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研究了大田环境下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过程中低温预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两个供试材料经过低温预处理,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不同基因型要求的预处理时间不同。G369的胚产量在低温3d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7.2倍,而Topas的胚产量在低温2d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5.4倍。试验还统计了子叶型胚状体发生频率,发现与对照相比,处理后子叶型胚状体的频率呈下降趋势,表明低温预处理使小孢子胚发育同步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预处理是诱导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重要方法。分别对分蘖、穗子、花药和小孢子进行高温预处理,比较预处理形式对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预处理穗子不仅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而且得到的胚状体最多。  相似文献   

3.
低温预处理和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秋水仙碱处理甘蓝型油菜不同基因型的离体小孢子,研究了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特性 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将发育到单核晚期一双核早期的小孢子分别接种于含10、20、50、100 mg/L秋水仙碱的 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24 h或48 h进行染色体加倍,然后将处理过的小孢子转接于不含秋水仙碱的相同培 养基中诱导胚状体。21种基因型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双单倍体比率为23.94%~99.4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 明,基因型相似的品系和杂种之间染色体加倍率差异不显著,基因型不同的一些品系和杂种间差异显著。由 此说明,基因型对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油菜离体小孢子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离体小孢子突变技术能高效获得目标突变性状,大大加快育种进程,为油菜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油菜离体小孢子进行诱变的技术研究和突变体的选育现状。并提出小孢子突变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对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S45A和117A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点相同,其雄性败育于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至单核小孢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小孢子不形成花粉壁并开始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径向扩大和小液泡化并逐渐解体。9012A雄性败育于花粉母细胞至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 胼胝质壁不降解和不释放出四分体,并且四分体开始液泡化解  相似文献   

7.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子叶胚的高频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移栽在普通温室的甘蓝型油菜杂交后供做接种材料,进行小孢子悬浮分步培养,获得了绿色子叶胚的高频发生,平均每蕾最高可获110.8个,并直接成苗或形成芽丛。  相似文献   

9.
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及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双单倍体的最佳途径,在育种和基础研究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从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水平及分子水平等方面阐述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从供体材料基因型、生理状态、取材时期及供试材料预处理、小孢子的分离纯化、诱导培养、再生培养等培养技术方面综述了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高温起始培养、培养基等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品种内的个体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适宜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晚期;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起始培养高温热击促进胚状体诱导。成熟胚状体在无激素B5培养基中,直接再生出植株或经次生胚继代培养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1.
EMS与NaN_3对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诱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分别以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号、中油821、中双9号)和3个芥菜型油菜品种(金油王2号、品系153和154)成熟种子进行诱变。以未处理组为对照,比较了诱变当代(M1)种子的发芽率和子代(M2)株高、叶色、花色、种皮颜色和花粉育性等生物学性状。结果发现,随着诱变剂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系)M1代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且相同处理条件下芥菜型油菜的平均发芽率要低于甘蓝型油菜;在M2代中初步筛选出28个甘蓝型油菜和38个芥菜型油菜的株高、叶色、花色等性状的突变体,为今后油菜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2.
EMS处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获得高油酸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后代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对M2代中获得的高油酸材料在分子水平进行分析。【方法】利用0.5%、1.0%和1.5%共3个EMS浓度处理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分析检测M1和M2代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克隆高油酸突变体05-4和对照材料FAD2基因,对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浓度为1.5%时处理M2代发现了一株高油酸植株(油酸含量71%);序列分析表明,高油酸材料FAD2A基因第614位碱基A突变成G导致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FAD2B基因第59位碱基A突变成C导致天冬酰胺变成苏氨酸,在第722位碱基A突变成T导致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结论】采用浓度1.5%的EMS处理甘蓝型油菜对油酸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高油酸材料FAD2A中第205位残基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和FAD2B中第241位残基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都发生在油酸减饱和酶催化中心,从而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油酸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昼夜温差5℃左右胚产量最高达到300枚/蕾,温度低于5℃或高于20℃胚产量都较低甚至不出胚;花蕾消毒液以0.1%的Hgcl2效果较好,培养浓度以3-4蕾/皿较好;2009年成都生态环境下,株龄从125天到150天,胚产量随着株龄增加而增加,到141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产胚率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10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严格选择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的花蕾,在低温下分离小孢子,并采用含活性碳的NLN固液双层培养基,可大大提高产胚的基因型范围及产胚率。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上,10个供试材料中有7个获得了小孢子胚,产胚量最高的达580个胚/蕾。而在单层液体培养基上,仅有4个基因型得到了胚,最高产胚量为48个/蕾。前者比后者平均产胚率提高1-10倍。在小孢子胚发育至球形和早期鱼雷型阶段时,添加新培养液进行振荡培养,可提高胚胎发育的同步性,畸形胚大大减少。经过这些改进,使在含琼脂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子叶形胚直接发育成植株的频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结球甘蓝F1为试材,探讨32.5℃热激预处理、4℃低温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2.5℃热激预处理48 h较适于诱导所有供试基因型小孢子胚胎的产生,在10份供试基因型中,基因型G10的每蕾出胚数最高,达到34.35个;单独的4℃低温预处理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4℃预处理与32.5℃预处理48 h的组合处理方式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EMS为诱变剂处理薏苡种子,结果表明,EMS能引起薏苡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同时对出苗率、苗高、根尖、根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2%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的济麦20、济麦22诱变群体M3单株种子理化特性的分析,为小麦淀粉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方法】分别利用快速粘度仪(RVA)、近红外分析仪、耐高温α-淀粉酶法对淀粉糊化特性、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济麦20、济麦22诱变材料糊化粘变异度系数分别在12.25%~25.48%和30.92%~40.61%之间;济麦22诱变材料直链淀粉平均含量低于未诱变材料,而济麦20的相差不大;济麦22诱变材料抗性淀粉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济麦20。【结论】两个小麦品种诱变材料糊化粘度变异程度、变化趋势均不同,可形成不同品质、不同功能的淀粉材料。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浙双72的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的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浙双72对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反应能力,通过换培养液等方法,小孢子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达27.1胚/花蕾,而F1代杂种(浙双72×高油605)的胚状体产量为4.4胚/花蕾,胚状体的质量也有明显改善.正常胚状体经过冷击、萌发、生根,获得了大量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倍性检测表明,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中,单倍体占56%左右,自发双单倍体(DH)约占37%,其余约7%是多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19.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