草本层;而均匀度则多为层外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南方铁杉种群幼苗幼树数量较多(2151株.hm-2),但小树数量极少(24株.hm-2),有一定数量的中树和大树(405株.hm-2)。南方铁杉幼苗幼树耐阴性差,难以与耐阴性强的常绿乔灌木树种竞争,这可能是南方铁杉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质培育松类容器苗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利用蛭石、珍珠岩、泥炭、蔗渣、木屑和稻壳等轻型基质材料相互混合或与黄心土、火烧土混合配成10种基质,培育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容器苗;比较了各基质上容器苗的苗高、茎粗、生长量和根系发育的差异,分析了各基质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基质的容器苗在苗高、茎粗和生长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泥炭、蛭石和珍珠岩为主的基质较好;(2)不同基质的容器苗根系发育有明显差异,以黄心土为主的对照基质最差;(3)松类容器苗培育的较好基质为蛭石:黄心土:泥炭(5:3:2)、珍珠岩:黄心土:火烧土(8:1:1)、珍珠岩:泥炭(5:5)和泥炭:黄心土:火烧土(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