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添加酸化剂调控日粮酸度来调整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酸度,已成为改善仔猪营养状态,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规模化猪场和养殖大户为了提高母猪产仔窝数和产仔数,采取仔猪产后21d、28d、35d早期断奶方法,但是仔猪早期断奶也会带来仔猪生理和病理的一些应激反应,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断奶仔猪指的是从断奶到育成猪,体重达到23kg左右的仔猪。断奶是小猪生活中的大转折点。断奶仔猪是生长仔猪发育最强烈、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最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重要阶段,从断奶到70日龄左右,是断奶仔猪的育成阶段。仔猪断奶以后营养改变,由吃液体母乳改变固体生干饲料,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从依附母猪的生活改为安全独立生活,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保持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5.
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断奶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断奶后饲养管理跟不上。仔猪断奶后腹泻综合症发病逐年上升,据几家大型猪场临床病例统计,腹泻病死率达到10%~20%,有的高达40%以上。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很容易激发其他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仔猪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仔猪体质量(体重,下同)、缩短仔猪体质量达25kg 相似文献
7.
断奶仔猪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生猪生产的综合成本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它是衡量生猪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减少死胎造成母猪死胎的原因很多,在日常管理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产房温度要适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出现死胎);适宜的通风速度(二氧化碳水平应低于150μL/L);母猪日粮中的 相似文献
8.
断奶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其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据报道,断奶后7d腹泻率为0.6%,8-13d增至32%,14~17d增至41.4%。22~28d降到8.4%。断奶后死亡率为20%~30%。存活下来的仔猪大多生长发育不良,总增重下降约33%,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农村养猪不论是零散户、专业户还是规模户, 相似文献
9.
断奶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其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据报道,断奶后7d腹泻率为0.6%,8~13d增至32%,14~17d增至41.4%。22~28d降到8.4%。断奶后死亡率为20%~30%。 相似文献
10.
经济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是畜牧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为家畜育种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和制订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家畜数量遗传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和分子遗传学结合产生的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二是针对制约经济效益的新经济性状和动物福利相关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传统的数量遗传分析。猪是我国第一大产肉家畜,猪的育种在我国畜禽育种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世界范围的猪育种现状而言,主要生产性状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持续选择,现代猪种的绝大多数经济性状已经取得了接近选择极限的重大遗传进展,包括近10年来已实际被欧美国家有效改良的产仔数这一低遗传力性状在内,常规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大幅改良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要想进一步大幅提高猪的生产效益,一个重要的解决手段是,系统地挖掘影响经济效益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11.
仔猪的生长管理,对日后成猪的生长发育、抵抗疾病能力至关重要。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耐低温,对环境应激比较敏感;生长快,代谢旺盛;缺乏先天免疫能力,容易生病。发酵床饲养仔猪,能使猪只减少应激,恢复猪只奔跑、拱食的本性,健康生长。下面谈一下发酵床饲养断奶仔猪的技术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哺乳仔猪虽具有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等特性,但由于出生时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因而易发病难养育,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的体质量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3.
14.
选用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4头,按体重、性别等随机分为3组试验,以氧化锌作为锌源.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100 mg/kg和2000 mg/kg氧化锌,对照组不添加.试验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11.3%和26.34%.可见,日粮中添加锌对断奶仔猪促进生长、降低腹泻率和提高经济效益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WMS)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疾病的出现深受猪圆环病毒2型的影响,极易提高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由于这种疾病与临床其它疾病在症状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相应地增加了临床鉴别诊断的难度,从而极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