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代谢产物,毒素B1、B2、G1、G2的毒力最强,具有致癌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人类和动物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的致癌性最强。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M1和M2,对人类有害。病因: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原因多是采食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麦类等饲料所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  相似文献   

2.
付杨 《新农业》2013,(11):26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杂环化合物,其代谢产物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B1型最强。在玉米、豆类、麦类等未及时晒干或储藏的情况下,黄曲霉就会产生毒素导致发霉变质。有些养殖户怕浪费,将这些发霉变质的食物去喂猪,猪一旦进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就会导致中毒。黄曲霉毒素会抑制DNA的合成,是强烈的致癌物质。本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  相似文献   

3.
<正>霉玉米中毒一般指的就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等。1发病机理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黄豆、棉籽饼及饲料等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及病理变化,通过患病黑熊出现厌食、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以及肝、脾、胃、肺的病理剖检变化进行初步诊断,患病黑熊可能是由于食用了发霉的饲料导致食物中毒,进一步采用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条进行检测,不同型试剂条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B1毒性最强.同时利用脱霉剂梅源清与饲料搅拌的方法治疗疑似中毒的黑熊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霉菌衍生物的总称,多达17种,是世界公认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已知毒性大小的黄曲霉毒素排列顺序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2。其巾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长期食人含有此类毒素的饲料可使猪体发生肝癌等病变,对养猪业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6.
发霉饲料中毒通常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病。发霉的玉米、花生、谷、豆饼、米糠中往往有大量的黄曲霉菌株生长繁殖,当温度或湿度适宜时,黄曲霉菌就会迅速繁殖,产生损害动物肝脏的代谢性产物黄曲霉毒素。当鸡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便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黑曲霉或溜曲霉产生的一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已被WHO列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目前已确认的黄曲霉毒素有两大类型17种,花生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B2,G1,G2,其中以B1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花生黄  相似文献   

8.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利用荧光光度法串联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花生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净化、荧光计初步筛选后,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确证分析。[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G2能达到完全的基线分离,检出限分别为0.3、1.0、0.3和1.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回收率可达70%~9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4%。[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且经济,能够满足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2010年采自亚洲-大洋洲地区的1468个饲料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测定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伏马菌素B1、B2,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和呕吐毒素。试验测定的样本具有多样性,包括谷物、玉米、小麦和大米加工副产物、豆粕、玉米蛋白粉、干酒糟可溶物、秸秆、青贮饲料以及饲料成品。试验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1、B2和伏马菌素B1、B2的检出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相关性以及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的相关性较低。单个毒素之间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本身。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一种霉菌毒素污染饲料比较罕见,一般是多种毒素同时污染饲料并给家畜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霉变花生、玉米及谷物中,大多数黄曲霉是不产毒的,其中有些菌素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称为黄曲霉毒素。自然条件下,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C1和C2,以B1的毒性最强,可以引起动物饲料中毒,能诱发大鼠、鸭、鱼、猪及猴子的肝癌。这类饲料如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并着重阐述了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理化脱毒措施,以期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中毒在60年代以后发现,最早美国“火鸡X病”.早年发病皆因饲喂发霉花生饼引起.我国在广西曾发现所谓“黄膘病”或“黄姜病”即是黄曲霉毒素中毒.其表现为:肝黄、黄巴脂肪,尿黄,皮肤发黄.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43-8744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对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方法]试样经过甲醇+水提取,滤液经过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以甲醇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洗脱,通过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碘溶液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结果]试验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3.0~30.0 ng/ml和10.0~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均为0.25μg/kg。在3个不同的加标水平下,4种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在70%~99%,相对标准偏差为分别为1.7%~7.6%。[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多种食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且稳定性好,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测定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含量的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样经甲醇与水的混合液(体积比80:20)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线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混合标准工作液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浓度分别为0.38~20.00μg/L时,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在加标浓度0.75~20.00μg/k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1.9%~98.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1.57%~3.8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3.01%~6.87%;按信噪比3计算,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02、0.05、0.08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用于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市场随机购买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对普洱茶茶叶进行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测,分析3种方法检测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的适用性以及茶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情况.结果表明,ELISA法测得结果为8.94~588μg/kg,HPLC法测得结果为0.318~0.677μg/kg,UPLC-MS/MS法结果均为未检出.UPLC-MS/MS法具有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对普洱茶茶叶这种基质复杂的样品进行测定,能减少杂质干扰,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更适用于检测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  相似文献   

16.
拟建立同时检测曲霉代谢物中黄曲霉毒素和菌种鉴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测定方法。寄生曲霉(菌株CGMCC3.124)经PD液体培养基培养,Qu ECh ERS方法提取净化后经飞行时间质谱质量分析器分析(正离子模式),检出CGMCC3.124代谢物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O-甲基杂色曲霉素(MST)、杂色曲霉素(ST)、青霉酸(青霉酸)、曲酸(曲酸)8种代谢物。结果表明,在一定培养条件下霉菌代谢产物稳定,通过代谢软件和统计学分析,可以快速建立一种霉菌有毒代谢物筛选和分类鉴定的方法,为产毒霉菌分类系统提供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条检测为阳性的饲料及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污染的饲料饲喂5组小鼠,进行了50d试验,对不同试验组小鼠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以及受损肝脏及胃肠内容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建立了黄曲霉毒素B1中毒小鼠模型。本研究成果对黄曲霉毒素统一诊断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药物的筛选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中毒在目前养猪生产中较为常见,通过临床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确认华南地区某猪场出现的新生仔猪头骨发育不全和阴户红肿是由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引起,并针对此问题提出换料、解毒等处理措施,这是近20年来我国首次报道在同一猪场同时出现黄曲霉毒素与玉米赤霉烯酮导致新生仔猪中毒且引起发育畸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发现:在稻米、麦类、玉米和花生等发霉的粮油食物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人和禽畜摄入后,进入肝脏,富集到一定的量以后,就会引起肝脏病变,导致肝癌。黄曲霉毒素是致癌性很强的毒物,被认为是人类致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早就明文规定:每千克玉米、花生仁、花生油含黄曲霉毒素不得超过20微克;大米、豆油、茶油、棉油含黄曲霉毒素不得超过10微克;面粉、大豆、蚕  相似文献   

20.
经免疫亲和柱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23个不同来源的陈皮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以评价陈皮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分别在0~6.20、0~3.34、0~54.80、0~20.13μg/kg之间。试验结果揭示了陈皮中药材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必要的安全评价对陈皮中药材的挑选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