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高升 《猪业科学》2022,39(3):40-41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开始在中国肆虐,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据了解,2018-2019年间,中国能繁母猪存栏下降接近50%,随后国家针对生猪养殖出台一系列鼓励与激励政策,并且非洲猪瘟"精准剔除"技术取得一定进展,各大养猪企业信心满满,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养猪业.截止2021年11月底,全国能...  相似文献   

2.
屈指一算,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已经肆虐横行了将近2年半的时间.由于非洲猪瘟不能治疗,也没有成熟、安全的疫苗可用,所以目前生物安全还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法宝.对于非洲猪瘟,养猪人从之前的恐慌到目前的淡定从容,甚至一部分养殖从业者对其产生了麻木的心理.后者肯定是不可取的,作为养猪从业者,时时刻刻都要警惕非洲猪瘟的侵袭,生物安全仍...  相似文献   

3.
2019年,跌宕起伏的一年,非洲猪瘟的影响仍在持续,政策利好、行情高涨,养猪行业暗藏汹涌。与非洲猪瘟相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瘟等传统疫病依然影响着养猪生产及复产。1 2019年主要猪病流行状况与特点1.1主要病毒性疾病1.1.1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疫情自2018年8月份首次在中国出现,随后疫情数量迅猛增长,8个月内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4.
编读互动     
李相钊 《猪业科学》2020,37(3):11-11
盘点养猪2019回顾2019年,对于在非洲猪瘟重创下,仍然成功养猪的从业者来说是高盈利的一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出栏量持续下降,创下近10年的历史新低,导致猪肉产品供不应求,生猪价格也随之暴涨,生猪养殖进入前所未有的高盈利时期。如何恢复生猪产能、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以保证猪肉产品有效供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养猪的政策,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生猪价格的上涨,养猪从业者的恐慌心理也明显减缓,补栏积极性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已有一年时间。一年来,农业农村部关于非洲猪瘟的指导方针也有所变化,从最初的"坚决打好打赢非洲猪瘟歼灭战",到2019年1月的"确保打好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再到7月的"坚决打好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持久战"。这场疫情在冲击国内生猪养殖业秩序的同时,也在重塑国内养猪行业的新格局。猪源紧张猪价上涨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6.
正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全世界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清除已存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并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病毒再次进入养殖场,成为决定养殖场恢复生产成功的关键。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在防御非洲猪瘟疫情过程中通过探索实践,成功构建从"洗消区、缓冲区、生活隔离区、猪场生产区"的四层相互隔离的"铁桶式"养猪生物安全圈(以下简称"铁桶计划"养殖模式),确保了公司10.5万头母猪和5000头公猪,没有一头传染非洲猪瘟。从2019年7月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区推广实施"铁桶计划",到2019年11月上旬,全区推  相似文献   

7.
曹洪战 《猪业科学》2020,37(10):28-30
2018年8月,沈阳发生我国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尔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非洲猪瘟疫情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由于猪场恐慌抛售或大量清场,导致我国生猪存栏量迅速下降,据官方统计,生猪的存栏量减少了1/3至1/2,有的地区甚至减少80%,大量猪场永远离开了养猪业。从我国暴发非洲猪瘟到现在已经两年,养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屈指一算,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已经肆虐横行了将近2年半的时间。由于非洲猪瘟不能治疗,也没有成熟、安全的疫苗可用,所以目前生物安全还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法宝。对于非洲猪瘟,养猪人从之前的恐慌到目前的淡定从容,甚至一部分养殖从业者对其产生了麻木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2018 年8 月我国暴发首例非 洲猪瘟疫情,随着非洲猪瘟疫情 的蔓延,养猪行业大概经历了三 个阶段:暴发期、平台期和恢复期. 2019 年底到2020 年初,各地市疫 情逐步进入平台期和恢复期.国家 统计局2020 年2 月28 日发布了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1],根据公报,2019 年猪肉 产...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与非洲猪瘟近三年的斗争,规模化猪场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非洲猪瘟野毒精准剔除方案,并在很多遭遇战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占据我国养猪业半壁江山的中小猪场,在非洲猪瘟侵袭下大都以清群或淘汰黯然退场。家庭农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开始明白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从同行身上学会了针对非洲猪瘟野毒的精准剔除方法。本文提出了针对非洲猪瘟野毒的精准剔除七大关键点,供我国家庭农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到2019年7月份,是非洲猪瘟在全国各地的爆发时期,这个阶段,我国生猪感染非洲猪瘟数量居多,损失惨重.我国农业农村部下发数十份文件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和蔓延,经过多部门和养殖、流通、屠宰等环节的共同努力,非洲猪瘟疫情才得以控制.2019年7月到2021年12月,我国非洲...  相似文献   

12.
《猪业科学》2021,38(1):4-4
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养猪业的不平凡之年,从业者们顶着双重疫情的压力,从复产到扩大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物质生活的需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养猪产业经历"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生猪产能正在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接下来,我们要努力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建设高效的养猪产业,为中国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从去年8月中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虽然疫情势头明显减缓,全国25个省区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但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家正从多层次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非洲猪瘟疫情不仅在中国广受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受重视。今年9月,非洲猪瘟疫情在韩国蔓延。韩国官方10月7日称,已扑杀超过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度生猪市场行情概述2019年生猪市场受非洲猪瘟影响较大,整个生猪产业受损严重,生猪产能及生猪存栏严重下滑,部分地区产能下降高达50%以上。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无一幸免,北方地区疫情发生率较2018年下半年有所减少并趋于稳定,但南方地区在春季呈片状暴发,生猪大面积死亡,养殖户恐慌抛售,弃养生猪,以至于在上半年  相似文献   

15.
下期预告     
<正>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蔓延,生猪禁运、猪市震荡,使得养猪企业举步维艰;2019年,养猪业环保高压继续,规模养猪的环保成本增加。在迷茫中我们也逐渐看到了方向,我国科学家参与对抗非洲猪瘟"首战告捷"。联合攻关团队于成功解析了病毒颗粒的精细三维结构,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重要线索,将有助于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猪价连续"飘红",多  相似文献   

16.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0,37(2):130-132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沈阳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短短1年多的时间,疫情扩散到全国除台湾外的几乎所有地方,截止到2019年10月16日为止,国内共发生疫情157起,扑杀生猪119.2万余头,但目前疫情还未控制住。可以说,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要根除非洲猪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这种流行近100年、无药可治、暂无疫苗可防、对生猪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的疫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杜绝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养猪场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养殖大国,最近几年生产量不断攀升,由于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暴发,导致中国的养猪业及关联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非洲猪瘟却加快了中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进程,开启了智能化养猪的新时代,也让行业人士对生物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19年10月19日下午,《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编辑(以下简称"问")  相似文献   

18.
徐宝友 《猪业科学》2020,37(3):128-129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养猪业更是农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猪肉是人们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肉食品,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2018年8月份,我国沈阳出现第一例非洲猪瘟起,非洲猪瘟疫情自北向南迅速蔓延,随着非洲猪瘟的发生和蔓延,许多偏远地区的规模场也被非洲猪瘟感染,引来一片哗然。非洲猪瘟面前人人平等,几乎所有的养猪市县都没有逃脱非洲猪瘟的魔爪,尤其大型养猪集团更是损失惨重,而散养户也频频倒下。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急性猪疫病,控制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养猪市场迅速紧缩,大部分小规模的养殖场损失惨重,直接以破产的方式终结。研究非洲猪瘟的诊断及其防控对于控制非洲猪瘟疫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到我国已经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了。养猪场从最初的恐慌、无助,到现在渐渐接受了这个外来猪病,业内也摸索出了一些防控经验。回想起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带来的各种"伤害",也能悟出其中的一些利弊。客观地说,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一次洗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