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热河谷地区马鹿花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2001年在泸水、建水、南涧等县澜沧江、南盘江、怒江流域等海拔1 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马鹿花不同造林方法、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为直播造林株行距为1m×1.5m时的最佳播种量为4~6粒·塘-1;最佳造林时间为6月份;土壤厚度≥20cm有利于马鹿花生长.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从干热河谷的环境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措施,为干热河谷的造林技术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4.
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蒸腾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8的以来的实地观测研究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在,大叶相思,绢毛相国,赤桉和乡土树种柳等树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造林比较成功的树种可分为蒸腾作用强的乡树种和桉树类树种以及以较弱的蒸腾人艇度过旱季的相思类树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水分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了挡水墙、覆膜、覆革和保水剂四种造林措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极为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2)挡水墙改善土壤水分能力较弱;(3)覆膜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4)覆革增加了水分下渗,改善了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综合分析,保水剂和覆草能有效提高造林苗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立地条件下,合理的造林密度不仅有利于幼树生长,减少造林、管理投入,而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金沙江热河谷区域,其造林初植密度以每公顷3333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干热河谷台湾相思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河谷台湾相思育苗造林技术研究胡荣春(盐边县林业局)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坡类型的立地条件分布甚广,仅攀枝花的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沿岸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就达250余万亩。这些地区因受西南季风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以及该区沟谷纵横,深切下...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中,以马占相思、山毛豆、真珠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绢毛相思、坡柳在旱季游离脯氨酸累积较多;赤桉、泰国赤桉、柠檬桉、尾叶桉、大叶桉、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滇刺枣无明显差异。无论从种属间或种源地,还是不同生态类型,都看不出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与抗旱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作者认为,用游离脯氨酸作为植物抗旱性指标有一定局部性,但用它作为某些树种在干旱胁迫时植物体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印楝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从海拔1000 m到1500 m之间种植退耕地和荒山上的印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退耕地生长较好,荒山造林除部分土质较好的地点生长较好外,其余均出现落叶枯梢、病虫危害、生长缓慢、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有关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思类树种在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乡土树种坡柳和3种桉树则是雨季水分亏缺较大,具有WSD高而RWC低的植物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比叶面积增大是植物提高抗旱能力的一个表现方面,但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细胞质浓度也是途径之一;干热逆境可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雨季叶绿素含量有较大提高,叶绿素a/b值也随之得到提高;参试树种的糖分含量旱季比雨季高,除马占相思外,其它树种淀粉与糖的比率则旱季比雨季低;在干热逆境胁迫下,7个树种(除尾叶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旱季植株易出现萎蔫现象,有部分或较多叶片脱落的树种积累的游离脯氨酸较多。除造林效果较差的马占相思与其它7个树种有较多差异外,造林效果较好的7个树种在生理生态变化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同时,同类树种间有明显的一致性;乡土树种坡柳则在某些方面更近似于相思类树种,在某些方面又近似于桉树类树种;除马占相思外,3个相思类、3个桉树类树种与乡土树种坡柳同样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元谋干热河谷区9种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的9个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经对各观测树种水分状况、保水能力、蒸腾速率的分析对比表明:多数相思类树种主要通过减少叶子蒸腾耗水以提高其抗旱能力,蒸腾强度小有利于这些树种渡过旱季。乡土树种坡柳和桉类树种(除大叶桉)旱季蒸腾作用比较强烈,但离体叶片失水速度不快,它们具有特殊的水分平衡机制和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以此增强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此项研究为正确选择元谋以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宜造林树种,以及人工林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泰国四季芒引入怒江干热河谷区保山潞江坝试种,表现一年结四造果,即6月正造果,8~9月二造果,11月三造果,翌年2~3月四造果;高接换种第3年平均单株产量20kg以上;具有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裂果少、品质好的特点,初步看出是适宜潞江坝商业栽培的芒果良种。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为研究对象 ,在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进行了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初步筛选了 10余种适应于干热生境和退化耕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藤、草植物物种 ;对其开展了乔草、灌草、藤草、草草、乔灌草等复层植物群落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该植被恢复模式的建立 ,对水土保持效益明显 ,试验区的泥沙流失量平均减少 5 7% ,其中以草草及藤草模式的泥沙减少量最大 ,分别达 73%和 5 1% ;同时 ,由于所营建植被为生态经济型植物群落 ,既改善了环境 ,又给当地增加了经济收入 ,促进了小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地的人工混播造林试验,于1991~1992年在永胜大龙潭、猫猫山和水平水泄3个造林困难的地区进行。选用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等树种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还分别进行了云南松与车桑子、银荆、黑荆、滇合欢、红木荷、金合欢的混播造林试验。经3、4年的试验,通过对各参试树种的种质评价,落种状况、出苗率、成苗率和各成苗期,苗木生长状况的观测。得出以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作为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地的混播造林种较好。可在今后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林分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黄秋葵在云南保山市潞江坝怒江干热河谷区表现生长迅速、结果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易门县干热河谷地区塔拉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溪市林业局于1994年在易门县干热河谷地区的占马田基地进行了塔拉的引种试验。经过6年的观测表明,引种的塔拉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5年生单株产荚果高达8kg,平均每公顷产5217kg。荚果的单宁含量平均为55.2%,最高59.08%,高于原产地且质量更优,引种已获成功,可在相似地区引种推广。文中介绍了塔拉的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以及在易门干热河谷地区的开花、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17.
元谋干热河谷旱季不同林地土壤的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元谋干热河谷旱季5种林分林地以及膨胀土和裸地土壤物理性状测定的基础上,对其土壤的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的容重、含水率、土壤的总孔隙度以及初渗和稳渗速率均有一定差异。同一林分内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的初渗和稳渗速率表现出的规律,是表层土壤(0~15 cm)的渗透性能要优于下层土壤的渗透性能;而不同林分,其林地土壤平均初渗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加勒比松—车桑子混交林>加勒比松纯林>山合欢纯林>桉树纯林>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裸地>膨胀土。  相似文献   

18.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相似文献   

19.
元谋干热河谷8种植被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加勒比松人工林、加勒比松 车桑子人工混交林、山合欢天然更新林、车桑子 山毛豆人工混交林、桉树人工林、草地、荒坡、膨胀土8种植被类型林地1 m土层内不同层次雨季(8月2日~9月2日)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得出:在雨季8种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均较低,因其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故蓄水保水能力也较差;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均极低,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在6级以下。元谋干热河谷区林地土壤的贫瘠特性致使林木长势较弱,是造成其植被恢复困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