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红袍花椒是甘肃省花椒的优良品种之一,在甘谷县栽植面积较大。本文总结了甘谷县大红袍花椒的丰产栽培管理要点,对提升大红袍花椒的产量、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鲜食花椒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是集香料、油料、药用为一身的经济树种,而鲜食花椒尖又是一个新兴的特种蔬菜品种,本地主要是以种植大红袍花椒,采摘嫩芽为主。花椒尖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本文就鲜食花椒尖的品种特性、苗木繁殖、整地与栽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花椒(Pericarpium Zanthoxyli),别名川椒、红椒、蜀椒、大红袍,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皮,产于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西、云南等省.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较为集中,鄢陵各处均有栽植.花椒果皮是中国特有的香料,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还可加工制作肥皂.  相似文献   

4.
1、播种育苗 (1)品种选择 优质花椒品种有清椒、大红袍花椒、高脚黄花椒和竹叶椒等,以种植清椒和大红袍花椒最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园址选择、选种、栽植,以及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宁夏泾源地区大红袍花椒秋栽技术要点,同时对其成活率进行了观测,旨在为大红袍花椒推广种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樊书彦 《乡村科技》2023,(10):86-88
为探索河北省行唐县最适宜的花椒栽植密度,为花椒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大红袍花椒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栽植密度,分析不同栽植密度对花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花椒生长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花椒发枝量、发育枝平均生长量、树高、冠幅显著降低,花椒果穗长、果穗宽、单穗质量、单穗果数、果径及百粒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花椒单株产量整体呈降低趋势,花椒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株行距为3 m×3 m、栽植密度为1 111株/hm2时,花椒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是最适宜行唐县大红袍花椒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大有发展潜力的青花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作为人们日常所需的调味品,青花椒外观绿色,口感麻味纯正、浓烈、悠长,优于"大红袍"等红花椒品种.青花椒的果皮富含挥发油和脂肪,可提取芳香油作食品的香料和香精原料;青干叶可作烤制面食的香料;嫩枝和鲜叶可直接作炒菜的调料和腌菜的香料.  相似文献   

8.
大红袍花椒是韩城市主要经济树种和退耕还林树种,花椒产业更是韩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大红袍花椒主要栽植地点在浅山台塬区,灌溉条件差,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椒农的收入。本文通过椒园试种油菜刈割覆盖的方法,改善椒园栽培环境,增加椒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提高花椒产量和质量,稳定椒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农城1号"花椒是从陕西大红袍花椒品系中选育而成。该品种花椒早熟,开花至成熟需112天。株型直立,树冠自然开张;当年生新梢红色,一年生枝紫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主干基部有少数皮刺,小枝星散刺,果枝基本无刺,刺略向上生、长5毫米以下,皮刺较大红袍花椒减少95%以上;伞状圆锥花序顶生,4月中下旬开花结果,每果穗有果28~53粒;果柄短、果穗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3个花椒品种(大红袍(Zanthoxylum bungeanum cv.‘Dahongpao’)、九叶青(Zanthoxylum armatum varnovemfolius)、竹叶花椒变种(Zanthoxylum armatum var.armatum))的种子性状以及幼苗生长指标,比较不同品种花椒种子间的差异,分析种子性状与幼苗生长特性的关系,筛选适宜的花椒品种作种子芽菜。结果表明:(1)大红袍、九叶青花椒以及竹叶花椒变种的种子质量分别为20.03、21.74和19.47 mg/粒;大红袍种子横径、纵径最大,半球形种子数量最少。(2)在采用食用碱(Na2CO3)去油皮后4℃层积60 d条件下,九叶青花椒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47.25%和2.46;相同发芽条件下大红袍花椒幼苗的地径、根长及鲜质量均最大。(3)种子质量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子横径和纵径均与幼苗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苗高和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公布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中,陕西省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名列其中。凤县是中国花椒之乡,花椒种质资源丰富、生产条件良好,所产大红袍花椒是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产品,花椒果粒大、含油量高、品质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长期以来,凤县椒农在花椒种植与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以花椒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收加工和花椒文化为核心的大红袍花椒栽培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平顺县1997年以来大红袍花椒的种植和管理分析研究,总结了花椒栽植、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摘晒干管理主要技术,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花椒的大规模高效发展、增产增收提供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秦安1号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1号花椒是一个短枝型新品种.1982年发现于秦安县郭加乡四嘴村的杨家湾,当时仅是个单株,后经多年的繁殖及观察试验研究,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是大红袍花椒系列的一个新变种,于1993年通过天水市科委的技术鉴定.该品种幼树生长健壮,枝条短而粗,分枝角度大,丰产性好;果实7月下旬成熟,果肉厚,品质好,抗旱、抗寒、抗病性强.目前全县22个乡镇均有栽培,发展面积最大的是郭加、安伏、叶堡、吊湾、西川等乡.该品种适宜在1 700 m以下的低山缓坡、山湾河谷地带建园,田边地埂、村庄院落、房前屋后也是栽植的好地方.该品种由于果实成熟早、产量高、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除在本县迅速发展外,省内其它各地都在引进栽植.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现将秦安1号花椒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范国强1964年6月生,河南省禹州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了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截至目前,范国强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22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研究成果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次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  相似文献   

15.
<正>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浅山丘陵区,总面积722km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5℃。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全县林果业发展更为迅速,已形成了以花椒基地为龙头,以果林、风景林、护坡林、生态林为特色的林果业发展格局。县里把发展花椒与退耕还林、绿化荒山、生态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适时引进大红袍品种,仅宝丰县观音堂一个乡镇,花椒面积达到0.26万hm2,花椒产量在12.5万kg以上,产值700万元。花椒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县域经  相似文献   

16.
杨乐  贺磊 《农技服务》2012,29(1):72
从种植地和栽植季节的选择,嫁接技术,整形与修剪技术,水肥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洛南县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红袍花椒是一种集药用、食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它喜光、耐干旱,栽植在房前屋后梯田边缘上枝叶茂密、根系发达,保持水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天水地区花椒主栽品种的栽培情况和优良性状,根据品种表现,建议大红袍花椒、秦安1号花椒、油椒、豆椒、无刺花椒种植比例调整为75:8:7:2:8,以延长采摘期,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损失,实现增产增值。  相似文献   

19.
渭北旱原花椒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陕西省渭北旱原的花椒栽培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尤其以韩城市盛产的"大红袍"优质花椒而驰名全国,远销海内外.近年来,花椒在渭北旱原发展较快,特别是韩城市百里花椒林带的形成,带动了周边各县的花椒生产.但是,在花椒生产中还存在着品种混、乱、杂和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突出问题,致使花椒单株产量偏低、品质难以提高,直接影响着当地的花椒产业化发展和广大椒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临夏州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处于黄河上游,介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属于高寒阴湿,干旱半干旱过渡带,气候温凉,适于各种经济林木生长,特别是花椒、核桃、皮胎果等经济树种的发展,特别是花椒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支村产业,且我州农民有喜爱栽植经济林的传统习惯和栽植经验,有一批服务于农村从事林果技术推广的土专家和科技队伍,有一套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有专门从事营销林果产品的专业户,为发展经济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