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水稻高秆易倒伏品种镇稻99和豫粳6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叶龄余数0.5和始穗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水稻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研究其对水稻增产效果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供试品种镇稻99和豫粳6号叶面喷施水稻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可以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抗倒伏性,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当始穗期喷施剂量为60g/667m^2时,增产幅度最大,较不喷施劲丰处理分别增产11.7%和13.2%。  相似文献   

2.
“劲丰”对超级稻淮稻9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粳稻品种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新型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对其节间形态、抗倒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同时选用多效唑作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劲丰”在始穗期应用具有显著的抗倒伏作用,主要是通过缩短水稻的穗颈节长度、降低植株重心、同时增加水稻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此外“劲丰”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促进水稻增产,增产达6.57%.而多效唑在拔节期使用,虽具有一定的抗倒伏效果,但是严重影响了水稻穗部的发育,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造成水稻减产9.15%.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高秆易倒伏品种连粳6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在水稻叶龄余数0.5和始穗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新型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研究其对水稻增产效果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供试品种连粳6号和徐稻3号,叶面喷施新型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可以降低株高3~10cm,使植株重心下降,极大地提高水稻抗倒伏性,且当始穗期喷施剂量为60g/667m2时增产幅度最大,较不喷施劲丰处理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型抗倒调理剂"劲丰"的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时期试验示范研究,证明了"劲丰"具有增产抗倒功能,主要表现在显著增强小麦茎秆弹性,缩短穗下节间和穗长,降低植株高度;增产作用极显著,主要能显著提高每穗粒数与粒重。于小麦破口期喷施效果好于扬花期喷施,浓度以5mL/kg处理最为理想,即每1hm2用"劲丰"1500mL对水300kg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稻喷施抗倒性药剂"劲丰"维他灵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劲丰"维他灵可降低水稻高度3~5cm,可增强植株抗倒性,增加水稻后期3张功能叶的叶绿素量,提高水稻结实率,增产2.02%~7.32%,喷施时间以孕穗至始穗期为宜。  相似文献   

6.
正"劲丰"是利用B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选用小麦品种郑麦9023,在破口期和扬花期分别喷施劲丰。结果表明,破口期喷施劲丰,小麦籽粒充实度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产量增加4.2%,且增产效果要好于扬花期喷施劲丰。近年来小麦种植密度大、施肥量多以及后期受风和降雨等气候因素影响,生产上常常出现小麦倒伏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遇上连续阴雨天气还会加剧穗发芽现象,影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水稻始穗期喷施不同叶面肥产品,研究其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劲丰、赤霉素、稻麦健壮素等产品都能增加水稻的产量,分别增加2.24%、10.28%、2.31%、5.34%;劲丰、稻麦健壮素、磷酸二氢钾都能提高水稻的抗倒能力,其中劲丰的抗倒效果最明显;赤霉素不能提高水稻的抗倒能力,反而会增加水稻的倒伏几率。  相似文献   

8.
劲丰在灌云县小麦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增产防倒制剂"劲丰"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为小麦安全生产和提高产量提供技术支撑,特进行其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始穗期应用劲丰,可降低植株高度1.7cm以上,且随使用浓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使用劲丰后,小麦的穗颈节、倒2节分别比对照缩短2.3、0.4cm以上,并随使用浓度的增加,缩短的幅度也越大,从而达到防止小麦倒伏的效果;此外,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随劲丰使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劲丰使用浓度太大会对小麦千粒重有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劲丰使用浓度为5000mL/L,此时小麦可增产8.5%。  相似文献   

9.
"劲丰"是利用B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选用淮麦22和富玉2008两个小麦品种,在抽穗期喷施"劲丰",研究在小麦后期应用"劲丰"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抽穗喷施"劲丰"后,小麦株高降幅达15%~20%,植株茎秆变粗,各节间缩短,各节间壁厚增加,抗折力与充实度提高,小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增...  相似文献   

10.
选用水稻新型抗倒剂立丰灵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姜堰、丹阳、高邮、铜山开展水稻抗倒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期适量喷施立丰灵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低剂量立丰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穗粒结构协调,促进水稻增产,而高剂量立丰灵处理使穗粒结构变劣,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建议水稻生产上,立丰灵适宜用量为20~40g/667m2。  相似文献   

11.
平衡施肥对海南早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早稻田间肥效试验,研究施肥对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是影响早稻分蘖数的关键因素,钾是影响早稻有效穗率、株高、有效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的关键因素。施肥对早稻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8.00%,纯增收入1 278.4元/hm~2;磷肥最高增产10.40%,纯增收入732.8元/hm~2;钾肥最高纯增收入455.1元/hm~2,增产11.30%。通过配置肥料效应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早稻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P_2O_5∶K_2O=0.30∶1.00∶0.7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抗倒伏能力水稻品种的相关性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抗倒伏能力水稻品种的相关抗倒伏性状表现,为其在育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51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在齐穗后21~25 d系统测定与抗倒伏相关的性状,包括茎秆形态特性、茎秆力学特性、茎秆的生理生化指标等等,通过聚类分析把51个品种分为3类,即抗倒型、普通型和倒伏型,进而分析不同抗倒伏能力的水稻品种的性状特点。[结果]不同抗倒伏能力水稻品种的重心高度、秆形指数、折断弯距、倒伏指数以及齐穗21 d时的单茎鲜重、基部10 cm干重、单茎干重等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株高的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加生物产量提高产量和抗倒伏是可以协调做到的,关键要改善茎秆的物质积累。[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抗倒伏育种中合理选用亲本材料和改良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进行超级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双季种植超级稻和采取免耕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探索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每公顷年平均产量16452kg,其中,早稻8884.5kg,晚稻7567.5kg;比普通杂交稻每公顷(两季)增产2374.5kg,增加产值4511.55元,免耕节支1872元:两季每公顷总共增收6383.55元。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有机栽培谷壳施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于2012年以日本水稻品种越光-2(Koshihikari-2)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索以水稻谷壳作硅肥的最佳施入方法、用量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适量基施谷壳能抑制水稻前期过旺生长、保持中后期生长稳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改善株型、增强抗病抗倒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在插秧前将谷壳做基肥全层施入1kg/m2为最佳施入方法和用量,每666.7 m2产量为414.3kg,比对照CK的374.5kg增产幅度达10.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施氮时期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情况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区高产夏玉米氮素管理、提高夏玉米植株抗茎倒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株形态的玉米品种先玉335(XY,高秆低穗位型)、浚单20(XD,中秆高穗位型)和京单28(JD,中秆低穗位型)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种肥(N1)、苗肥(N2)、拔节肥(N3)、大喇叭口肥(N4)和抽雄肥(N5)5个施氮时期处理,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和机械力学特征以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及机械力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N1、N2、N3处理能明显促进夏玉米茎秆发育,植株重心、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粗、硬皮组织厚度、表皮层厚度及大小维管束数目、节间抗折力、硬皮穿刺强度和植株抗拉力均显著大于N0处理;其中,N1、N2处理夏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粗比值显著小于N0处理,N3处理则表现出略大于N0趋势;田间倒伏率表现为N1、N2显著低于N0和其他施氮处理,N3略大于N0处理;N4处理下,夏玉米植株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N0无明显差异,节间粗、各项解剖学及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0,节间长粗比值表现为略低于N0处理,田间倒伏率较N0显著降低;N5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发育无明显影响,节间各项形态学、解剖学和力学特征与N0差异不显著,田间倒伏率随着夏玉米植株重心和穗高系数的显著降低而明显低于N0处理。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施氮处理夏玉米穗粒数、粒重及产量均显著大于N0处理(P0.05),其中,N3、N4处理穗粒数和粒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增产幅度最大;N1、N2处理穗粒数最多,但粒重较低,增产幅度低于N3、N4处理;N5处理虽然粒重最高,但穗粒数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最终增产幅度不大。【结论】合理的施氮时期可显著促进夏玉米茎秆基部节间发育,显著降低节间长粗比值,增强植株抗茎倒伏能力;种肥、苗肥作用最显著,但因粒重较低进而降低了增产幅度;拔节期施氮节间长增长迅速进而导致了节间长粗比值增加,植株抗茎倒伏能力降低,玉米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大喇叭口期施氮可明显促进茎粗增加,进而降低节间长粗比和田间倒伏率,同时穗粒数和粒重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因此,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播种或苗期少量施氮,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的分次施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玉米茎秆和雌穗发育,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抗茎倒伏能力。关于最佳氮肥配比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在藤县藤州镇表现出丰产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点。本文介绍其栽培技术,为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优质粳稻新品种新稻24号的选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育适合新疆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方法]以秋田小町为母本,籼粳61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及多代系谱法选育.[结果]2007、2008两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结果增产9.61;,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增产5.37;.两年区域试验中的最高单产分别达到810和788 kg/667 m2.两年适应度达到80;.[结论]该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稻24号.主要特点是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稻米外观品质好 、食味口感佳,适合精加工优质稻米生产.稻谷多项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栽培技术要点为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8.
在晚稻穗期进行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94.6%和92.8%,在含胎期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89.1%和79.1%。在穗期使用还能对水稻具有补锌、延迟叶片褪绿、增亮谷粒色泽、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增产率达22.05%;在含胎期喷施1次,增产率达15.55%。  相似文献   

19.
通过晚稻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红四方"控释肥对晚稻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肥料相比,"红四方"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晚稻的经济性状,如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31 cm、0.18万株/667m~2、2.17粒/穗和0.41 g;施用控释肥与常规肥相比,稻谷平均增产59.49 kg/667m~2,增产率为15.8%,增加纯收入70.84元/667m~2。且控释肥优于复合肥,施用"红四方"控释肥料与施用复合肥相比较,平均稻谷增产31.16 kg/667m~2,增产率为7.71%,增加纯收入39.3元/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