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育种实践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北方粳型超级粳稻在常规育种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沈农265、沈农606、吉粳88等。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还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后对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方式和行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使农产品的种类及质量符合国际市场标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已成为种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种子(含营养繁殖器官)作为农作物生产的基础因素,决定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所在。准确客观分析形势,及时调整育种目标,优化改进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摆在作物育种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一、作物育种现状中国现行的农作物育种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的产…  相似文献   

3.
棉花遗传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9-122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不同育种方式在棉花遗传育种中应用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棉花新品种选育进展缓慢,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高产、高纤维品质、无酚棉、彩色棉等优良品种资源缺乏,高光效、高产、新型抗虫抗病等优良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手段的有效结合,进行基础研究和目标育种,不断优化和改进育种方式,扩大我国棉花产业的优势,提高我国棉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得益于科技发展尤其是水稻育种科技的进步,自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以来,我国水稻单产先后实现了两次质的飞跃。新时期消费者对水稻品种和稻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当前的水稻育种效率仍不够理想,难以满足未来需求。作为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在育种过程中的杂交分离世代需要经过多代连续自交才能实现性状的纯合稳定。然而,大田环境下水稻生长周期长、难以进行周年种植,导致水稻育种周期长,成为水稻育种的瓶颈之一。快速育种(Speed breeding)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环境调节和生长调控等综合措施促进作物生长、开花和成熟从而加快作物世代进程的新技术,可以缩短从种子到种子的繁育周期,实现一年多代繁育,有望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升育种效率。本文以水稻为重点,从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的兴起、水稻快速育种的研究概况、水稻快速育种中的关键基因、影响水稻繁育周期的环境因素、快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的融合等方面,系统梳理水稻快速育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重点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推动水稻快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水稻育种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千屈菜科紫薇属的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有着树姿优美、花期长、花色丰富等优点,还可以抗污染,吸附有害气体及粉尘,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观花树种。作为紫薇的原产国,中国有着丰富的紫薇种质资源,然而,关于紫薇育种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之下,国外的育种研究起步早些,并且利用中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取得了紫薇以及紫薇属育种傲人的成绩。目前我国的紫薇育种研究存在着紫薇种质资源圃不完整、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对紫薇国内外的种质资源、育种机构、育种现状、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探讨我国育种研究现存的主要问题、研究趋势和育种策略,以期为我国紫薇的育种研究与栽培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受密植型和国外玉米的影响,我国玉米生产格局和育种模式发生了转变,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逐渐恶化,很多不确定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降雨减少导致土壤干旱及大风灾害导致植株倒伏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的生产。在玉米科研和生产上,干旱和倒伏已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不可忽视。中国农业大学胡法瑞教授指出,在中国玉米的各主要产区,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的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我国气象部门工作的重点。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重要的防灾减灾手段,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务必要从转变发展理念、构建现代业务体系、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水平,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影响。使人工影响天气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本文将就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作用与发展思路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人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育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通过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是我国在农业育种领域获得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实施航天育种工程,为我国农业科学家探索农作物的空间诱变育种机理、全面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必将有力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卫星返回地面屙,农业部将组织有关科研单位,抓紧开展机理研究与育种试验等科研工作,争取早日将航天诱变取得的新材料转化为育种科研成果,3—5年后航天育种成效将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蔬菜种植大国,每年用种需求量极大。然而,我国蔬菜育种研究面临着诸多困境。文章针对现实情况,分析了我国蔬菜育种研究的优势,并提出建立市场化的育种体系,以准确选择育种突破点、完善育种产业链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概况,以及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在农作物育种与模式栽培,优化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成果。提出了大力开展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是一项研发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产业影响大的育种技术,较常规育种具有效率高、精度好、研发周期短等优势,已成为全球种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概述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现状,基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以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并行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启动局部试点。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物育种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生物育种研发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配套体系滞后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生物育种组织体系、技术攻关体系、科技装备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注重培育大型跨国市场主体,为有序推进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种业振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全方位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推进种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我国种源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种业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我国种业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种业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与实施路径。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正从群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向现代化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种业全要素生产率低、品种自主创新能力低、育种基础设施落后等内在压力;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不健全、国际种企竞争和资本渗透等外在压力。研究表明,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涉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协同推进的,育种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条的,政产学研用,育繁推服一体化体系。因此,提出要加大种业振兴扶持力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育种创新、优化繁育基地、加快种业企业阵型构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工林培育水平较低,其原因与林木育种领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足、对育种策略的重视和执行力不够等原因有关,导致树种遗传改良最基本的育种循环难以维持,无法支撑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持续提升和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林木育种发展经验以及理论和技术成果,提出林木育种策略制定和执行需重视的几点问题: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以及经济属性,生态价值则属于种植改良品种所产生的附属效益,要制定科学、具体且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育种目标和育种周期;在此基础上强化树种基本群体、选择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与管理,采用科学的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保证准确而高效地开展遗传测定和选择,持续推进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并合理采用促进开花结实、相关选择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加快交配和选择进程,不断提高基本群体和选择群体遗传品质,甚至实现强优势远缘杂交品种的生产应用。对于能够无性繁殖的树种,可在一定的遗传改良阶段施加理化诱变、染色体加倍处理,进一步增加有益变异积累和利用。而对于已应用于生产却仍有不足的优良品种,可以采用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进一步优化等。其中交配、遗传测定和选择是育种循环的核心以及进一步实施其他育种技术的基础,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持续的坚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植物育种科技工作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和农业增长方式的变革,我国植物育种科技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传统与非传统的挑战,因此在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必须在重视传统育种科技的同时,高度重视分子育种等新兴的育种技术研究。最后提出了推进植物育种科技工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业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农作物 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如强风、干旱与洪涝等。 为此,本文先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分类、基本特征及危害性进行简要阐述,并重点提出了一些提升农 业气象灾害预测能力和防御水平的措施,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育种科技的管理上有了初步的提高,解决了育种科技成果易扩散、可控性差、育种单位和人员难以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效益等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创新技术不足,品种保护制度不健全,发展中思维僵化等特点。基于此类问题本文提出要将植物品种保护提升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高度,加强新品种的保护,以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苜蓿作为草食性畜牧业的重要饲草饲料,其育种研究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升我国苜蓿育种水平,介绍了我国苜蓿育种研究状况,其育种存在着育成品种少、育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以及基因工程技术育种方法进行选育品种,并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传统育种技术为辅的研究方向,以期加快我国苜蓿育种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栽培水稻起源于我国,我国以稻米为主食有着超过3 000年的历史,水稻研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水稻育种历程,育种手段从简单的品种比较发展为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纯系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等,期间取得了矮化育种、三系法育种、两系法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重大突破。文章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将该历程总结为3个发展时期,分别为科学育种初期、独立发展时期和逐步领先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手段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列举了我国近现代水稻育种历程的一些关键基因,并对水稻育种新技术及今后我国水稻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航天育种的成就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航天育种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手段。概述了我国航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粮、蔬菜、花卉和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我国航天育种科研工作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的或已经消失了的特异基因,抗逆性较强,是天然的基因库。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中产量性状、抗病虫性和抗逆性优异基因定位及其在育种、生物技术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作物育种开发和利用野生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