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山东、内蒙、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广东、海南、上海等省、市猪群进行了猪流感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从 130 6份猪鼻棉拭子样品和死亡猪肺、气管样品中分离到 39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 ,12株 H1亚型猪流感病毒及其它亚型猪流感病毒 ,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呈现典型的正粘病毒特征 ,有囊膜和纤突 ,多为椭圆形、圆形、或杆形 ,直径约 80~ 12 0 nm。对 1997- 2 0 0 1年 3895份猪血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 ,近年中国多个地区猪群存在抗SWTN77(H1)、SWCO77(H3)、DKAT6 9(H1)、TKUK6 3(H3)流感病毒抗体 ;1998年来自河北的猪血清中抗 SWTN77阳性率高达 33.3% ;1999年来自内蒙的猪血清中抗 TKUK6 3和SWCO77阳性率分别为 13.3%和 2 6 .7% ;2 0 0 0- 2 0 0 1年调查的所有省市的猪群中均存在抗SWCO77抗体 ,阳性率从 3.2 %~ 10 0 %。说明近年我国猪群中 H3亚型猪流感的污染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2.
采用PK15细胞培养,对江西省某猪场疑似猪痘的病猪皮肤丘疹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1株猪痘病毒,命名为SWPV JX08,。根据猪痘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对分离毒株进行TK基因、P35基因、P23基因、TK基因上游和下游片段分别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猪痘病毒(AF410153.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5%、98%、98.6%、98.2%和98%。该分离毒株不但能使PK15细胞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还能适应非猪源性的Vero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电镜下可见感染的PK15细胞内形成椭圆形或圆形的包涵体,胞浆中有大量椭圆形、砖形的典型猪痘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中央为哑铃状芯髓,病毒粒子大小为(244340)nm×(164340)nm×(164263)nm。该毒株皮下或静脉接种25日龄仔猪,感染7263)nm。该毒株皮下或静脉接种25日龄仔猪,感染711d后,表现典型猪痘的症状(皮肤出现丘疹),其血清中可检测到SWPV抗体。  相似文献   

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的发生和流行日趋严重,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发病率一般为30%~70%,发病猪死亡率一般为6%~14%,严重者可达20%~9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1发病原因1.1原发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PCV)、猪肺炎支原体(MH)、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PR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等。猪肺炎支原体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它的存在使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等病毒以…  相似文献   

4.
猪源新城疫病毒JL01株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在吉林省某猪场发生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达到40%~50%,病死率15%,取其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可见副黏病毒样颗粒,表明其病原可能为某种猪源副黏病毒,命名为JL01株。在对该病毒的的血凝、血凝抑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后,初步确定该种猪副黏病毒为猪源新城疫病毒。病毒回归试验表明,纯化的病毒对猪仍有较强的致死性,并可从死亡猪体内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半数致死量(EID50)分别为55.2 h、1.60和10-7.5/0.1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在此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与其它10株NDV毒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L01株与B1、LaSota、Clone30等经典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同源性较高(91.5%~98.5%),与ZJ1、Mukteswar等强毒株的同源性较低。F基因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K-Q-G-R-L117,与弱毒株序列完全相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JL01株属于基因Ⅰ型。因此,本研究所分离到感染猪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变异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但其致病力与强毒株相当。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福建省猪肉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优化沙门菌分离鉴定方法的基础上,随机采集猪场饲料76份,以及屠宰猪肛门拭子、猪体表、屠宰肉样、结肠段以及市场售卖猪肉共991份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结果:福建省猪源沙门菌的污染率比较高,且不同的采样环节污染率不一样。猪结肠的污染率最高,为34.13%(57/167);其次为屠宰场猪肉为21.97%(49/223);市售猪肉为20%(10/50),猪场饲料为11.84%(9/76),肛门拭子为9%(27/300),猪体表样品为3.98%(10/251)。说明福建省猪肉产业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沙门菌污染。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某猪场采集的猪鼻腔棉拭子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鉴定出的猪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抑菌圈直径和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培养特性、染色特点、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分离到10株猪链球菌。10株猪链球菌对青霉素G(PEN)、阿莫西林(AMO)的耐药率最低,为0%,对头孢西丁(FOX)、红霉素(ERY)、氧氟沙星(OF)、磺胺甲口恶唑(SMZ)则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耐药率均达100%,对头孢唑啉(CEZ)、头孢噻呋(CEF)的耐药率在20%~60%之间。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规模化猪场主要呼吸道病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已上升为规模化猪场的主导疾病,发病率30%~80%,死亡率在5%~30%或以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2].PRDC是一种多因子疾病,因为在典型的病例中可以检出多种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MH)、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副猪嗜血杆菌(HP)等是PRDC最常见几种病原[3].  相似文献   

8.
江西某猪场的部分保育猪皮肤出现数量不等的痘斑,为确定其病原,根据猪痘病毒(AF410153.1)设计1对引物,以该场发病猪的皮肤痘痂提取DNA,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该扩增片段为猪痘病毒核酸序列,与猪痘病毒参考毒株(AF410153.1)的同源性为98%。利用PK15细胞盲传从病猪皮肤痘痂中分离到一株猪痘病毒,该分离株在PK15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CPE)。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该场的24份猪血样进行猪痘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猪痘抗体阳性血清数12份(阳性率50%)。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猪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周龄~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已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笔者对潍坊地区1个猪场疑似猪格拉泽氏病的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集了猪伪狂犬病阳性样品,通过PK-15细胞对PRV流行毒株进行了分离培养、纯净性检验、中和试验鉴定、遗传进化分析和仔猪毒力试验,对我国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毒的遗传变异与毒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共获得6株猪伪狂犬病毒,其中SCY1株、HBA1株、JXN1株存在支原体或PCV2污染,SCHS株、SCM1株、JXHS株无外源污染,并能被猪伪狂犬病毒特异性血清中和。6个分离毒株的gB基因片段与JS-2012株的同源性为99.7%~100%,与Bartha K61株的同源性约为95%;g C基因片段与JS-2012株的同源性为99.5%~100%,与Bartha K61株的同源性为90.7%~91.2%;gD基因与JS-2012株的同源性为99.8%~100%,与Bartha K61株的同源性在98.7%~98.9%之间;gE基因与JS-2012株的同源性在99.1%~99.8%之间。用3株纯净毒株感染8~9周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后全部出现体温升高,部分试验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并死亡。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猪伪狂犬病毒与我国当前流行毒株的遗传关系接近,但不同毒株的毒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狗眼     
猪血催肥技术:采集健康(或屠宰)猪新鲜血液,每100毫升加入抗凝剂枸橡酸钠5毫升,保存在2~10℃条件下备用。每隔7天按每千克体重每次输血2毫升,定期定量地输入育肥猪的静脉血管,可以加快猪的生长发育。这一方法对营养条件较差、成为僵猪的架子猪效果尤为显著。刷拭猪体催肥:每天早、晚给育肥猪刷拭猪体(用硬毛刷全身刷拭)1次,每次10~20分钟,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猪增重可提高7.2%~11.4%。赖氨酸催肥:在每吨饲料中加入1~3千克的赖氨酸喂猪,可使猪的日增重提高15%~25%,相对减少饲料消耗15%~20%。蚯蚓粉催肥:一般体重25千克以下的肉…  相似文献   

12.
<正>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又称猪呼吸道混合(复合)感染病、猪复合性肺炎,是近年养猪场,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发病率(30%~70%)和死亡率(6%~30%)以及淘汰率(10%以上)较高的猪病。此病给养猪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故各国相关学者对此病的防治研究极其重视。  相似文献   

13.
猪呼吸系统传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给养猪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1.5~4月龄小猪多发病,少见于1月龄以下和5月龄以上的猪。在不同猪场发病率通常为30%~70%,死亡率达40%,60~90日龄猪损失最大。在每年淘汰母猪40%~50%的大型猪场仔猪患病较多。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病原为病毒和细菌,后圆线虫和蛔虫幼虫也可引起肺脏的损伤。1引起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毒引起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毒可分为3组。第1组病原是能引起临床症状和脑损伤的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14.
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病原,自1975年Woode和Bridge首次从猪体分离出猪轮状病毒以后,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猪轮状病毒感染报道.在我国猪轮状病毒感染亦十分普遍,李国平等在调查中发现仔猪1~10日龄阳性率42.4%~66%,10日龄到断奶阳性率83.2%~91.7%,断奶后阳性率为63.2%~72%[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鉴于猪轮状病毒感染普遍,危害大,对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药敏情况及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无菌取患肺炎而病死的保育猪的肺脏、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进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共分离到12株菌。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西丁(100%)、头孢曲松(100%)、头孢氨苄(66.7%)和氧氟沙星(66.7%)。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青霉素(100%)、庆大霉素(91.7%)、卡那霉素(83.3%)和氟苯尼考(75.0%),共有12种耐药谱,最低耐药数为4耐(2株),最高耐药数为8耐(2株)。从试验结果分析,治疗该病应首选上述头孢类药。  相似文献   

16.
新清平猪母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清平猪中导入50%杜洛克猪血统,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新清平猪母系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比清平猪均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了育种目标。新清平猪母系保持了清平猪妊娠期短的特点,平均妊娠期110.69d,头胎产仔数10头以上,乳头数7对以上;育肥期日增重662g,料重比3.09,瘦肉率55.77%。以新清平猪母系为母本,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父本生产的杂种猪日增重678~759g、瘦肉率(57%~59%)和肌内脂肪(3.19%~3.21%)含量高,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检测方法,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10省44份表现高热病症状的临床发病猪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PC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巨细胞病病毒(PCMV)和猪流感病毒(SIV)6种病原的检测。结果发现,6种病原中PRRSV的检出率最高为72.7%;单纯PRRSV感染的比例仅为2.27%。根据PCR检测结果分析PRRSV与其他5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发现两重感染中PRRSV/PRV并发率最高(62.50%),三重感染中PRRSV/PRV/PCV并发率最高(43.75%),四重感染中PRRSV/PRV/PCV/PCMV并发率最高(28.125%),五重感染中PRRSV/PCV/PCMV/CSFV/PRV并发率最高(15.625%),PRRSV/PCV/PCMV/CSFV/PRV/SIV六重感染的比例为9.375%。将PRRSV阳性病料接种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共分离到9株PRRSV,分离率为28.1%。结果表明,发病猪多为感染PRRSV的同时混合感染其他多种病毒,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猪场各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某地区社区健康人源及动物(鸡、猪)源肠球菌种属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情况,以及研究不同来源肠球菌的流行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表型特点,本试验应用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对220份人源及动物源粪便样本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API生化板条进行种属鉴定,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肠球菌进行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肠球菌分离及鉴定结果显示肠球菌总分离率、粪肠球菌分离率及屎肠球菌分离率在人源、鸡源、猪源3种来源间均差异显著(P<0.05):肠球菌总分离率为70.91%(156/220),猪源肠球菌分离率最高(86.00%),人源肠球菌分离率最低(62.63%),且人源与猪源肠球菌分离率差异显著(P<0.018);人源粪便样本中分离率最高的为屎肠球菌(31.36%),鸡源、猪源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8.17%和32.00%.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肠球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在人源、鸡源、猪源3种来源间差异显著(P<0.05),且3种来源肠球菌的多药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源肠球菌对红霉素(69.35%)、环丙沙星(37.10%)、氨苄西林(19.35%)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其他来源的肠球菌要高;鸡源肠球菌对四环素(88.24%)、氟苯尼考(11.76%)、氯霉素(21.57%)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其他来源的肠球菌要高;猪源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较低,且其多药耐药率(7.84%)也低于人源(35.48%)及鸡源肠球菌(30.19%).提示,健康人及动物粪便样本中肠球菌种属分布不同及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差别,并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有关部门应加强社区人群及动物等非临床来源肠球菌耐药检查、监测,进而更好的了解中国耐药肠球菌的流行现状,更有效的控制耐药肠球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的血清型、菌株耐药性及其外膜蛋白ompP5基因的变异情况,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测定5株不同血清型菌株的ompP5基因序列,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2株副猪嗜血杆菌,主要血清型为1(38.1%)、4(19.0%)、5(26.2%)、12(11.9%)和未定型(4.8%)。药敏试验显示菌株对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和头孢喹肟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85.7%、83.3%和64.3%,对氟苯尼考和青霉素高度敏感。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ompP5基因序列与其血清型、致病性无明显相关性。该研究为平顶山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1流行病学与传播途径 各种性别与年龄的猪 均可感染本病,但2~4月龄的小猪发病率(可达10%~70%)和死亡率(可达5%~30%)较成年猪高.成年猪呈隐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比冬、春季较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