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山东省近五百年的干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即使在科学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人类面对大范围和程度严重的干旱仍然难于抗御。例如,1972年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严重干旱,曾使这些地区的粮食欠收。因此,对各地,特别是对那些易于出现旱灾地区干旱发生规律、干旱的影响和干旱成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是分析我国山东省干旱的历史变化规律、干旱的影响和干旱可能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陶飞旋  吴通文  顾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3):11775-11776
受气候变化影响,黔东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继2009~2010年出现罕见的夏秋冬连旱后,2011年夏季又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通过对2011年8月、7~8月、1~8月降雨量与历年同期降雨量比较分析,发现均连续表现出降雨量出现最少值,加之持续高温天气,黔东南地区出现特重级气象干旱灾害,为干旱预报、预警和制定减缓干旱影响的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曲淑艳  刘桂玲 《北京农业》2011,(36):125-126
通过对2002年冬季和2003年春、夏季对干旱有影响的气象要素、因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内蒙古满洲里市32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成因。另外还对满洲里市春夏季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形成满洲里市干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由于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满洲里市降水量偏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造成了蒸发量的加大,这是近年来满洲里市干旱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1年冬春季节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发生区域性特大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调查了长江中游的荆州市内水文和农业受灾情况,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土壤墒情指标对旱灾进行了评价分析,探讨了荆州市2011年干旱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至2011年5月20日,荆州市除荆州区和沙市区为重度气象干旱外,其余县市均为特大气象干旱,同时叠加中度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干旱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结合本区域旱灾发生的特征,提出了完善水利防控设施、提高农业节水潜力和推广新型节水技术等干旱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克勤 《农技服务》2016,(4):143-144
干旱一直是影响工农业生产、人类生存以及日常生活和环境建设保护的主要气象自然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册亨县60年(1956-2015年)的干旱灾害出现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年都有干旱灾害,而且秋季干旱出现频率最高,春季干旱出现频率次之,夏季干旱出现频率最低,而且都是轻旱;在跨季度干旱中,秋冬春多季连续干旱出现频率最高,冬春连续干旱出现频率次之,没有跨春夏季的连续干旱。  相似文献   

6.
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土壤相对湿度、湿润指数分析农业干旱程度,用高温日数分析2015年成都高温对干旱影响的强度,以及在高温干旱双重胁迫下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7月中下旬成都各区县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干旱,高温加剧干旱的影响强度,在高温干旱双重胁迫下水稻抽穗困难、叶片提前枯黄,后期产量测产中干旱区水稻有效穗率低、空秕率增加,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辽宁省50个观测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作为干旱划分标准,对历年干旱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日数及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旱、夏旱、秋旱3类干旱均存在影响范围扩大、强度增加趋势,春旱影响范围、强度变化最明显;春旱日数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夏旱、秋旱日数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西部春旱发生频率较高,东部各种干旱发生频率相对都较低。  相似文献   

8.
罗梦森  封雷  杜德平  王亮亮  乐晓俊 《农技服务》2011,28(2):254+256-254,256
时2008~2009年盐城市油菜播种期、越冬期、薹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成熟期影响油菜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受干旱、冻害较重的北部地区的冬季干旱过程、旱情主要特点以及冬季干旱对大田作物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来,镇远县天气气候异常,多灾并发,先后遭受了低温冰冻、初春低温阴雨寡照、后春阶段干旱、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天气,尤其是7月以来的盛夏高温干旱,因2009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盛夏持续晴热高温、正值农作物需水关键期等多因素叠加效应,使此次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危害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9年义县的特大干旱,试图找出当地多年干旱原因,提出减少干旱带来损失的具体措施,如改善植被防止土壤沙化、多栽植抗旱的农作物品种、增加人工增雨投入,努力开发云水资源等;分析干旱形成机制和应对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各种农业决策、抗旱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50-2009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干旱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受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4年,成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7年: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对干旱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21-9023
利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方法,结合聊城实际,通过对1961~2010年聊城气温、降水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找出大气干旱指数的季、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大气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为今后合理地进行抗旱、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1949—2016年中国干旱灾害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ython语言获取1949年以来中国各省、市农业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自然断点分级法、GIS平台和R语言定性和定量地探讨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阐述我国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态势,探讨农业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 ①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1949—1970年为波动阶段,1971—2000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6年为波动下降阶段,发生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的年份所占比重较大;②农业干旱在空间上呈“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山东受灾最重,灾损高达208.2万hm2,西藏最轻,灾损为2163.53 hm2;③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波动幅度较平缓,二者受旱灾影响程度较大,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等指标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受灾率异常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④粮食产量的多少和受灾面积的大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粮食单产与干旱受灾面积呈负相关。结论 干旱灾害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各农业干旱灾害指标对粮食灾损的解释力较强,对粮食产量估测具有参考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可以提高应对农业干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为粮食进出口提供指导意见。此外,干旱灾害仅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方面,农业科技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农业政策等也对其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34-10436
利用商丘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气温资料和冬小麦3个作物地段的产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干旱对冬小麦密度影响较大,拔节至抽穗期干旱会使冬小麦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因此建议在水源不足或灌溉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干旱时可偏重于孕穗抽穗期灌溉,既节约用水又可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18年,贵州省气象灾害频繁,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秋绵雨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干旱、冰雹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造成的损失严重。本文对上述几种影响贵州省农业的气象灾害进行分述,以期为农作物品种布局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50年干旱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50年(1959-2008年)降水资料为基础,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标准为依据,运用线性分析法,研究呼和浩特市干旱的变化趋势,发现呼和浩特市干旱存在以下特征:(1)呼和浩特市降水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高达44.3%,且每年都有阶段性干旱发生。呼和浩特市市区、土默特左旗月、季、年干旱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地区。(2)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3)干旱年际变化大,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干旱强度最大,80-90年代中后期降水变率相对较小,为持续少雨期,90年代中期以后呼和浩特市市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格尔县降水波动频繁,出现连旱年份,但其强度弱于60年代。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小麦生产回顾及201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慧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11,7(2):38-42
2010年在西南地区遭遇特大干旱、北方冬麦主产区出现多年少有低温天气的严峻考验下,中国冬小麦产量仍然取得7连增;秋播面积继续增长,2010年入冬以来的严重干旱对大部分主产区造成威胁,但目前尚未对新年度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俄罗斯等地区的严重干旱,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连续第二年减少,供需形势由上半年的相对宽松转为下半年的产不足需,但由于国际小麦价格走高,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有望回升,但后期天气状况仍将对作物生长造成较大影响,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18年辽源市干旱的成因,阐明了干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提出防灾减灾应对措施,以期为辽源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20世纪气温上升较明显,且降雨分布不均,易受干旱灾害影响。为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耕地干旱多年变化特征、发生频率、发展趋势及引起干旱变化的气象因素,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结合趋势分析方法,探究黑龙江省2000-2021年来干旱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征,并探讨引起省内干旱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松嫩平原4个区的TVDI值较高,较易发生干旱,2013和2019年属于湿润年,其中松嫩平原多年处于干旱状态;按月份分析,5月和9月易处于干旱状态,特别是松嫩平原区,7月常处于湿润状态,表明省内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较湿润;从干旱发生频率分析,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和松嫩平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70.00%、80.91%、85.45%和92.73%,强度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研究时间段内仅有松嫩平原有10%概率的重旱发生,该地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最大;黑龙江省22年来干旱趋势呈基本稳定偏减少,其中东部有干旱趋势轻度增加像元;月干旱趋势中,6月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面积占比达61.08%,5月、7月、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