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机体、生物系统创造新物种,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4个领域。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主导领域,是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基础;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又常常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消费的转变,高效生态茶业成为了现代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介绍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茶学领域的应用,以推动茶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南信阳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素以细、圆、紧、直、多白毫及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享誉中外。近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为信阳毛尖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推动了信阳茶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生物技术在现代茶叶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畜牧业研究应用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现就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蜂业中的应用做以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发酵工程。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代生物技术及其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机体,生物系统创造新物种,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4个领域。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主导领域,是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基础;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又常常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一般被认为是生物工程的四个主要领域,但是这四个领域发展的历史不同,开发应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最为成熟,许多产品已经发展为独立的工业体系。细胞工程也较成熟,从60年代以后,进展很快,也有不少产品开发应用。基因工程发展较迟,自1973年美国首次报道了不同生物基因转入细菌进行无性繁殖获得成功,其后发展迅速,尤其是微生物基因工程较高等生物的基因工程发展更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4个方面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提出微生物肥料将成为未来农业领域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已被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有可能引导人类开发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现代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农业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生物技术,农业是生物技术最有应用前景的一个产业,它意味着一场新的"农业革命".  相似文献   

10.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工程学科和生物工程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生物工程专业方向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或部分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改造环境的应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的设计及环境湿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普洱茶发酵是采用人工在车间内自然渥堆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不能保证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湿度的均匀性,对普洱茶生产厂房和发酵车间进行设计和研究,将微生物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融为一体,使普洱茶的生产规范化,并具有科学性。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结合了传统发酵的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控制技术及设备,由湿度传感器、PLC主控设备、计算机处理系统、加湿设备和监控系统等构成。本文通过构建普洱茶发酵清洁化车间,对车间内的环境湿度进行控制,使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环境稳定,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了生产试验,得到试验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从试验数据中找出普洱茶发酵湿度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的一些规律,为普洱茶发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应的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发酵工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重点学科,是生物技术产品生产最主要的生产手段,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当前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做了重点分析,提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其教学特点提出相应教学手段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酵型普洱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保健普洱茶饮料。[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酵母菌共生发酵,考察了普洱茶浸提和茶饮料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对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发酵型普洱茶饮料最佳加工工艺为茶水比1∶8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 min;接种最佳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按1∶1接入,接种量4%,38℃下发酵8 h后接入0.2%酵母菌,28℃下发酵24 h;调配p H 4.5,蜂蜜添加量为4%;温度135℃,5 min瞬时灭菌。[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发酵茶饮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明了越红工夫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提出了越红工夫茶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初制加工工序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以规范越红工夫茶加工技术,保持品质特征,稳定产品质量。同时,阐述了对越红工夫茶品牌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五指山绿茶为原料,研究绿茶汁的浸提工艺和绿茶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水比i:70(g/mL),浸提温度85%,浸提10min,所得的茶汁感官品质良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绿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05%,蔗糖添加量190g/L,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绿茶酒色泽黄绿透明;酒香淡雅,茶香怡人;酒体丰满,酸甜适口;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物在普洱荼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发酵的研究水平和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的改革方案,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为生物工程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发酵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乌龙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晒青、摇青程度的不同处理,探讨出加工乌龙花香型绿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并表明,把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运用到绿茶的加工上来,有利于减少夏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的香气,加工出高香的花香绿茶。  相似文献   

19.
何煜波  姜爱丽  胡文忠  刘程惠  徐国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95-13597,13600
探讨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特需品的黑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黑茶渥堆过程中利用特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独特品质与色泽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民族独特的茶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数字化保护和科学发展提供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