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敬生 《新农村》2001,(6):24-24
茶叶在种植过程中,要施用农药和化肥,加上空气和环境的污染,一些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茶叶中,使品质下降。采用传统方法加工时,这些有害物质不能除去,在人们饮用时会随着浸泡过程溶入茶水,导致茶水口感下降,长期饮用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前不久,印度帕纳吉茶叶研究所推出一种新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加工茶叶,不仅能有效地清除其中残存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恢复原有的良好口感,而且还能提高茶叶的抗霉能力,长期贮藏后仍然清香扑鼻,色、味俱佳。该技术的关键是在鲜茶叶选拣后实施合适的杀青  相似文献   

2.
3.
4.
农业生物技术与稻米品质改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生物技术,作为20世纪的新兴的技术,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本文就农业生物技术在稻米品质改良的初步应用及其今后大规模利用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5.
茶叶茸毛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茶叶品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于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闽东茶园的经营现状,围绕提高茶叶品质与效益提出闽东茶园应加强人工生态园建设、规范肥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认识,加快手采茶园的机采改造和机采茶园的培育,先行试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机采;建立以名茶为主,先名后炒,适当发展碎绿茶、卷曲茶等多茶类制作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唐菖蒲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器操作技术等生物技术对唐菖蒲进行品质改良的技术方案,为提高唐菖蒲的繁殖率、抗病力及观赏性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育种、基因的遗传转化等角度综述了有关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以期为作物品质进一步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1.
桂林三青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广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生产实际,结合蒸青绿茶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点,分析桂林三青茶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鲜叶原料以及产品质量特征要求等,提出三青茶从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提毫、复火等工序,运用过热蒸汽复合杀青新技术工艺及相关成套设备,能有效提高绿茶质量和改善夏茶品质,使成品茶品质达到“三绿”。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夏秋绿茶品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对茶树遮荫处理、改进加工工艺、运用轻修剪调控夏、秋季茶叶产量比例等技术措施提高秋茶产量,实现夏秋茶增值增效.结果表明,遮荫可降低夏秋茶多酚含量,较对照最大降幅为20.56%,增加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最大增幅为50.93%,酚氨比值降低;长时间鲜叶摊放可提高夏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增幅可达11.80%;新工艺加工的秋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9.15%、9.89%、8.84%和0.83%,夏秋茶感官品质得到提升.修剪调控可提高夏秋绿茶中的秋茶比例,使秋茶增加19.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研究其加工工艺,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茶树花干花感观品质进行评定,筛选出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对茶树花干花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优质茶树花干花加工工艺参数.[结果]广西主要栽培的茶树中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品种有:六堡茶、台茶12号、八仙茶、福云6号、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凌云白毛茶和龙胜龙脊茶等9个茶树品种.其中,六堡茶、南山白毛茶、台茶12号可加工成花蜜香型干花;龙胜龙脊茶、八仙茶可加工成高花香型干花;凌云白毛茶可加工成清高优雅型干花;福云6号、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可加工成花香型干花.在自然萎凋6.0 h、微波杀青后90℃干燥2.0 h的条件下,茶树花干花品质最佳.[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树花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品质加工成不同风格的茶树花干花.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是影响茶树花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应作为茶树花实际加工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乌龙茶加工中“包揉”工序劳动强度,采用“包揉加锅炒”造形工艺代替传统的乌龙荼“包揉”工艺.比较了不同锅温(60℃、70℃和80℃),炒板摆幅(大幅、小幅)与摆速(57、67 r·min-1)及投叶量(3.7、4.2和4.7 kg)对乌龙荼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锅炒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投叶量为4.7 kg,锅炒温度80℃,小幅摆速为67 r·min-1处理的乌龙茶内含物质丰富,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对信阳群体种、白毫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乌牛早、迎霜和安吉白茶等7个茶树品种制成的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乌牛早和信阳群体种的感官品质最好,龙井43最差,这可能与制茶有关;茶多酚和咖啡碱在龙井43中含量较高,氨基酸和叶绿素在福鼎大白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黄檗禅茶的香气品质,探讨了提香工艺对黄檗禅茶理化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黄檗禅茶提香温以100~120摄氏度,提香时间以10min为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提香时间为15min、提香温度为120℃、提香叶量为800g时,最有利于黄檗禅茶理化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对2010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绿茶新品种川沐28号和马边绿1号的生物学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川沐28号和马边绿1号的营养芽萌发期分别比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早4~5d和2~4d,均属于早生品种曰且芽头肥壮,易采独芽。两个新品种的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与对照相当,且配比适宜,具有优良品质的物质基础;用其鲜叶制作名茶品质较优、滋味鲜浓。因此,从生化特性及制茶品质来看,两个供试新品种在四川茶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在生物发酵床(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坪(对照组)猪舍饲养的猪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肉样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苯丙氨酸、色氨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较普通圈舍猪肉组高11.65%,试验组猪肉必需脂肪酸总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残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案,通过模糊综合评判优化鲨鱼肉的生物脱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控制料液比(鲨鱼肉质量∶酵母液体积)=2.5∶1,酵母的接种量∶活化液体积=0.10‰,在摇床转速为50 r·min-1、22℃条件下发酵60 min,可有效脱除鲨鱼肉的腥味.  相似文献   

20.
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明了黄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和色泽的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了传统名茶鹿苑黄茶的最佳闷堆时间为 4~ 7h。色泽试验结果表明 ,引入色相值后 ,能直观地描述黄茶加工过程色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