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2个毛木耳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40个姬菇杂交菌株及2个亲本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4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86~0.8537,在相似系数0.6680时,42个菌株聚为7类,两亲本各聚一类,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对茉莉花30份材料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DNA条带,其中34条为多态性条带,占48.5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4条DNA带.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的矩阵,用NTSYSpc 2.0软件对茉莉花30个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98,平均相似系数为0.9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在相似系数0.86处,将30份材料划分为A、B 2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主栽的16个滑菇菌株为研究对象,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丰富、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了ISSR-PCR扩增。9条引物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9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9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时,可将16个滑菇菌株划为5大类群,为今后滑菇的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引种的7个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作为燕麦ISSR引物,总共扩增出204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03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 06条,多态性比率为50. 49%。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出7个供试燕麦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 855~0. 945,变幅为0. 09。其中,加燕2号和Hay Wire二者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 945),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最小;甘早和青海白燕麦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 855),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最大,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贵州燕麦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开发野生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对17个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树桑黄菌株开展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桑黄菌株DNA进行扩增,分析扩增条带,利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6条ISSR引物中,有10条ISSR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10条引物共检测到90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17个,多态性百分比79.3%。在DNA指纹图谱中,引物P5、P812扩增条带多态性最高。NTSYS-PC2.10e软件分析表明,17个桑树桑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约0.65处,可将17个桑树桑黄划分为2大类群: S4,S23,S26为一大类群,其余为一大类群。综上可知,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区分不同桑树桑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大果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的遗传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9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56条带,其中54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9.33条.供试大果油茶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222~0.7826,平均相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5293.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大果油茶品种(系)可分为3个类群.[结论]13个广西大果油茶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宽.  相似文献   

8.
对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19个亚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和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分析。首先随机选取19个亚侧耳菌株中的3个样本对ISSR和SRAP引物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最终成功筛选出13条ISSR引物和13对SRAP引物。利用这26个引物或引物对,以19个亚侧耳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共获得301条稳定且清晰的DNA条带,其中285条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0时,可将19个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19个亚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亚侧耳优良菌株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从7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对10份原产自云南的彩色马铃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ISSR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5条引物共扩增到101条清晰条带,89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9.24%,引物平均多态性位点5.93,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823。聚类分析可将10份彩色马铃薯划分为4类,其中S03-2677和S03-2685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而紫云1号和S06-277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同时筛选到1条核心引物AW67776,绘制了10份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够较准确地按亲缘关系划分彩色马铃薯品种,可为我国彩色马铃薯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标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8份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后选用10个ISSR引物和10个RAPD引物,ISSR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82%,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3~0.97;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1.39%,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7~0.94;用SPSS17.0软件对2种标记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都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ISSR是一种多态性优于RAPD的标记技术。根据2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柑橘炭疽病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从3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5条引物,对28株炭疽病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5条引物共扩增出43个条带,多态性条带41个,多态性比例为95.34%,说明柑橘炭疽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NTSYS软件分析并构建UPGMA聚类图,当相似系数为0.73时,28株菌可以分为5个类群,不同菌株间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变异与地域来源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为丰富和开发中国美味蘑菇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物学和ISSR标记技术对20个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中国美味蘑菇各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06条清晰的DNA条带,多态性条带176条,多态比率为83.50%。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 0.60~0.91,遗传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0个供试菌株分为8个类群。【结论】新疆野生中国美味蘑菇菌株已开始发生遗传分化,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好的驯化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9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3.3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 ~0.83;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0.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1 ~0.8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被分为三大类,两种分子标记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均适用于凉粉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优良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与聚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0个不同生态地区的红锥优良种质进行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具有扩增多态性的引物用于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43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2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74.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3.95条.ISSR标记分析揭示出红锥10个优良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73 7~0.808 1之间,平均值为0.728 7.用STATIS统计软件的欧氏可变类平均法构建类型之间的分子系统树,聚类分析结果将10个优良红锥种质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15.
以29份文心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ISSR 分子标记开展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 引物共扩增出144条DNA 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4.4条,其中多态性谱带占124条,多态性比率为86.11%;遗传相似系数为0.34~0.91,聚类分析将29份文心兰种质在简单相似系数0.56处分成3大类群.ISSR 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与花器官花色具有密切的关系,初步证明利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文心兰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ISSR技术分析苦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个苦瓜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9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81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3条,多态性比率为60.3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8个苦瓜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85~0.86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福建省种植的牛樟进行有效分类。[方法]利用SRAP与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福建省引种的10个牛樟种质。[结果](1)10对SRAP引物总共扩增出25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87.6%;遗传相似系数在0.355~0.882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3时,可将10个牛樟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包括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Ⅱ类包括其余8个种质。(2)10个ISSR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出237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88.6%;遗传相似系数在0.371~0.814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1时,可将10个牛樟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包括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Ⅱ类包括其余8个种质。[结论]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同一种源,其余8个牛樟种质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野生植物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集贵州地区的29份石斛资源,通过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称I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6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稳定的ISSR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出2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212个,多态性比例为99.0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6.46条。随后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9份石斛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78~0.80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5处,可以把29种石斛植物划分为10个类群,从而证明所取石斛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24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标记对24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扩增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葡萄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5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0%。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24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2~0.8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495。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处,24份葡萄材料明显分为2大类群。第1类包含10个欧美杂种、7个欧亚种、1个华欧杂种,第2类包含3个美洲杂交种、1个河岸葡萄、1个冬葡萄、1个东亚葡萄。由此可见,美洲杂交种与欧美杂种、欧亚种葡萄的亲缘关系较远,欧美杂种与欧亚种葡萄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引物BC820与引物BC847分别在我国自主选育砧木品种华佳8号与抗砧3号中扩增出一条特异条带,可为利用ISSR标记鉴定葡萄品种或品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