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盐胁迫是一种常见的逆境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地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获取养分,植物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养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为更好地了解并应用微生物,深入探究盐胁迫下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和根系微生物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文中就盐胁迫下植物根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植物不同种类及不同根系生态位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耐盐菌种的筛选鉴定和开发进行总结分析,综述植物抗盐机制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盐碱环境下共生微生物在盐碱土壤改良及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以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系是植物在地下所有根的总合,也是植物吸收、运输和储藏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根际微生态是指受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以及根系周围各个因子相互作用的土壤区域。根系的分布和走向会对根际微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根际微生态也会影响植物根系分布。本文主要对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解决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促进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根系与根际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蜂窝板材     
蜂窝板材是通过物理力学的方法,按蜂窝方式组合起来的一种轻质高强材料。它分面材和芯材两个组成部分。芯材是把材料做成一定大小的蜂窝状的孔格。面材是用来覆盖和封闭蜂窝状的孔格,两部分用粘合剂胶结在一起。这种材料在性能上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并可  相似文献   

4.
屋顶绿化(花园)在植物栽植之前,首要的工作是针对其特殊性,选择栽种基质(土壤)。总的要求是:一要肥活,保水保肥,疏松透气,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二要轻质,减轻荷载,不致对建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生物肥改良盐碱地林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盐碱地为研究基础,以杨树、紫丁香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微生物肥料配合植树造林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效果。其主要结论:(1)施用微生物肥料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盐碱地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水解性氮含量。(2)施用微生物肥后,栽种植物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逆性得到了提高。(3)改良了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栽种植物的生理特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固体水释水规律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固体水是一种集微生物、化学技术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产品。当固体水与植物根系接触 ,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 ,逐渐降解释水 ,被植物根系吸收 ,可长期地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本文以油松和侧柏为供试树种 ,研究了固体水的释水规律及影响固体水释放的因素 ,得出了固体水的释水总量、释水速率、日释水高度及固体水的释水量与其接触土壤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物修复是一门利用植物清理陆地和水生态系统污染的技术。植物具有的一些生态功能,如调节水分平衡、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分泌多种有机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虽早已被认识,但植物修复作为一门单独的技术却是近10年才出现的。根据不同的应用机理和对环境的改造目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根系过滤、植物固定、植物根系和体内降解、植物挥发、水分控制、应用基因改造生物等。至今由于这一技术积累的经验少、而且修复所需的时间又较长,给修复技术的应用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从国际发展大趋势看,由于这一技术在应用上具有投资少、生态风险小、改造过程中能保护好土壤及其生物等优点,其开发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是我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中的主栽树种,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关系,提高自身耐干旱、抗贫瘠、抗盐碱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与木麻黄根系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主导的物质代谢循环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反之木麻黄的根系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文中综述了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接种弗兰克氏菌(Frankia)及菌根菌提高木麻黄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体系的促生、抗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外生菌根真菌(ECM)为土壤真菌与陆地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是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外生菌根真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适应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等逆境条件,外生菌根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可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土壤养分吸收与利用、提高抗逆和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林业生产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形维数研究狗牙根根系边坡固坡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形态非常复杂,很难定量确定根系对边坡土体的防护作用。笔者选择常见护坡植物狗牙根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主研发的分形维数计算软件确定狗牙根根系分形维数,提出基于根系分形特征的固土机理数值分析方法,将根土复合体当作由土体、根系所联系起来的有机体,研究在雨水侵蚀力和坡面径流侵蚀力作用下,不同根系分形特征对土体位移场的影响。根据根系分形维数与表层位移关系曲线,建立分形维数与边坡土体稳定性的相互关系,明确边坡植入狗牙根根系对表层土体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数值计算相结合,能够反映植物根系形态对边坡表层土体位移的影响,对于植物生态边坡的设计与施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4种水生植物水葱、芦苇、微齿眼予菜、金鱼藻为试验材料,对初始水质TN浓度为16.20±0.41mg·L^-1,TP浓度为1.18±0.01mg·L^-1。的生活污水处理,分别在处理第30、60、90、120d时测定了其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了4种水生植物在污水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实验表明:植物在受到污水胁迫时通过调节渗透,抑制质膜过氧化以适应污水环境,但不同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差异。其中,水葱和芦苇在受到污水胁迫后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上升,有效抑制质膜过氧化,耐污染能力优于试验中的两种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  相似文献   

12.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不同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北京地区芦苇、东方香蒲、水芹、睡菜和蒿柳5种湿地植物,设计6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单种及其配置对水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通过连续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对污染物有明显的净化效果,且9月份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植物的生长逐步提高,9月份后净化效果上升趋势趋于缓和或下降。单种湿地植物中,东方香蒲对pH值净化效果最好,睡菜对COD净化效果最好,芦苇对TN净化效果最好,蒿柳对TP净化效果最好,东方香蒲、蒿柳对上述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最好;从湿地植物单种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比较来看,植物配置对pH值、TN的净化效果高于单种,而对COD和TP的净化效果低于单种,芦苇和睡菜适合与其他植物配置使用,而东方香蒲、蒿柳和水芹单种使用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高于与其他植物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Soil moisture and throughfall were monitored for two growing seasons under three thinning intensities: basal areas of 7.8 m2ha−1, 12.6 m2ha−1 and 26.6 m2ha−1 (unthinned control) in an 11- to 12-year-old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plantation. The first year after thinning soil water decreased at a rate of 0.8 mm day−1, 1.0 mm day−1 and 1.4 mm day−1, respectively, in the 7.8 m2ha−1, 12.6 m2ha−1, and 26.6 m2ha−1 basal area plots between May and late August. The mor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il moisture deficits in the unthinned stand was owing to both greater soil moisture use and reduced throughfall. For the same time period in the second year, with below-normal rainfall, soil moisture deficits developed at a rate of 1.5, 1.5 and 1.7 mm day−1 for the two heavily thinned and the unthinned treatments. Estimated growing season soil water use rates were 4.4 mm day−1, 4.2 mm day−1, and 4.0 mm day−1, respectively for the 7.8 m2ha−1, 12.6 m2ha−1 and 26.6 m2ha−1 basal area levels in Year 1.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inning water use rates for the same period were 2.7 mm day−1, 2.6 mm day−1, and 2.5 mm day−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capacity to manage available water in loblolly pine stands by thinning is more a function of reduced interception loss and increased throughfall than reduced water use and is also weather dependent. Growing seasons with low rainfall or only one or two large rainfall events will not permit much opportunity to manage soil moisture.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栽培和野生条件下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雌、雄株)及同属广布种——榧树(T.grandis)为材料,比较了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光强的响应,以期为九龙山榧种质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九龙山榧雌株幼苗叶片的光系统I最大荧光值整体高于榧树及九龙山榧的雄株;九龙山榧雌、雄株幼苗的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788.581和550.640μmol/(m2·s),所对应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分别为40.690和39.546μmol/(m2·s)。同样,在野外条件下,九龙山榧雌、雄株的光饱和点也均显著高于榧树,分别为1165.361和1416.817μmol/(m2·s),光系统II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以九龙山榧雌株为最高,其值为80.322μmol/(m2·s)。由此可见,九龙山榧为阳生树种,且与榧树相比具有更强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16.
芦苇和香蒲为辽宁省湿地1.0 m水深浅水区域优势物种,研究其共生关系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镇新立湖湿地内的芦苇和香蒲作为对象,通过对93个样方调查,分析不同水深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及对其共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显著影响芦苇和香蒲的生长,且对芦苇的影响大于对香蒲的影响。两种水生植物在共生竞争时均采用逃避策略,芦苇趋于向浅水区扩展,香蒲趋于向深水区扩展。  相似文献   

17.
夹竹桃等七种植物野外栽培灭螺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灭螺植物材料夹竹桃、枫杨、乌桕、益母草和对照植物材料杨树、芦苇、杂草开展野外栽培灭螺试验。结果表明:灭螺植物材料的钉螺死亡率高于对照植物材料,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夹竹桃灭螺效果最好,乌桕、益母草、枫杨相差不大且均大于杨树小于夹竹桃,对照植物杨树的灭螺效果好于芦苇和杂草。  相似文献   

18.
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积水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积水深度对芦苇个体茎粗度、节间长度、节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表积水深度的增加芦苇平均茎粗度变大,节问变长,节数减少。(2)在不同积水状况下,芦苇地下茎形态变化明显,3种积水类型平均茎粗度排序为常年干旱〉季节性积水〉长期积水。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的节间长度较长,节数最多;常年干旱次之,但节数少;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细、节间短、节数多。(3)土壤积水类型,芦苇地下茎与须根的比例差异很大。常年干旱苇田芦苇地下茎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的91.84%;季节性积水苇田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54.95%;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45.13%。(4)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个体生长有很大影响。表现为常年干旱苇田的芦苇个体粗大,密度过稀。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生物量最高,但密度较低。而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粗度小,但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富营养化水中14种野生植物蒸腾和营养吸收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富营养化水栽培下14种野生植物蒸腾和营养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的日蒸腾量大小顺序与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一致,且高蒸腾量的6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显著大于其它低蒸腾量的植物(P<0.05);植物的日蒸腾量与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因此,日蒸腾量可作为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植物选种的一个重要指标。本项结果表明,鸭芹、凤眼莲、芦苇、早熟禾、水芹共5种植物可选为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