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制度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它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安排的改革与更民包括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扬弃,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正式制度安排,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决不可低估。本文在对非正式制度安排、现行农村神经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1978年开始发生的农地家庭承包制进行了新注释:家族意识与激进式的农地制度变迁,家庭、家庭观念与农地制度变迁;平均主义与农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经过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古代劳动能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我国有着悠久农耕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期就以开始使用了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种植农作物。在生产劳过和中不断地创造新农具,革新农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农机器的改进、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历代统治者奉行不替的传统政策,是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及其反映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在每一个时代都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基础,保障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防止商人的商业活动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动荡,历朝统治者皆以重农为国策,辅以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4.
大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为其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是有其选择性的,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对商业的有效控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套符合国情的成熟的商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农村家庭承包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之一,理论界对此已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即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探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原因和作用,揭示农村家庭承包制中的非正式制度约束,指出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要在文化传统和现代体制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钧 《甘肃农业》2009,(8):49-50,53
农地制度变迁由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构成,其中平均主义观念曾经是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尤其是土地制度安排中极其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和佥沙县的调查来探讨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演变,说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平均主义思想等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制度变迁的作用,通过正式农地制度变革来促进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变革,推动中国农地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过几 千年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土地制度内容逐渐被丰富,土地所有制形式也不断扩充,从公社所有制到国家土地所有制再 到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其中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规律和历史特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各朝代主 要土地制度的梳理,找出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和历史特点,并试图从中获取对当代土地改革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吴明龙  邱凤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19-10520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共同影响企业效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在制度结构中体系的地位、作用及其演化路径,研究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利与弊,探讨如何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大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为其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是有其选择性的,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对商业的有效控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套符合国情的成熟的商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减商化理论的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减商化理论源于"择市造林""按需育林"与"按需生产"理论,减商化的核心就是要减少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商业活动,从而提高人类社会总劳动中的有效劳动比率。由于林业的公共性与外部性,林业产业减商化,除了要减少林业产业活动中的商业活动之外,针对我国目前林业产业活动中存在的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还要大力推进在林业管理工程化、林业产业社会化、林业产业组织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政策的发展作为国际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近几十年来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其作用日益彰显。新时期的贫困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发展和制度安排问题,一味靠经济增长并不能长久的消灭贫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理念及目标与社会政策密切结合,不仅强调经济政策应该包含的诸多因素,同时主张社会政策应强调"上游干预"、重视中长期战略,关注对社会的投资,增进人的发展能力等,以促进发展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一理念对于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双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38-4840
基于崇县白露村、泰县永昌村调查,以制度实施成本为基点,将公共产品分为有形和无形公共产品,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进行绩效分析,指出在农村"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中长期存在宗教等一些非正式制度,由于其内生于乡村社会,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实施成本相对较小;外来嵌入性的正式制度安排由于其建制理念、制度的延续性较弱以及缺乏社会基础,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实施成本较大。因此,提出要实现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要促进正式制度内部的组织性和协调性,还应该注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融合性和契合性,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同时应加强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倡导农村社区的自有文化特质,在制定农村政策方面保持制度的延续性,以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治理及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在"乡政村治"乡村治理中,因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等正式制度与传统的管制观念、地方性条例等非正式制度交错等原因造成契合度不高。提出重视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推行中的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绩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67-168
我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区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提高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极为密切之联系。也就是说,农业经济在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具备了无法被取代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通过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改进农业技术等手段以实现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实现更大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古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状况,并探讨了古代农作物种植结构变迁对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国古代刑罚嬗变的趋势中国古代刑罚发展的特点,就是刑罚的逐渐文明化、开放化、人道化和轻刑化的过程。(一)刑罚体系的中心由死刑、肉刑转向自由刑刑罚改革,首先意味着是刑法结构的改革。[1]刑罚嬗变史上看,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环境恶  相似文献   

17.
惠富平 《古今农业》2007,4(3):49-58
我国古代西部农牧业开发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次农业开发高潮分别出现在汉唐盛世和清代前期。不论国力强弱、疆域大小,历代王朝开发西部农牧业的举措均以移民屯田、水利兴修和农牧技术引进、革新为主,农牧关系调整及边疆经营策略变化也对农牧业开发有重要意义。农牧业开发是古代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保卫边疆,维护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同时,不合理的农牧业开发也带来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负面生态效应,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农民对于农村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视,但农村的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题,它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财务"双代管"是农村经济财务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的农村财务管理的研究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农村财务"双代管"在制度和理念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古代社会乡村结构和性质进行宏观分析,指出传统乡村的聚居社会产生的原因有四:其一因为政治属性决定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必须是群居,即专制社会的基层管理;其二是生物学属性,即由于古代中国人草食与杂食特征,这种特征的人群自然会选择一种群居生活;其三,因为社会属性,在多子继承,平均分配财产的体制下,限制了兄弟分居的可能性,居住在一起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当人口增加时,村落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但以小家庭为主。其四是因为经济属性,弱小的小农有时难以备齐功能齐全的农具和畜力,使得他们之间必须聚居,便于抵御各种风险,从而限制个体家庭独立居住。因此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聚居社会。然而由于祖先崇拜的需要,多子继承制度下传宗接代并非欧洲与日本的长子负责,而是“人人有责”,强加给所有人的都很难无风险地完成的生儿育女的负担,成为吞食弱小小农高度脆弱的单一种植业经济下有限剩余的巨大的黑洞,促成血缘和地缘共同体的实际上的瓦解,表现出强烈的临时性特征,使得中国农民的生活经常性的入不敷出,也促成了乡村原子化现象特征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社会责任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演化的结果。转型期,由于新旧体制交替,出现了制度缺失,企业行为失范现象严重。市场经济即是法制经济,同时,还要顾及相关者利益。只有通过多方利益主体在市场进化过程中形成利益协同机制,才能促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也才能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内化为一种主动行为。要形成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协商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内生机制,初始的制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作为正式制度的制定者之一,要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一定的制度规则,以诱发共同体利益机制的形成,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真正落实到实处。文章就此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