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区在江山乡建立66.7hm2早稻再生稻示范片,品种为两优2186,经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合验收组进行实割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下同)头季稻产量620公斤,再生稻产量450公斤,两季合计产量1070公斤,实现超吨粮。……  相似文献   

2.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不但省工、省力、节省投资,而且操作简便易行、效益显著。总结了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早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区在江山乡建立1000亩早稻再生稻示范片,品种两优2186,经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合验收组进行实割验收,平均每亩头季稻产量620kg,再生稻产量450kg,两季合计产量1070kg,实现超吨粮.与种植两季稻相比该示范片增收334万元.该项技术目前在我区双季稻种植普遍推广,早稻再生稻已占再生稻总面积267%以上,发展势头很好.现将该技术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胚乳腹面不透明的部分称腹白.据日人研究,腹白是由于籽粒充实后期,腹面的胚乳细胞中淀粉充实不完全所致.腹白米属不完全米的一种,品质较完全米差,加工时碎米率高,蛋白质含量一般也低,商品价值不高.有关腹白米的研究结果有过不少报导,但并不一致,对腹白米形成的解释也是多属臆测.我们在1980,1981年的水稻生长季节,着重就腹白米的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对腹白米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县于2000年在低海拔双季稻区的中都镇永联村大坝埠(海拔120m)抛栽早稻、再生稻120亩,经县、市有关人员测产验收,实割头季稻亩产648.1kg,再生稻473.2kg,年亩产1121.8kg,亩产值1255.42元,比1999年同片田双季稻年亩产829kg,亩产值907.6元,亩增产稻谷292.8kg,增长35.3%,亩增产值347.82元,增长38.3%。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示范推广早稻机收留桩再生稻栽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收留桩高度以及再生季田间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诏安县早稻-蔬菜模式改为早稻-再生稻-蔬菜模式,可多收一季再生稻,增产粮食3 750~4 200 kg/hm2。总结早稻、再生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具有省工、省种、低成本、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优势,在山垄田栽培更显优势。该文总结了早稻—再生稻山垄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是指双季稻或较低海拔单季稻区培植再生稻的一种栽培模式。龙岩市近年来进行了对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的探索。1999年全市推广这种模式4062亩,头季稻平均亩产524.6公斤,再生稻亩产331.6公斤,两季合计亩产856.2公斤。连城县朋口镇天马村建立示范片518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超级杂交早稻HYS-1/P4911作再生稻栽培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绿色经济生产模式是新时代的选择,合理利用耕地、农业资源,利于农民增效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药肥双减、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大局。为此,在近5年试验示范基础上,以南方稻区经济效益较高的稻薯轮作模式为对象,重点研究早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的优点、关键技术,为农民提供重要的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诏安县早稻-蔬菜模式改为早稻-再生稻-蔬菜模式,可多收一季再生稻,增产粮食3750~4200kg/hm^2。总结早稻、再生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总结了Y两优302作早稻—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每亩以1.25万~1.5万丛为宜,两季合计产量最高,说明合理的群体结构能有效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化解构成水稻产量各因素之间矛盾,形成合理的穗粒结构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内,早稻—再生稻—莴苣栽培模式在我市大面积示范推广,该模式茬口安排合理有效,既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又可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既达到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汕优63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为在湘东丘陵区域的非双季稻区探索"早稻+再生稻+甘蓝型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开展了"早稻+再生稻"栽培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陵两优268和陆两优996具有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该湘东区域推广"油-稻"模式的优选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