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萌发阶段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种子进行可溶性糖、粗脂肪、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测定,以探讨栀子种子的萌发机制。结果表明,栀子种子萌发过程中粗脂肪首先被分解利用,其转化为其他营养物质;随后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胚的生长提供氮源、碳源和能量;蛋白质最后被动员。试验发现种子中的氨基酸存在2个大量积累的阶段,可能是为后期的组织生长、生化反应准备基础物质。因而确定,粗脂肪的分解为栀子种子萌发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凤仙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凤仙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为探寻野生凤仙花引种驯化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将凤仙花种子分别萌发0 h、12 h、24 h、36 h、48 h,测定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的吸水量、膜透性、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以及淀粉酶、SOD酶、CAT酶活性.随着凤仙花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其吸水量逐渐增加,膜透性降低,膜系统逐渐被修复,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淀粉和粗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SOD、CAT酶活性在萌发前36 h缓慢下降,到48 h时略有上升.因此,在栽培凤仙花时可以先浸种24 h,这样有利于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体内的储藏物质就能快速被动员,促进种子顺利萌发.  相似文献   

3.
新疆紫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新疆紫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其对新疆紫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紫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随POD活性的增强,发芽率逐渐升高,POD活性增强促进新疆紫草种子的萌发。福林试剂与10NNa2CO3之比为2:1(V:V),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5min,体积为0.5~3.0mL时与其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酚类物质的提取及测定方法。总酚含量随发芽进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酚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抑制新疆紫草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香椿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常瑶  焦乐 《乡村科技》2022,(4):39-41
结合目前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种子引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概述,主要包括种子引发对膜修复能力的影响、对酶活性及代谢的影响、对核酸的影响等,并对种子引发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油料作物种子形成过程首先是积累糖、淀粉,接着大量形成脂肪、蛋白质等,从糖类的积累转入脂肪积累伴随着EMP和HMP两条途径;主要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速率与各自相关调控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种子老化能导致种子活力下降,影响发芽出苗、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抗氧化相关酶活力下降,质膜过氧化作用及其产物增加,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内溶物质外渗,有害物质积累,代谢作用紊乱,是种子老化、活力丧失的生理因素。本文提出了油料作物种子形成及老化过程生理生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枳的栽培、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柑橘产业的发展,测定了枳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蓖麻种子在低温下萌发的调控机制,为选育优质抗逆蓖麻新品种做准备。笔者以3 个蓖麻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重复3 次,设置低温15℃、常温25℃(CK),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确定品种活力后,待胚根生长至2 cm时,进行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阻碍蓖麻种子萌发。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低温胁迫下供试蓖麻品种各酶活性表现差异较大,胚根SOD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除‘通蓖6 号’外,其余供试品种POD活性也极显著低于对照;CAT活性表现不显著,且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基本一致。通过试验得出‘通蓖5号’在低温胁迫下表现良好,可进行下一步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9.
牡丹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牡丹花从开放到凋谢期间,花瓣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产生量随花瓣的衰老逐渐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花瓣的变幅大于叶片,这与形态观察到的花瓣的衰老明显于叶片的现象一致,相关分析表明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叶片则不然,衰老末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氮基酸总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这与养分耗尽有关。因为认为牡丹花衰老是多因素综合调控而导致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研究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盐胁迫对川续断种子发芽的影响,为川续断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下降;随着川续断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从第5天起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以黄河蜜甜瓜种子为试材,通过水杨酸(SA)浸种预处理,研究了 SA 对甜瓜种子萌发质量和相关生理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较低浓度 SA 浸种预处理明显促进了黄河蜜甜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其萌发指数、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和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在低浓度范围内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 0.5 mmol/L 的 SA 处理效果极为显著。而高于 0.5 mmol/L 的 SA 处理则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各项萌发和生长指标均随 SA 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SA浸种后甜瓜萌发种子内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趋势相似,较低浓度 SA 显著提高了种子内蛋白质、脯氨酸的含量,此后随 SA 浓度的升高其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赛山梅(Styrax confusus)种子萌发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赛山梅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测定,包括贮藏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赛山梅种子萌发初始阶段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淀粉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趋于平缓,同时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萌发后期明显升高。赛山梅种子萌发初期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种子代谢活性显著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赛山梅种子萌发期的代谢规律,促进赛山梅种子迅速整齐萌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白木纳格葡萄败育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方法】以红木纳格葡萄种子、白木纳格葡萄正常发育种子和败育种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葡萄的果实及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大小外观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6种生理指标,研究白木纳格葡萄种子败育的时期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白木纳格葡萄的种子败育表现在43d前已经出现,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败育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与种子败育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白木纳格葡萄种子的败育时期在盛花后37~43 d,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影响木纳格葡萄种子发育的主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葛苏洁  李淑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27-10730,10732
摘要综述了ABA在调控种子发育、休眠和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及调节机制。ABA含量在种子的发育、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发生变化,而且受多因素的影响,如调节基因、光、温度和赤霉素等环境因素以及糖类、硝酸盐等舍氮化合物,并与之交互作用影响种子的发育、休眠和萌发。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讨ABA对种子的发育、休眠和萌发的生理作用,对完善种子生长发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板栗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阳山油栗为试验材料,在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栗果失重率总的趋势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上升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前期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后期逐渐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后又下降;电导率前期较低而后期逐渐下升;低温+Ca处理的SOD及POD同工酶均比+H2O处理的多1条酶带、低温+Ca处  相似文献   

16.
17.
以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实葶葱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年份的种子经过老化处理后种子发芽力、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发芽力逐渐降低,实葶葱种子贮藏2~3年的活力最佳。随着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的加深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同老化程度种子内无明显差异。实葶葱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系统受损和有毒物质积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唐菖蒲开花过程中的部分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唐菖蒲穗状花序上,表现出明显的发育和衰老顺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花朵的生长到衰老,蛋白质,糖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总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性以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冬性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萌动种子在2℃低温处理过程中,其硝酸还原酶(Nitric acid reductase,NR)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e enzyme,POD)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D)同工酶和β-酯酶(Beta-esterase isozyme,β-EST)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变化。结果表明,萌动种子NR活性与大白菜的耐抽薹性密切相关,即随着耐抽薹性减弱NR活性降低,极耐抽薹品种萌动种子的NR活性是易抽薹品种的3~4倍,萌动种子中NR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大白菜的耐抽薹特性。在春化过程中,极耐抽薹品种的萌动种子NR活性表现为先快速下降,然后维持一段低活性水平;易抽薹品种萌动种子的NR活性表现与之相反,先是快速升高,到春化处理的15d达最大值,然后快速下降。不同大白菜品种萌动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倒"S"型变化;大白菜萌动种子在完成春化的时候陆续有Rf为0.788的特异蛋白出现。不同大白菜品种萌动种子的POD、COD和β-EST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春化20d以后,所有品种Rf为0.632的β-EST同工酶带从大白菜中消失,而POD和COD同工酶活性有所增加,且各材料均陆续出现自己特有的POD和COD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20.
以棉花子叶为材料,对子叶衰老过程中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干物重,三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子叶在出土后19d开始衰老;叶绿素含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SOD和CAT活性变化存在正相关,与MDA的含量变化负相关,但与POD活性变化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