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明病多属表邪传里、化热为燥的里热证,常见于急性热病的极期。阳明主胃肠,故阳明证实质上是肠胃实热的证候,即所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根据邪热入里后是否与肠中糟粕互结,阳明病又分为经证和腑证。 (一)阳明经证(内热炽盛) 1.临床表现:身大热、大汗、口干舌燥、脉洪大等症状,或见四肢厥冷。 2.证候分析:阳明经证为病邪入里化热,邪热尚未与肠中糟粕互结,仅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2.
牛黄就是牛胆囊中形成的胆结石,它是一种极其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惊熄风,清热解毒、开窍祛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高热、狂燥、小儿惊风、抽搐痰诞、痛肿、疗疮等病。我国牛黄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培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鸡肝加味散治幼畜肝风症柏克仁(民和马营镇兽医站,810806)幼畜的肝风症使各种家畜不分季节的全年都可发生。笔者请教当地民间兽医、查阅有关书籍,得出该方,几年来应用该方共治疗幼畜肝风症84例,效果良好。1症状:高热抽搐,角弓反张骚动不安,双目直视,撞...  相似文献   

4.
<正>猪高热病是流行性疾病的一种,其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以及严重的四肢抽搐等,个别反应强烈的猪还会出现呕吐现象。1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1.1疾病原因猪高热病也可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症。它的主要表现是猪体温的持续超高状态。这种病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发,目前查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病毒感染。主要是猪瘟疫感染而引发的猪高热症状,蓝耳病、圆环型病菌均有可能导致高热症。(2)其它疾病也可引发猪高热症的  相似文献   

5.
1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贫血、黄疸。猪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0℃~41℃,偶有体温超过42℃的。病猪精神萎顿、嗜睡、转圈、呆滞,个别猪怕冷、寒颤、抽搐、不食或少食,喜饮水或嗜食碎瓦片、煤渣等异物;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全身皮肤发红,故有“红皮病”之称。发红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05,(1):39-39
惊厥也称抽风或惊风,是婴儿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紧急症状。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为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和四肢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搐。发作时可由数秒钟至1~2分钟。发生惊厥原因多见于小儿高烧,尤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常发生于突然高热的初期(39~40℃。小儿时期年龄越小,  相似文献   

7.
清热解毒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家畜外感发热等症状.为观察该注射液对猪高热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最近我们对该注射液的临床药效进行了试验观察.病猪表现热征候综合征:体温40~41℃;进行性消瘦、食欲降低;腹下皮肤发红或出血性斑点,耳尖发绀;呼吸加快,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出现不同程度死亡.  相似文献   

8.
西兽医认为犬癫痫是犬由于神经原异常放电引起的阵发性大脑功能紊乱 ,无确实的神经系统结构上的病变。笔者用传统兽医理论诊治 13例 ,均取得了良好效果。1 辩证论治 犬癫痫主要有热甚发痉和血虚抽搐两种。热甚发痉 :热邪深入营血 ,引动肝风 ,倒地痉搐 ,项颈强直 ,角弓反张 ,口吐白沫 ,醒后则盲目行走 ,稍后恢复正常 ,饮食无变化。时发时止 ,或 1日 3~ 5次 ,或数日数月 1次。其发症持续时间长 ,次数增多 ,则危及生命。治疗宜以清热解毒 ,开窍醒神为主。故选用牛黄安宫丸。2kg体重以下的犬 ,每次口服 1/6丸 ;2~ 5kg的犬 ,口服 1/3丸 ;…  相似文献   

9.
谈阴阳辨证     
中兽医学中的阴、阳,一指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双方的代名词,阴证与阳证中的“阴”、“阳”即用此义;二是从人与动物的生理、病理表现上看,阴指体内的营养物质与水液,阳指机体的功能与热力,阴虚证、阳虚证中的“阴”、“阳”即用此义。在气血津液辨证中,气虚证中的气也指功能,血虚证、津亏证中的血、津也指营养物质与水液,与上述阴、阳的后一含义相同。在辨证上,阴证、阳证为纲领性征候,其中的阴、阳、气、血、津均指具体受病对象,故阴虚证、阳虚证不应用为阴证与阳证的属证附列其后,而应归入气血津液辩证,合为气血津液阴阳辩证。  相似文献   

10.
家畜发生脑膜脑炎、癫痫、惊风等病 ,出现狂躁不安 ;如果控制不及时 ,家畜就有可能死亡。笔者在基层的多年工作经验 ,积累了十多个用此方法控制病例 ,效果比较理想。1 病因 热积于心、肝、肺等脏器 ,温疫之邪由表入里 ,正不胜邪 ,疫毒侵袭 ,热炼津液成痰 ,痰浊阻滞胸膈 ,痰火壅盛 ,扰乱心神 ,则致惊狂乱走。2 症状 体温升高 ,口吐沫 ,狂躁不安 ,前肢举起 ,爬越饲槽或墙壁障碍物 ,低头前冲或昂首急奔或不停转圈 ;有的突然昏倒于地 ,牙关紧闭 ,嚼牙锉齿 ,呼吸迫促 ,四肢痉挛抽搐 ,角弓反张等。3 控制方法 当病畜发作时 ,用杉树枝叶对患…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立克茨氏体——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紫、尿黄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自 2 0 0 0年以来 ,我地区大部分养猪场户 ,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该病。由于该病来势凶猛 ,传染性大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往往造成误诊 ,因而造成的损失很大。1 夏季高热型1 .1 症状流行病学统计表明 ,猪附红细胞体每年的 6~1 0月份发生者多表现此型 ,该证型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病 ,表现高热 ,体温一般在 40~ 42 .5℃之间 ,高热稽留 ,食欲减退 ,或废绝。病初皮肤发红 ,后期贫血 ,皮肤苍白 ,耳、腹部、四肢内侧瘀血 ,粪先干后稀或…  相似文献   

12.
猪高热病也叫高热综合征。每年进入炎热的夏季,天气高温、高湿,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继而发生高热病。高热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气喘,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3.
猪高热病也叫高热综合征。每年进入炎热的夏季,天气高温、高湿,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继而发生高热病。高热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气喘,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4.
在猪的养殖中,附红细胞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的猪,且幼崽猪常合并大肠杆菌感染。患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和皮肤发红等,可出现成批猪死亡的不良后果。故应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表现、诊断、预防与治疗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猪高热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传播迅速,高烧高热,有不同程度的流鼻涕和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病初皮肤潮红,后期耳部、腹部、臀部等皮肤出现变紫,全身肌肉震颤,部分病猪出现发呆、共济失调、抽搐等神经症状。对于该病的控制和治疗,许多专家和临床工作者都介绍过不少经验,但实践中,不同发病猪群的治疗效果各有差别。通过近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笔者对造成猪高热病治疗复杂的原因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长沙县猪高热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7月下旬开始,猪高热综合症先后在长沙县春华镇的大鱼、龙王庙、金顶等3个村发生,病猪表现为发热、不食、沉郁,有些有呕吐、腹泻、抽搐、尖叫等症状,发病快,传染快,发病率、死亡率都高,给养猪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此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发病原因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尿血 ,是指家畜尿中混有鲜血、或血丝、或血块的病证。牛马常见。临床证候有虚实二类。实证多为尿血鲜红、紫红或黯红有块 ,发病急 ,病程短。常表现下焦湿热、心火下移、热入营血、瘀血阻滞等证侯。虚证多见尿血淡红、发病缓、病程长。常表现为阴虚火旺、脾肾亏虚等证侯。临床上以热在下焦、络损血溢为多见。久病不愈 ,或劳伤过度 ,耗伤气阴者 ,则表现为阴虚火旺 ,脾肾亏虚之证。另外 ,久病气机阻滞 ,均可导致瘀滞之证。故治疗尿血当把握治火、治气、治瘀、治因四要。治火 ,本人常用自拟加减地黄汤 (生地、丹皮、栀子、茅根、益草根、竹叶、…  相似文献   

18.
<正>惊风是小动物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幼龄动物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免疫机能比较低下,加上幼龄期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畸形等,即容易出现急性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另外,小动物惊风症状经常发生于犬瘟热、产后抽搐、中暑、中毒等疾病。目前西医疗法对惊风的疗效很有限,中医疗法主要有祛风方、安神方及开窍方,常用于马、牛、羊等大动物,通常以汤剂服用[1]。虽然中药方剂对动物惊风具有确切疗效,但是也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肉牛高热症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主要表现症状为牛的体温很高。其传染性大、传播范围广,对肉牛的健康十分不利。1肉牛高热症的表现肉牛高热症主要是指牛的体温过高导致身体发热的症状,通常根据牛的体温高低判定高热病。高热症的发病率较高,并伴有较大的传染风险,尤其对规模化养殖造成的风险更高,一旦某头牛染病,会在较短时间内也传染给其它牛,因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猪以体温升高且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少食或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喘气、仔猪伴有皮肤发红、呕吐抽搐等神经症状,病情传播速度快.本文简单分析猪高热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控治疗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