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短序大功劳嫩叶为材料,采用CTAB法、CTAB改良法1、CTAB改良法2、SDS法和试剂盒法五种方法提取短序十大功劳基因组总DNA,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纯度和得率,用ISSR-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质量。结果表明,五种方法均能从短序大功劳叶片中提取到基因组DNA,但不同方法提取得的基因组DNA的纯度、浓度和得率存在明显的差异。CTAB改良法2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CTAB法、CTAB改良法1和SDS法提取的总DNA质量较差,不利于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五种方法提取的总DNA的得率在10.836-451.709μg/g之间,呈CTAB法〉SDS法〉CTAB改良法1〉CTAB改良法2〉试剂盒法的现象。此实验获得的结果可以为短序十大功劳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FTIR技术,对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分析两者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酰胺、芳香类物质均以栽培黄花蒿茎和叶片中多;可溶性多糖和糖苷类物质,栽培与野生黄花蒿茎中含量相近,但是,叶片中含量以栽培黄花蒿高;纤维素类物质,栽培茎少于野生茎,而两种黄花蒿叶片的纤维素含量相近。与青蒿素标准品比较,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栽培叶最高,其次是野生叶,栽培茎的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判断栽培和野生型黄花蒿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对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镉(0、5、25、50、100μg·g-1)胁迫下红果龙葵和少花龙葵幼苗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变化、镉吸收量、镉转移率、镉富集系数和叶片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比较2种基因型龙葵富集镉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龙葵富集重金属镉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在Cd胁迫浓度≥25μg·g-1时,2种龙葵的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而少花龙葵的下降趋势较红果龙葵小;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2种龙葵根、茎和叶的Cd吸收量显著上升(P〈0.05),且根部Cd含量高于茎和叶,而少花龙葵的根、茎和叶中的Cd含量均高于红果龙葵,2种龙葵的镉转移率和富集系数除5μg·g-1Cd胁迫外,均小于1,且少花龙葵对镉转移率和镉富集系数均大于红果龙葵。2种龙葵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均表现为少花龙葵上升幅度大而下降幅度较小。综合各项指标表明,2种龙葵均不是Cd的超积累植物,少花龙葵的耐Cd胁迫能力较红果龙葵强。  相似文献   

4.
平邑甜茶幼苗生长过程中精氨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平邑甜茶幼苗生长过程中根、茎、叶和子叶精氨酸、精氨酸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幼苗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精氨酸含量和精氨酸酶活性子叶中最高,且随幼苗生长发育逐渐下降,其次为叶片和茎,根中最低。幼苗生长第5 d的子叶中NO含量及NOS活性均最高,此后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除子叶外,NO含量和NOS活性在茎中较高,生长第11 d均达到最高,与茎的快速生长相适应;叶片居中,在第17 d达到高峰,与叶片的快速生长有关;根中最低,在第8 d达到最高,与主根的快速生长相对应。这些结果表明,NO在快速生长的器官中含量高,可能与平邑甜茶幼苗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关;而子叶中的精氨酸可能是平邑甜茶幼苗早期生长主要的氮素贮藏营养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金华市郊蔬菜硝酸盐污染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HO/FAO规定的日允许摄入量换算得到的评价标准 ,调查评价了金华市郊主要蔬菜品种的硝酸盐污染状况。分析结果表明 ,蔬菜的种类、品种及不同部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 ,其中萝卜的含量最高 ,不同部位的累积量为 :根 >茎 >叶 >果实。另外 ,同一部位不同部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一般外叶 >内叶 ,叶片 >叶柄 ,果皮 >果肉。卫生学评价表明 ,金华市郊蔬菜中根类、叶类、甘蓝类硝酸盐含量超标 ,而瓜果、茄果、豆类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三年生红富士(Mla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SH/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为试材,研究不同短截程度对苹果树体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短截处理均降低了植株茎尖、 细根内吲哚乙酸(IAA)含量。春梢开始生长期茎尖脱落酸(ABA)含量重短截中短截轻短截,分别为224.85、 204.95和189.16 ng/g, FW,重短截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春梢旺长期和春梢缓长期4个处理茎尖及细根ABA含量呈重短截中短截轻短截对照的趋势。不同处理间植株茎尖、 细根中赤霉素(GA)、 玉米素核苷(ZR)含量变化不显著。在整个春梢生长期,4个处理下茎尖和细根的(IAA+GA+ZR)/ABA 比值随短截程度加重而降低,短截处理降低了茎尖IAA、(IAA+GA+ZR)/ABA,提高了ABA含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长势,抑制了新梢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度解析川芎中不同部位代谢物特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芎的根茎、茎、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整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川芎的根茎、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川芎根茎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茎、叶。川芎的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共检出2 891个代谢物,总丰度为茎>叶>根茎,各部位化学成分种类相同、含量差异较大,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酚酸类等32类化合物。其中LC-MS检出1 726个代谢物,GC-MS检出1 216个代谢物,两个平台共同检出51个代谢物。对川芎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根茎与茎、根茎与叶、茎与叶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1 683、2 054和1 844个,差异代谢物总丰度为根茎≈茎>叶。根茎中显著富集含氮化合物、酚类、其他类(糖类、内酯类),茎中的醇、胺类、醚类高度富集,叶中的萜类、酮类、黄酮类高度富集。川芎中大多数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呈现根茎>茎>叶的趋势,但茎和叶中也含有...  相似文献   

8.
颜路明  郭祥泉 《土壤》2015,47(6):1176-1180
以2年生香樟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 HCO_3和Na_2CO_3(1︰1)混合溶液(0、50、100、200、300 mmol/L)处理,研究香樟幼苗对Fe~(2+)、Mg~(2+)、K~+、Na~+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香樟幼苗根系和茎器官中的K~+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叶片中的K~+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叶片中的K~+含量最高,其次是根系,茎器官中的K~+含量最低;香樟幼苗根系、茎、叶片中的Na~+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根系中的Na~+含量最高,其次是叶片,茎器官中的Na~+含量最低;香樟幼苗根系、茎、叶片中的K~+/Na~+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茎器官中的K~+/Na~+最高,其次是叶片,根系中的K~+/Na~+最低。低盐碱胁迫(0~100 mmol/L)提高根、茎、叶器官中Fe~(2+)的含量,提高香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高盐碱胁迫(100~300 mmol/L)则降低根器官中Fe~(2+)的含量,增加茎、叶器官中Fe~(2+)的含量,明显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根器官中Fe~(2+)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茎器官,叶器官中Fe~(2+)的含量最低。盐碱胁迫对香樟幼苗根、茎、叶器官中Mg~(2+)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盐碱胁迫初期,香樟幼苗通过将Na~+截留在根部,促进根器官对K~+、Fe~(2+)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提高自身对低盐碱胁迫(0~100 mmol/L)的耐受性;高盐碱胁迫(100~300 mmol/L)严重影响香樟幼苗对K~+、Fe~(2+)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影响香樟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麦秸不同部位生物降解速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源添加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研究其对麦秸不同部位腐解速率的影响,模拟常温、淹水条件,进行为期27 d的腐解试验,测定麦秸叶片、叶鞘、穗轴、茎以及根在腐解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率、纤维素酶活力、放线菌数量、纤维组分及结晶度、总酚酸理化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娄彻氏链霉菌能在淹水环境下成为优势菌株;麦秸不同部位腐解速率为:叶片>叶鞘>穗轴>根>茎;干物质损失率与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酶活与总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物质损失率与总酚酸呈显著正相关(P<0.01);麦秸不同部位中穗轴、茎和根的腐解速率比较慢,且穗轴、茎和根占整株麦秸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这一结论,将有机物料腐熟剂接种到麦秸的茎和穗轴部位,可加快麦秸的腐解速率,为秸秆的资源利用及接种装置在收割机上固定位置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ICP-AES法测定了九龙山自然保护区(JL1,JL2,JL3)3个代表性样地长序榆根、茎、皮、叶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土壤中对应的金属元素含量及肥力因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金属元素虽然在群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Mn元素在群落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2)长序榆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各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程度呈现不一致现象。(3)长序榆植物体内11中元素中,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有Mg,Mn和Mo 3种元素;Fe和Cr之间、Sb和Mn,Cr之间、Ca和Th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他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a和Th均有很大的富集系数,且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长序榆对Ca和Th的吸收具有特殊性。(4)Mg和Mn这两种元素相对于植物体内的其他元素和土壤各元素间相关性显著;长序榆植物体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并无明显一致的规律,说明不同群落内长序榆元素含量的差异并不是主要由土壤中肥力因素决定的,而是其它生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After the political changeover in Hungary in 1989, many farm owners faced problems typical of a small sized farm (<1 ha) as well as a lack of various resources. This led to many farms with great horticultural backgrounds being abandoned,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 where erosion control is essential for soil conservation. Severe changes can occur on soil through property abandonment. The local socio‐economic aspect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soil degradation as this will be a motivating factor in preservation initiatives. Under horticultural management, Mahonia aquifolium was tested to determine its efficiency in water erosion control in mountainous conditions in Hungary. Soil loss and water runoff were measured after every rainfall event at six different plots: four cultivated M. aquifolium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ages (4, 12, 20 and 25 years old) and two control plots. A bare soil field and a grass field represented the control plo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age of the M. aquifolium populations increase, the cumulative runoff and sediment values decrease. It also showed that 2 years after setting up a new M. aquifolium plantation, the cumulative runoff decreased by 69 per cent and the cumulative soil loss decreased by 74 per cent. This indicates that a M. aquifolium population coul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rosion control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低磷胁迫下五种苹果砧木的磷吸收与利用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磷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能够促进植株花芽分化,但施入土壤中的磷易被固定从而变成难以利用的闭蓄态磷,使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降低。因此,研究和发掘磷高效的苹果砧木对于解决低磷胁迫和提高磷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种一年生苹果野生砧木为试材,进行低磷胁迫处理,调查苹果野生砧木对磷的吸收和利用特性。【方法】盆栽试验以正常管理的一年生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 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 东北山荆子(M. baccata Borkh.)、 富平楸子[M. prunifolia(Willd)Borkh.]、 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Roemer]5种苹果砧木为试材。试验分为低磷(LP)和正常施磷(CK)两组处理,每个处理6次重复(6盆)。根总表面积、 根系总长度分析用WinRHIZO 根系分析软件进行; 植株各器官组织烘干粉碎后,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其含磷量。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采用平邑甜茶水培幼苗,吸收前置于黑色培养瓶饥饿处理24 h,幼苗吸收24 h后采集营养液10 mL,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含磷量。【结果】5种砧木的相对磷效率从高到低为富平楸子(93.66%)平邑甜茶(87.69%)东北山荆子(83.44%)八棱海棠(74.54%)新疆野苹果(74.01%)。在低磷及正常施磷条件下,5种砧木的磷吸收效率均为富平楸子平邑甜茶东北山荆子新疆野苹果八棱海棠; 磷利用效率为平邑甜茶富平楸子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东北山荆子。H2PO-4离子最大吸收速率(Vmax)最高的为富平楸子[101.81 mol/(gh)],其次为平邑甜茶[66.40 mol/(gh)]、 东北山荆子[45.00 mol/(gh)]和新疆野苹果[44.32 mol/(gh)],八棱海棠的Vmax最低,为41.28 mol/(gh); 平邑甜茶的Km值最低,为4.05 mol/L,富平楸子为8.68 mol/L,东北山荆子为12.29 mol/L,新疆野苹果为12.64 mol/L,八棱海棠最高为13.57 mol/L。吸收根总表面积和总根长均以富平楸子最大,八棱海棠最小。【结论】低磷胁迫下富平楸子的相对磷效率和磷吸收效率最高,在低磷胁迫下生长势最好并且磷吸收能力最强,是一种对低磷胁迫适应能力较好的苹果砧木; 平邑甜茶的相对磷效率仅次于富平楸子,磷利用效率最高,其耐低磷胁迫的能力也仅次于富平楸子。进一步分析发现,砧木对磷的吸收效率与吸收根总表面积和总根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低磷胁迫下植物通过增加吸收根总表面积及总根长等方式,扩大根系吸收面积,从而增加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猝灭滴定和质子核磁共振(1HNMR),分析了白洋淀污染水体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DOM)与Cu(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OM的结构以碳水化合物及多糖为主且具有明显的类蛋白(峰B)和类富里酸(峰A和峰C)荧光峰,类蛋白的荧光强度较强于可见类富里酸;3类荧光基团荧光强度由于Cu(Ⅱ)猝灭,呈明显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DOM与Cu(Ⅱ)络合常数及1HNMR分析表明DOM中荧光基因与Cu(Ⅱ)络合或螯合能力较大,配位的配位基较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太湖蓝藻暴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于蓝藻水华暴发的2009年7月在太湖梅梁湾(M1和M2)、湖心区(H)和胥口湾(X)4个点采集水样,将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直接暴露于水样中,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水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梅梁湾M2点的斑马鱼胚胎畸形率为7%,显著高于空白组(K)(P〈0.01),湖心H和梅梁湾M1点为5%左右,也高于空白组(P〈0.01),而胥口湾X点和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蓝藻暴发水体对斑马鱼胚胎产生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椎弯曲、尾部弯曲和心包水肿等。同时,不同湖区水样对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的影响表明,梅梁湾M2点仔鱼活力最弱,胥口湾X点仔鱼活力最强。试验期间梅梁湾M2点蓝藻密度最高,胥口湾最低,太湖蓝藻密度的分布与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畸形频率具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藻华暴发水体会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在网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成熟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根际土壤线虫丰度、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学指数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和线虫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鉴定出23个土壤线虫属,8个功能群,其中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Z13)种植条件下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3属,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种植条件下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1属;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的土壤线虫平均丰度为(1143.42±135.04)·100g^-1干土,显著高于(P〈O.05)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756.83±141.33)·100g^-1干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显著升高了杂食捕食性线虫拟桑尼属(Thorneella)的相对丰度(P〈0.01)。虽然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种植条件下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脚和结构指数s,显著低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P〈0.05),但是两种大豆种植条件下土壤线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日’、属丰富度指数GR和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耐草甘膦大豆M88对线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冗余分析RDA排序图显示:线虫功能组Om4和土壤有机质OM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硝态氮NN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集天津3条排污河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22个土壤及油麦菜样品,测定镉(Cd)和汞(Hg)的浓度,筛选两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最佳提取剂,并分析了混合提取剂(M3)及DTPA对两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22个土壤采样点中有9个样点Cd超标,7个样点Hg超标,60%以上的油麦菜受到Cd的污染,但大部分处于轻污染级别,且M3、DTPA都能够很好地表征油麦菜中Cd的生物有效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M3=0.92(P〈0.0001),RDTPA=0.88(P〈0.0001),其中M3预测能力强,提取用时短,可推广应用;100%的油麦菜都受到Hg污染,且都处于重污染级别,油麦菜中Hg与M3、DTPA提取结果具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M3=-0.82(P〈0.0001),RDTPA=-0.47(P〈0.05),这可能是因为可提取态Hg的增加对植物吸收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发酵原料,研究了不同牛粪(M)与小麦秸秆(S)的干物质配比(牛粪与秸秆的比例为1∶1、2∶1和3∶1)对厌氧发酵产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秸秆处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秸秆与牛粪单独发酵处理(P〈0.05),其中牛粪与秸秆的配比是1∶1的产气量为(31823.7±691.2)mL,比秸秆、牛粪以及牛粪与秸秆比例为2∶1和3∶1四个处理的产气量分别提高了208.7%、11.5%、2.8%和5.2%。因此,以M∶S=1∶1进行混合厌氧发酵效果最好。挥发性脂肪酸(VFA)与日产量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但脱氢酶活性与产气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主要探索了3种玻璃化冷冻液对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体外发育的影响。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经3组玻璃化冷冻液(Ⅰ:20%乙二醇(EG)+20%二甲基亚砜(DMSO);Ⅱ:20%EG+20%丙二醇(PROH);Ⅲ:20%EG+20%PROH+10%DMSO)毒性试验后,Ⅰ、Ⅱ和Ⅲ组体外受精的分裂率、8-细胞率和囊胚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Ⅱ组8-细胞以后的发育潜力跟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了3组玻璃化冷冻液对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效果。卵子解冻后进行体外受精后,Ⅰ、Ⅱ和Ⅲ组的发育潜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P〈0.05),各组的8一细胞率和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卵裂率明显高于Ⅰ组(24.8±4.6%VS12.7±1.5%,P〈0.05)。结果表明,3种冷冻玻璃化保护液均可用于冷冻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其中Ⅱ组处理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Monl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林业重大害虫。本研究运用SMART技术构建了松墨天牛幼虫cDNA文库,库容量为1.09×10^6,文库滴度为5.45×10^6 pfu/mL,重组率为97.8%,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 000 bp,构建的文库质量较好。随机选取1 022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1 012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序列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JZ143720~JZ144731。EST序列经过聚类拼接得到411条非重复单一序列,其中216条序列有功能注释。在216条有功能注释的序列中,有181条(83.80%)参与"分子功能",122条(56.48%)参与"细胞成分",168条参与"分子生物学过程"(77.78%)。研究结果为克隆和分析松墨天牛新的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