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秋末,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魏园村金鱼养殖基地暴发了大规模鳃霉和肤霉病,笔者选用二氧化氯+氨苄青霉素治疗这两种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条件该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养殖池为水泥池,池深0.4米,规格为4米×4米,平时水深为0.20~0.25米,每2~3天换水一次。二、病原和症状金鱼鳃霉和肤霉病发生于2002年10月初,初起,病鱼身上出现小白点,并逐渐扩大,继而出现棉絮状菌丝,部分鱼鳃边缘残缺,鳃丝边缘出现白点,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并出现大批死鱼,镜检为水霉菌感染。三、治疗方法鱼病初起,基地技术人员采用了常规治…  相似文献   

2.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是因水霉菌的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组织里的营养,而且迅速向外生长,形成棉毛状的菌丝,故又称为“生毛”。此病在网箱养鱼中较为常见,发生在4月初至6月中旬,一般可导致鱼类死亡率在20%左右,严重时可高达40%以上。当水温上升时还可诱发赤皮病。笔者近两年来曾用食盐、小苏打、  相似文献   

3.
马光  曾海红  孟改青 《河北渔业》2023,(12):25-26+44
肤霉病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过程中常见病之一,为提高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实例和病害防治经验,从发病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和治疗几个方面对中华鳖肤霉病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水霉病(saprolegniasis)为真菌性鱼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Saprolegnia spp.)和绵霉菌(Achlya spp.)两个属的一些种类,多寄生于鱼体皮肤的伤口和鱼卵上,并向外长出外菌丝,呈白色棉毛状,故俗称“肤霉病”或“白毛病”。  相似文献   

5.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包括藻状菌纲的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和异霉属等6属的9种水生霉菌。其中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今年元月至二月,我市在水库养鱼中连续发生几起鱼患水霉病,有的放养鱼种三、四天后开始出现鱼死亡,每天死亡100多尾,有的每天死亡100多斤,甚至几天后全军覆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当年的养殖生产。我们就有关问题对一些鱼种专业户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生的现象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鱼种放养时体质瘦弱。水霉病一般发生在体质瘦弱,体表受伤的鱼类,而引起鱼种放养体质瘦弱的缘由有:一是由于一些鱼种专业户在鱼种并塘前,没有加强对鱼种的培育,因而有的鱼种体质差;有的鱼种有病…  相似文献   

7.
一、水霉病 症状:患鱼身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鱼体发病初期,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遍布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有些病灶处伤口充血或溃烂,鱼体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种水生动物均易发生,尤其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一旦感染水霉病,病灶部位容易溃烂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的死亡率可达70%,每年给我国水产养殖造成很大损失。如何有效防治水霉病?了解这十个问题很关键。1水霉病的特点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的原因,春秋两季鱼类极易感染竖鳞病和水霉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极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竖鳞病和水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仅供参考。一、竖鳞病1、发病原因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球病、松鳞病。该病是因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等。  相似文献   

10.
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菌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在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菌最适宜的p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在pH6.4或8.0时,鱼卵虽然可能感染水霉,但其活力较弱,pH4.8~5.6时,水霉不生长。盐  相似文献   

11.
水霉及水霉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亮  张其中 《水产科学》2011,30(7):429-434
1水霉分类地位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曾将水霉(Sapro-legnia)划入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采用Ainsworth等真菌分类系统,摒弃旧系统中藻状菌分类说法,将水霉分在真菌界、鞭毛菌门、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但随着对卵菌纲生物的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卵菌生活  相似文献   

12.
许鹏  卢红  马强 《河北渔业》2010,(7):21-21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由藻菌纲的一些菌类,如水霉、绵霉、鳃霉、鱼醉菌、链壶菌、离壶菌等引起的.多在春季水温高于13 ℃到18 ℃暴发,该病具有流行广、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春季淡水养殖极易暴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许鹏  卢红  马强 《齐鲁渔业》2010,(7):43-43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由藻菌纲的一些菌类,如水霉、绵霉、鳃霉、鱼醉菌、链壶菌、离壶菌等引起。多在水温13~18℃暴发,具有流行广、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淡水养殖极易暴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用霉病力克水煮液对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浸泡一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后,病鱼体表霉菌菌丝全部消失,霉菌孢子的粘附作用明显降低,孢子内的生化反应受阻。试验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水霉菌和抑制水霉菌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6月,在赣州、吉安、南昌等地的水产苗种生产大县开展"美婷"制剂对感染水霉的鱼卵、鱼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美婷"制剂对防治"四大家鱼"鱼卵水霉病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鱼卵水霉发病率,提高出苗率;但对黑尾近红鲌及斑点叉尾鮰鱼卵的发霉率、出苗率效果不显著,这可能与鱼卵受精率、孵化用水水质有关。另外,对发病池塘的草鱼水霉病防治效果显著,能很好的防治水霉病。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锦州市大围子一养鱼池内出现大量草鱼死亡现象。笔者随同专家前往此处,发现在水深1.2米、面积1亩的方形养鱼池内漂浮着许多死鱼,工人们正在进行打捞。在相邻打捞过的另一养鱼池内,发现部分鱼离群独游,鱼体背部体表颜色发生变化,有的变黄、有的变黑。两侧皮肤及鳃盖部、鳍基部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块。用手提起鱼头时,从  相似文献   

17.
碧霞 《海鲜世界》2005,(3):59-61
1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捞鱼、运输鱼时,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寄生虫或霉菌侵入伤口,感染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絮”,从而使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病鱼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8.
2015年3月10日至4月9日,选择两个患水霉病鱼池,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通过Vc应激灵、芳草水霉净、聚维酮碘及水产多维等水产药物进行了一个月有效的防治,鱼体身上菌丝全部脱落,摄食、游动活力恢复正常,成活率达到了89%,而对照组的鱼体身上菌丝未脱落,食欲差、游动缓慢,成活率为71%。  相似文献   

19.
一株芽孢杆菌用作水霉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包括草鱼等四大家鱼在内的淡水鱼最常见的真菌病,以往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为孔雀石绿,孔雀石绿禁用后渔业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Sh1,经16S rDNA序列测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水霉菌拮抗实验表明,Sh1菌落周围产生直径约12 mm的抑菌圈。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腹腔注射108CFU/mL的Sh1对草鱼的生长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显微观察表明,Sh1能明显抑制水霉菌的菌丝生长。对Sh1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蛋白酶K消化、加热处理、有机溶剂抽提等都不影响其对水霉菌的抑制作用,从而推断该物质为非蛋白的耐热的可溶性化合物。这些数据表明Sh1有希望用作提取替代孔雀石绿的水霉病药物的生物药源。  相似文献   

20.
香鱼水霉病及其它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霉病1.症状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样,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当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侵入的菌丝极度分枝,向外生成菌丝,似灰色棉毛状。2.流行与危害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毒素,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出现与其它固体摩擦现象,造成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致死亡。在香鱼苗种培育阶段肉眼看不出霉菌寄生时,往往已造成大量死亡,这尤其要引起重视。3.预防与治疗①在香鱼分养、选择过程中应尽量仔细,勿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