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对山杨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温室水培状态下,山杨小孢子发生起始于水培后40 h,进入细线期,发育到四分体时期历时约108 h,水培116 h进入花粉单核期,完成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大约需160 h。山杨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与其雄花芽的外部特征和花药颜色有着密切关系,花药颜色由嫩绿色逐渐变为深红色。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镜对拟南芥野生型及epn型突变体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进一步研究(此突变体的特征是花粉从游离核时期就具有多核、多沟并有分枝的花粉管),值得注意的是突变体在发育至四核花粉母细胞时期,在整个母细胞原生质膜外开始形成小孢子的外壁(与野生型晚期四分体内单倍体小孢子原生质体外形成的外壁相同),此外,在突变体小孢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也未见到正常四分体的出现。因此,设想具有两个营养核、两个生殖核的突变体的大花粉直接由非正常的四核花粉母细胞形成,突变体发生缺失的时期在前减数分裂期或减数分裂Ⅱ  相似文献   

3.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赵天锡,王富国关键词赤峰小黑杨,树高,胸径,间作群状栽植是一种不均匀配置的造林方法,过去曾在恶劣条件下造林应用过[1,2],但在杨树集约栽培中尚未见使用。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在单位面积上既提高中、小径材产量,又延长间作年限,从而...  相似文献   

4.
雷竹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竹 (Phyllostachys p raecox)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结果表明 :雷竹幼小花药表皮下的一列孢原细胞发育为初生壁和初生造孢细胞层 ,后者向心分裂形成 8列左右次生造孢组织 ,并直接分化为一圈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平面左右对称排列。花药壁由 4层细胞组成 ,即表皮层、2层中层和绒毡层。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无药室内壁层的形成和分化 ,表皮层发育起到药室内壁的作用 ,中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中一层退化 ,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 ,二核 ,四分体时期呈现解体 ,贴边期被吸收殆尽。  相似文献   

5.
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翅果油树花药四囊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绒毡层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有时为交叉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子房上位,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6.
天女木兰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天女木兰是珍稀濒危植物,为给其有效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角度探讨天女木兰濒危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5~8层。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平面对称型、四面体型和直线型,其中直线型较少;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能育花粉率最高达84.9%。通过对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研究发现,四分体时期有2种不正常类型,说明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这是导致天女木兰濒危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白楠为樟科楠属植物,是优秀的生态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白楠(Phoebe neuranth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白楠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开花后子房发育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白楠的子房为一室,双珠被,厚珠心,多单胚珠,少数双胚珠,倒生。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囊,与樟科其他属种一致,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靠近珠孔端的大孢子相继退化死亡,而合点端的大孢子则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形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分裂,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雄蕊花药为四室,花药壁自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和绒毡层逐渐解体消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有部分败育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绒毡层不能及时降解,导致小孢子无法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败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棉团铁线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棉团铁线莲每个花药横切面呈蝶形,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以四面体型为主;成熟花粉粒近球形,属2-细胞型,具有3条萌发沟;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数层)、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分泌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南京椴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药壁发育完全,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孢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 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南京椴子房5室,每室2胚珠,中轴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横生型. 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发育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10.
杜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杜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杜松的雄球花3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造孢细胞在3月中旬形成,3月下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开始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来.5月上旬开始散粉,成熟花粉粒为单核花粉粒.散粉后,胚珠内的花粉萌发出一短的花粉管后休眠,第2年4月份开始分裂形成管细胞、不育细胞和2个精子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小孢子囊在小孢子叶基部远轴面和叶腋处都有发生,小孢子叶球为复合小孢子叶球.  相似文献   

11.
新疆杨元素含量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Lauche)在我国新疆栽培最早,尤以和田、喀什地区生长最好。青海、甘肃、宁夏亦早有栽培,近十余年在陕西、内蒙、山西、辽宁、吉林诸省和北京市也有引种,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及人工丰产林的优良树种。为进一步利用新疆杨资源,研究其生物量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明视野和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胡杨花粉和胚囊的发育,结果如下:花药4 室。表皮宿存;药室内壁发育为纤维状增厚;中层2层:1层在单核花粉时消失,另1层则直至花药开裂前才完全退化;腺质绒毡层,内切向壁上分布着乌氏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并非高度同步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胼胝质壁的积累从小孢子母细胞的角隅开始。花粉散出时是 2-细胞的。胚珠在发育的早期为双珠被,以后内珠被停止发育,成为单珠被;厚珠心,含1或2个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形或T形排列。大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出现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横隔壁或纵隔壁,但侧壁(外壁)始终不沉积胼胝质。合点端的第1个或第2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胶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珠孔端的珠心组织退化,故成熟胶囊的卵器端直接与珠被和珠孔相接。  相似文献   

13.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地上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十年来,我国有些学者通过野外调查、田间试验等方法,对胡杨独特的抗盐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有关胡杨抗盐性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为了探讨胡杨的抗盐性机理,我们在1989年采用初始质壁分离法,对胡杨叶片的基态渗透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喀什地区390块新疆杨防护林标准地林木生长状况,306个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各县气象台历年观测数据,以及水系、地形、地貌等调查资料,选择了海拔高度、气象条件、土壤肥力和全地区14年生新疆杨1—3行林带标准树高等11项因子,用模糊聚类法,对喀什地区新疆杨地理产区进行了区划。最后划分四个地理产区,以第Ⅰ产区生产力最高,第Ⅱ区次之,Ⅲ、Ⅳ区依次排列。总结出第Ⅰ、Ⅱ区可作为培育新疆杨大径材重点发展区。  相似文献   

15.
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已培育出的适于我国华北地区生长的一批欧美杨新品种(以鲁克斯杨P.delt-oides cv‘Lux’(ex.I-69/55)简称69杨为母本,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为父本)的抗寒性,进行了2年(1988~1989年)的抗寒实验。实验用自然低温冷冻、人工低温冷冻、苗木失水试验和冷冻后生长恢复试验四种方法,对欧美杨新品种及对照I-69杨和I-214杨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极显著地高于母本I-69杨,接近或稍高于我国黄河流域广为栽培的I-214杨,遗传了父本欧洲黑杨的抗寒能力。实验为欧美杨新品种的栽培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胡杨的受精过程以及胚乳和胚的发育,结果如下:湿型柱头,表皮细胞具腺质特征,传粉期分泌脂滴。在光学显微镜下,子房腔中花粉管内的精细胞质和精核内的核仁清晰可见。受精作用发生于授粉后8—13d,精核核膜与雌性核膜正在融合而界限尚未消失时,精核内染色质已经分散,核仁更加明显。核型胚乳,在球形胚时期细胞化,在胚生长过程中被吸收,至胚成熟时消耗殆尽。胚珠和胚的生长均呈S形曲线,但胚珠的迅速生长期早于胚的迅速生长期。胚达到最终长度(0.8—1.0mm)10d后,种子方才散出。从传粉至种子散出约两个半月。 讨论了杨属柱头的异形性、雌雄性核融合过程中精核的状态以及胚珠、胚和胚乳生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小叶杨×旱柳属间杂交实验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本项研究主要在山东省冠县毛白杨林场进行,研究了毛白杨片林的林分生长规律、生物量积累及它们与土壤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生长量在不同土壤上差异甚大,其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壤质褐潮土>夹淤沙壤质潮土>通体沙质潮土>粘质褐潮土>风沙土;毛白杨片林数量成熟龄在壤质褐潮土为13a以后,其它几种肥力差的土壤为7-9 a;壤质褐潮土上毛白杨林速生期持续12 a以上,其它几种土壤为4-9 a。据观测毛白杨片林粗生长高峰期显著,5月份粗生长占全年总量40-60%。高生长高峰期持续期较长,为6-7月。毛白杨片林生物量积累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尤其2-10 a增长速度最大,10-14 a以后生物量积累也有所增加,但增加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9.
河北毛白杨木材纤维长度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曾其蕴 《林业科学》1990,26(3):232-238
本文对毛白杨的木材纤维形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着重对河北毛白杨(易县雌株)的不同栽植地区、树龄及树干不同部位的木纤维长度变异进行了研究。河北毛白杨的平均纤维长度可达1.50mm以上,是已知杨属木材中纤维长度最长的。其纤维长度变异与树龄、树干高度及栽培环境等有关。它早期速生,幼龄期纤维长度随树龄增加迅速,12—14年生以后,纤维长度达最大值后渐趋稳定,纤维长度随树龄变化可用y=1.0490+0.0377x-0.0006x~2的方程表示。是理想的制浆造纸和纤维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杨属白杨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褐枝银白杨与原变型银白杨的主要区别为:前者小枝褐色,短枝叶下面发绿色,近无毛,基部稍心形;萌枝叶掌状浅裂,具腺齿,基部心形;苞片覆盖柱头,胚珠4(-2)。后者小枝绿色,短枝叶下面密被绵毛,基部心形,萌枝叶浅裂,基部宽楔形或圆;范片较短,柱头外露,胚珠(4-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