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包括两个内容:室内小型试验和5立方米沼气池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以求了解压强与产气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①沼气池内沼气压强的大小直接影响产气。室内小型试验,发酵温度30℃,常压组与77厘米水柱压强组相比,总产气量前者约为后者的248%。又10厘米水柱压强组与100厘米水柱压强组相比,总产气量前者约为后者的180%。同时,低压组比高压组产气维持的时间要长。②室内小型试验,水压式组的总产气量与20厘米水柱低压组比较接近。但是,与100厘米水柱高压组相比,总产气量约高出1.3倍。③5立方米沼气池对比试验,常温发酵,一年测定的结果,10厘米水柱压强组比70厘米水柱压强组的产气要高14.5%。同时,前者比后者早产气约一个半月时间。  相似文献   

2.
秸秆与粪便不同配比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秸秆与粪便的不同原料配比,设置十个处理进行沼气发酵试验。通过对比启动时间、总产气量、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等参数,以探讨最佳的原料配比。结果表明:秸秆比例过大或过小生产沼气的效率均不高,只有50%秸秆与50%粪便配合时,其总气量,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才达到最高。秸秆原料可完全替代粪便生产沼气,但必须进行前处理,且发酵启动慢,比纯粪便原料慢了3~10天,产气高峰期也推迟了15天左右,但产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3.
魔芋废弃物干发酵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l5℃,25℃,35℃条件下,采用批式沼气发酵装置,研究了温度对魔芋废弃物干式发酵过程的影响,分析了魔芋废弃物干式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发酵液TS为20%的条件下,35℃比25℃,15℃产气速率分别提高l1.2%和33.9%..5℃条件下具有明显优势,在10 d左右产气便能达到总产气量的90%,产气高峰时沼气中甲烷含量可达65.4%,TS,VS产气率分别为433 mL·g-1,566 mL· g-1.魔芋废弃物干发酵过程中,没有出现酸抑制和氨抑制的现象,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直接进行干式发酵.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作为发酵吸附剂应用于沼气发酵过程,可缩短发酵时间,提高沼气产量,但因活性炭成本较高,难于在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文章研究将制药工业中使用的活性炭,通过再生处理后运用于沼气发酵,既解决了药用活性炭的污染问题,变废为宝,为废弃药用活性炭找到新去处,又能降低沼气的生产成本,提高产气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秸秆与玉米秸秆的发酵过程中,采用再生的药用活性炭混合体系,能够对提高发酵总产气量起到显著效果,使用再生活性炭混合物作为发酵添加剂的累积产气量,比使用新活性炭发酵总产气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9.8%;比使用未再生的活性炭发酵总产气量分别提高47.6%和44.7%;比不使用活性炭发酵总产气量分别提高65.4%和56.5%。  相似文献   

5.
王许涛  张百良 《中国沼气》2013,31(1):10-12,47
2.0 Mpa压力下,保留时间60 s,90s和120 s对玉米秸秆汽爆预处理后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实验,研究汽爆预处理秸秆厌氧发酵规律,探讨提高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的新工艺.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秸秆比未经预处理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产气量296.8 mL·g-1提高16.8%~63.2%,保压时间为120 s时,秸秆厌氧发酵沼气产量达到最大值428.5 mL·g-1干物质.汽爆处理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沼气中CH4含量在60%以上,发酵第20d累积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80%,未发生结壳现象,主发酵周期比未汽爆秸秆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三种温度沼气发酵产气及卫生效果的研究”。作者采用瓶试沼气发酵。发酵液为干稻草粉、人粪尿和牛粪等综合配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菌种液,总固体重为6.9%,挥发性固体重为5.25%,pH为7.2。每个5升发酵瓶盛发酵液4升,一次性投料,分别放入45℃、37℃恒温箱中及室温发酵(气温为20—32℃)。结果:45℃发酵6小时后钩虫卵全部死亡;经2—3天蛔虫卵死亡100%;经2—7天大肠杆菌值升为10是~(-4)。37℃发酵10天,钩虫卵死亡100%;经20—26天蛔虫卵死亡率分别为96.45%和98.9%;经12—15天大肠杆菌值升为10~(-4)。常温发酵一个月,杀卵灭菌的效果不明显。 4升发酵液发酵一月,45℃的总产气量为92.30升,日平均为3.08升,料气量比为1∶0.77;37℃发酵依次为70.00升,2.33升及1∶0.58;常温发酵依次为28.65升,0.96升及1∶0.24。三者以45℃发酵为优。文中着重讨论了沼气发酵的不同温度与杀卵灭菌及产气效果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粪厌氧发酵产沼气时投加产氢菌对反应体系发酵产气的影响,进行了产氢菌的投加量试验以及投加时间的比较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投加0.5%,1%,2%,4%的产氢菌均能提高沼气总产量,其累积总产气量从大到小为1%4%0.5%2%,而对甲烷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最适投加量1%的累积产气量比对照增加7.4%。以1%的投加量,在分别在试验初始和第3rd,6th,9th投加产氢菌,不同时间投加均能提高沼气总产量,其累积总产气量从大到小为3rd6th初始9th,其中最适投加时间是3rd天,其累积产气量比对照增加14.4%。通过以上结果可知,添加产氢菌可以提高猪粪厌氧发酵的沼气产量,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和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8.
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甘蔗叶的能源化利用,采用干法厌氧发酵方法研究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为20%时,不同接种量、草粪比以及发酵温度对甘蔗叶产气量和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30%和40%时发酵可以正常启动,接种量为40%时总产气量最高,但发酵后期甲烷含量下降很快;草粪比为1∶1和2∶1时总产气量高,甲烷含量均在60%以上,产气效果明显好于草粪比为1∶0的处理组;发酵温度为35℃时,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最高,发酵温度为30℃和40℃时总产气量相差不大。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0%、草粪比1∶1和发酵温度35℃。各处理组在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前,甲烷含量与发酵时间之间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产气高峰过后,虽然日产气量明显下降,但气体中甲烷含量下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小麦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对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沼气发酵试验,笔者研究利用小麦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碳氮比为22(CK)的纯猪粪处理,产气速率最快,产气量最大,说明碳氮比为22的猪粪直接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最好;高温条件下,利用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为25的处理总产气量大,产气速率适中,有利于沼气稳定产气,避免高温条件下产气过量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以甜高粱秸秆非粮乙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酒糟为原料进行沼气发酵的特性。分析了温度、TS浓度、接种物添加量以及pH值等条件对酒糟沼气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55℃,TS浓度3.3%,接种物添加量1.5%,并在发酵前对发酵液pH值进行调节的条件下,酒糟产气在第9天达到最大峰值3710 m L·d-1,产气周期为32天,原料产气率高达509 m L·g-1TS。研究结果可为以酒糟为原料进行的沼气发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倪越  丁文捷 《农业工程》2017,7(6):63-66
针对宁夏气温及出租车用气的需求,利用产气-产热-恒温-产气过程模型,设计了沼气发酵罐恒温系统。秸秆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加压成天然气用于出租车用气,取部分沼气燃烧生成热量用于预热发酵料液,减少循环水管道散热损失、发酵罐散热损失。并和国内外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常用的热水循环加热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沼气发酵罐恒温系统(罐外预热发酵料液的方法),减少沼气及其他能源的使用,所需的沼气用量是总产气量的15.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厌氧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厌氧发酵产气量为响应值,研究发酵温度、总固体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1℃,总固体浓度8.9%,水稻秸秆炭7.9%,在此工艺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气量达到2735 mL±37 mL,与预测产气量2693 mL,两者偏差在2.0%以内。因此,所建模型能较好地用于生物炭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稻秆NaOH预处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稻草沼气发酵的效果,采用6%的NaOH对稻草进行了化学预处理,比较了经过NaOH预处理和不经NaOH预处理的稻草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厌氧消化效率、产气量和COD去除率情况。结果表明,与不经NaOH预处理相比,6%NaOH预处理后的稻草高温厌氧发酵最大日产气量提高61.34%,总产气量提高55.23%,COD去除率提高48.72%。这说明,采用6%NaOH化学预处理可以提高稻草的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  相似文献   

14.
沼气发酵接种物对沼气及沼液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新鲜的猪粪为原料,以崇明前卫村沼气池中正常发酵的沼液为接种物,利用自制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开展了沼气发酵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驯化过的接种物有利于提高沼气产气量和产气中甲烷的含量,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沼液中的营养成分.通过上述研究,为沼气的工业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牛粪厌氧发酵污泥回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两阶段厌氧发酵系统的效率,对混合使用在线活性污泥与后储罐最佳活性时段污泥的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研究。综合回流试验以进料质量分数、日进料量和污泥回流比为影响因素,以COD去除率、产气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试验设计,研究COD去除率和产气量在各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料质量分数、日进料量和污泥回流比是影响两个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其中混合污泥回流量的影响显著;试验得出该厌氧发酵系统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进料质量分数8.21%、日进料量7.15L/d、污泥回流比30%。  相似文献   

16.
麦秸中温厌氧干发酵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过程中的沼气产量和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及其与发酵条件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沼气产量随着发酵原料中固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发酵原料中固体浓度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但在沼气产量较高的发酵工况下,其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多,为进一步开发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新鲜芦苇秸秆为发酵原料,分别对其进行打碎和切碎预处理,在恒温30℃条件下进行全混合批量式沼气发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方法的发酵时间均为62 d,芦苇秸秆打碎处理的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为467 mL·g^-1和570 mL·g^-1,芦苇秸秆切碎处理的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为560 mL·g^-1和685 mL·g^-1,芦苇秸秆切碎处理的产气潜力明显大于芦苇秸秆打碎处理,且芦苇秸秆切碎处理的甲烷含量也较前者高。说明将进行芦苇秸秆切碎处理有利于它发酵产沼气,发酵产出的沼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序批式干发酵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现有装备存在曝气不充分、喷淋均匀度低等问题,加快促进纤维物料降解和中间物质转化并提高产气效率,创新设计装备喷淋系统、曝气系统,优化集成了微好氧预升温序批式厌氧干发酵一体化装备,实现微好氧快速预升温、喷淋均匀接种、高效生产沼气。通过喷头特性比选出适合粘稠沼液循环的螺旋式喷嘴,并计算出当喷淋面积为0.6m×0.6m时,最佳喷头间距和管道直径分别为0.37m和0.08m,喷淋覆盖面积可达到物料表面积的87.33%。为方便物料进出,设计曝气管道对称分布在物料两侧,共设置6支平行曝气管,单侧管道间距和两端管道间距分别为0.5m和0.7m。集成装备并耦合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序批式干发酵工艺,通过长期试验确定实际运行中的多组反应器序批启动调控策略应为8组反应器,启动间隔为3d,发酵周期为24d。基于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对技术装备应用经济效益进行核算,得出投资回收周期约为4年,与传统湿法厌氧发酵技术相比减少了约1.3年。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以香蕉皮为原料在中温条件下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及性能,试验探究香蕉皮原料浓度和接种物浓度这两个因素在中温条件下对批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分别记录产气情况,以及发酵完成后的pH值。结果表明,香蕉皮浓度3%和接种物浓度3%时,产气情况最好,加大接种物浓度会加重酸化,影响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