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国际木业》2013,(8):6-9
承香堂落成,筑就传统工艺的当代典范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耕岛生态住宅,新型木构建筑的实践基地香山工坊对于新型木结构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从耕岛的生态建筑开始的。耕岛位于苏州西南旺山脚下,是一处著名的生态休闲景区,香山工坊决定在这里建造一批采用现代轻型木材的适应现代人居需要的居所,称为"怡情小驻生态度假区"。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建筑的特点、高科技与生态建筑的关系及对未来发展生态建筑的设想 ,阐述了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 ,生态建筑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 ;未来的 2 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 ,把先进的高科技同生态建筑相互融合 ,将是 2 1世纪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述生态建筑学的产生及生态建筑的概念,并从建筑环境的规划、建筑形态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资源利用以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分别论述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建筑特殊空间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特殊空间绿化的社会及生态效益,笔者提出了以生境为主,结合建筑物形态特征的生态建筑特殊空间分类方法,并在此分类基础上,探讨了其特殊空间的绿化设计方法及植物选择原则,为园林设计师在对生态建筑绿化设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刍议建筑环境空间绿化与生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建筑的内涵和基本特点入手分析,主要讨论了绿化系统,重点是建筑环境空间绿化工程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农村住宅现状的探索,阐述昆明市新农村住宅与传统“一颗印”建筑结合的设计方案:坚持地域特色原则、实用原则、生态原则,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的优势相结合,以达到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并保护地方历史文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西霞口渔村小康住宅绿色技术应用为例,把目前比较成熟的绿色技术集成优化,在西霞口渔村进行了改建与新建示范,为山东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绿色建筑技术样板,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生态建筑和生态建筑技术基本概念基础上,从传统的生态观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建筑中生态低技术应用的价值与意义,讨论传统生态低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合运用后发现: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生态低技术方面存在众多共同之处,生态建筑低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生态建筑和生态建筑技术基本概念基础上,从传统的生态观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建筑中生态低技术应用的价值与意义,讨论传统生态低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合运用后发现: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生态低技术方面存在众多共同之处,生态建筑低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新型生态技术与新能源入手,选取近年来城市建筑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探讨。在新型生态技术的发展中,从生态技术的概念入手,通过近年来新型生态技术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应用对比,具体阐述了新型技术与能源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木材表面进行颜色功能性改良是提高木材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传统木材染色和诱导变色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结构色进行颜色改良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生态仿生着色技术,综述其在木质材料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从木质材料表面结构色构筑及机理、木质材料表面结构色的光响应及界面机理、木质材料表面仿生结构色薄膜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木塑复合材料是以木材或各种木质纤维素为基体,与塑料以不同途径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通过对木塑复合材料特点、性能的总结,指出其在家具领域应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展望了木塑复合材料在家具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重组竹木因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和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室内地板、家具、建筑结构材、装修装潢材及户外用材等领域。在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竹材建材化已成为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而研发适合的竹结构材生产设备是实现竹材建材化的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竹木重组材料连续压制设备,其结构特点是进口为契口式连续进料,模腔由多个单向折合式履带前后连接而成,环形连接实现连续辊压。该设备能压制出任意长度的竹木重组结构材方料,可以满足各种竹木建筑结构长度用材。  相似文献   

14.
Focus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in Austria, Finland, France, Norway, and Sweden to understand building professional’s and laypeople’s perceptions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well-being in indoor environments. Focus groups asked participants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and experiences related to seven main topics: choosing interior materials, naturalness, naturalness for building materials, well-being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wood materials, cleanabililty, and ethics and environ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focus groups was to explore how the use of wood is perceived in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and suggest opportunities for use of wood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Participants’ responses can be linked to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ood: density/hardness, grain, thermal conductivity, moisture cont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color, and natural origin.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these physical properties can be related more closely to the perception of wood as a natural material with respect to intended use, such as visual and tactile produc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alter product properties to enhance users’ experience of wood in the interior built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elevance and trustworthiness of the current schemes for documenting sustainable forestry practices, is questionable.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包括废弃木质建材及包装材料、废弃木制家具、园林绿化废弃物等在内的城市废弃木质材料不断增多,但能源化利用相对不足,给城市发展造成负担。为促进城市废弃木质材料高效能源化利用,文中分析了城市废弃木质材料资源的特点,重点综述城市废弃木质材料热裂解炼制技术研究进展,展望城市废弃木质材料热裂解炼制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纤维增强树脂/木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增强树脂(FRP)是适合于木材增强的新型材料。通过介绍国内外研究FRP/木材复合材料的现状,分析了FRP/木材复合材料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of the regional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in Finland to cross-scale socio-ecological changes in national policies and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Self-organisation and knowledge building are the key elements employed in this case study conducted in the Southern Ostrobothnia Forestry Centre to analyse how the knowledge claims and networks are created in order to implement wood energy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the theory of adaptive co-management are found to be useful in expl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at the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A wood energy project met the forest, climate change and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targets by facilit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mall heating business producing renewable energy from young forest thinnings. The practical outputs at the local level were energy generation from a renewable source; an increase in the area of young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creased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The unintentional output was that a new wood market arose. As a result of the case study, a two-level network has been introduced as an adap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生物矿化原理与木材纳米结构复合材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坚  邱坚 《林业科学》2005,41(1):189-193
为促进传统木材改性技术产生新的发展 ,将生物矿化概念导入到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领域中。本文综述了生物体系中生物矿化作用的基本内涵 ,探讨了基于这些原理之上的木质基纳米材料控制合成的构想 ,即通过立木形成层细胞分生的有机分子和无机离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来设置矿化位 ,调节微环境 ,建立饱和溶液、提供有机质、搬运离子、加入添加剂等来控制生物矿化作用的方向和过程 ,实现用活立木制备木材纳米结构复合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应用突破,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木材加工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木材加工产业智能化控制、精准化配置、高效率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林业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文中概述了人工智能算法及理论在木材无损检测与分类、木材干燥、木材优选加工等木材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相关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人工智能技...  相似文献   

20.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功能性木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材的功能化修饰是提高和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 利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改性木材, 可以获得新型功能化的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文中总结了纳米材料、纳米合成技术、纳米表征技术以及纳米仿生智能构筑技术在木材功能性改良中的应用情况, 展望了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功能性木材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旨在为木材的功能化修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