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抗杨叶片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抗杨为试材,建立了三抗杨叶片外植体高效再生系统,为三抗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三抗杨无菌苗叶片作外植体,接种干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IAA)和细胞分裂素(6-BA)的MS培养基上,筛选出叶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0 g/L,pH值5.8,不定芽分化率为83.3%.将不定芽接种干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IBA)的MS培养基上,筛选出三抗杨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IBA 0.1 mg/L NAA 0.1 mg/L,蔗糖15 g/L,琼脂6.0 g/L,pH值5.8.生根率为91.7%. 相似文献
2.
以京2杨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影响其组培苗生长的关键因子及组培苗生长的最佳条件,并为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京2杨组织培养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不定芽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 NAA 0.08 mg·L-1 IBA 0.08 mg·L-1;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不利于京2杨生长;光周期对京2杨的生长影响较小,但光照强度和继代培养基pH值对其生长影响显著,最适光照强度为2500 lx,最适pH值为6.5;无菌苗叶片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BA 1.0 mg·L-1 NAA 0.1 mg·L-1,叶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BA 1.0 mg·L-1 NAAO.2 mg·L-1. 相似文献
3.
4.
落叶松种间及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间的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5.
山地杨MD-110原生质体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杨MD-110(P.maximowiczii×P.deltoides)是黑杨派与青杨派的优良杂交品种.选择生长约1个月无菌苗的健壮叶片(长1.5~2 cm),切成长约0.5 mm的细条,在2%纤维素酶RS、0.05%果胶酶Y-23、0.6 M甘露醇(pH=5.6)组成的酶液进行分离,分离出大量的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且大小均匀,细胞膜完整;酶解2 h后轻轻摇动培养皿利于酶解,酶解时间以6 h为宜.纯化后其原生质体的产量为3.6×107/gfr.wt,活力可达90%以上.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B5(2倍浓度)培养基,附加2,4-D 10 nag·L-1、NAA 0.2 mg·L-1和BAP 1 mg·L-1中进行高密度液体浅层培养. 相似文献
6.
7.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油桐再生体系,以葡萄桐种胚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方式、消毒时间、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油桐种胚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沙藏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对油桐种胚成苗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种胚的最佳消毒处理为0.1%的升汞浸泡3 min;将种胚接种在1/2MS+IAA 0.5 mg/L的培养基中成苗率最高,为98%;在培养基中加入6-BA易使种胚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不利于油桐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5.5;与遮光处理相比,光照能缩短种胚再生体系建立的周期。 相似文献
8.
以金线莲野生植株茎段为外植体,在无菌系建立、增殖和生根培养时进行了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诱导培养基建立无菌系效果较好;以MS+KT 1.0 mg/L(单位下同)+IAA 0.2 mg/L+0.15%活性炭能有效增殖,匍匐茎节部白色芽点多,易生成片状丛生芽块;在1/2 MS+IAA 2.0+0.15%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5%以上。同时开展了组培苗移栽试验,以泥炭土∶腐殖土∶蛭石=1∶1∶1配比为组培苗移栽适宜基质,在可控的设施环境下或透光度50%左右的林下移栽,成活率达87.6%。 相似文献
9.
悬铃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悬铃木为试验材料 ,系统地研究了激素浓度、叶片生理状态、光照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建立了悬铃木叶片外植体的不定芽高频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顶部充分伸展的 4 0d叶龄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 ,再生效果最好 ,将此类叶片放在含 1 5mg·L- 1 6 -BA ,0 5mg·L- 1 IBA和 0 5mg·L- 1 KT的MS分化培养基上 ,暗培养 7d后转到光下培养 ,15d后便可见到不定芽不经过或经过很少的愈伤组织阶段 ,直接从叶片上分化产生 ,出现的高峰期在接种后的 2 0~ 30d ,芽分化率高达 98%以上。待小芽长至 1~ 2cm ,将其从叶片上切下 ,转到芽伸长培养基 (MS 0 3mg·L- 1 6 -BA 0 0 5mg·L- 1 NAA 30mg·L- 1 Ad)上使小芽长大成苗 ,最后移到生根培养基(1 2MS 0 1mg·L - 1NAA)上 ,最终得到完整的植株。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对南京椴无菌实生苗茎段的组织培养,探索南京椴带芽茎段分化、增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宜诱导南京椴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0g/L+琼脂5.2 g/L,诱导分化率为100%;最佳芽增殖及继代培养基为MS+BA 0.5~1.0 mg/L+NAA 0.05 mg/L+蔗糖30.0 g/L+琼脂5.2 g/L,繁殖系数达4.0~5.0;在生根培养基(1/2MS+BA 0.1 mg/L+IBA 0.5 mg/L+蔗糖20.0 g/L+琼脂5.2 g/L)中添加5.0 g/L AC能明显促进不定根形成,40 d后生根率达56.6%;生根苗移栽至泥炭土中,成活率达80.0%. 相似文献
13.
以成年日本樱花茎段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取材时间、冷藏时间、消毒方法、激素等诸多因素对茎段再生的影响,建立了日本樱花茎段丛生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中午取材、4℃冷藏2 d、75%酒精浸泡3 min后用0.1%HgCl2浸泡7 min,可获得日本樱花无菌材料。将无菌材料接种至MS+NAA0.05 mg.L-1+6-BA2.0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腋芽明显萌动并伸长;在MS+6-BA4.0 mg.L-1+NAA0.3 mg.L-1+GA30.05 mg.L-1的增殖培养基上,腋芽不但能较快增殖形成大量丛生芽,而且形成的小芽能继续长大。待小芽长至3 cm~3.5 cm时,将其切割下来转移至1/2MS+NAA0.6 mg.L-1+IBA0.2 mg.L-1生根培养基中,最终获得日本樱花的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用三倍体毛白杨的叶片作为外植体 ,MS作为基本培养基 ,采用不同组合的BA和NAA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白杨再生系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MS培养基中单独添加 1 5mg·L-1BA时 ,不定芽分化率为 90 % ,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玻璃化现象 .单独添加 0 3mg·L-1NAA时 ,不定根产生率最高 (90 % ) ,但无不定芽生成 .采用 1 0mg·L-1BA + 0 3mg·L-1NAA组合搭配时 ,不定芽分化率最高 (95 % ) .在此基础上 ,采用M1(MS + 1 0mg·L-1BA + 0 3mg·L-1NAA)培养基 ,研究了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同一着生位置叶片的不同切段以及叶片在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对毛白杨叶片再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带有叶柄的下切段比其余叶片切段不定芽再生率高 ,幼嫩叶片比老化叶片再生率高 ,叶片近轴端向下接触培养基比远轴端向下接触培养基再生率高 .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为毛白杨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两岸的杨树成、过熟人工林,用6种更新技术进行采伐后,测定了其萌条的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结果表明:桩萌单株对增加树高生长量、胸径效果最好,但对蓄积量无明显增加效果;而根萌三株、桩萌双株可显著增加林木蓄积量;桩萌更新时原林木的根系没有受到机械损伤,而且与常规的造林方法相比,费用较低,每株少支苗木费、区划费、挖坑费、栽植费、采伐费约6.1元,少投资1 695元/hm2~3 392元/hm2,桩萌单株更新方法是最理想的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辣木茎段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印度改良辣木的幼苗茎段,经外植体消毒后,进行了不定芽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诱导和生根苗移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不定芽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 6BA1mg/L 卡拉胶5g/L, 糖30g/L,继代培养基为MS 6BA0.4mg/L NAA0.2mg/L 卡拉胶5g/L 糖30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4mg/L NAA0.2mg/L 卡拉胶7g/L 糖20g/L,最适的生根瓶苗移栽基质为黄心土40% 泥炭60%,并对微繁体系建立过程中继代苗的玻璃化、生根苗黄化及愈伤头过大、移栽过程中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矮牵牛茎段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的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在MS BA1.0 mol.L-1 NAA1.0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而且经过继代培养仍可形成愈伤组织;茎段或愈伤组织接种在MS BA1.0 mol.L-1 NAA0.1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不定芽,且诱导率达100%;健壮的高1.5~2.0 cm的不定芽接种在1/2MS IBA0.5 mol.L-1 AC1.0 g.L-1的培养基上,其生长根状况良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乌兰察布市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防护林体系结构简单,树种为杨树,特别是后山地区建立的杨树防护林20 a防护效益逐年下降,急需更新,20世纪90年代对衰退的杨树防护林开展了更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