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阿克苏地区牛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流行分布情况,笔者采用PCR方法对519份牛抗凝血和96只蜱虫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为17.0%,蜱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调查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是牛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评估蜱媒病在广东省的传播风险,对该地区3个生境点(湛江、汕头、清远)的牛体寄生蜱进行了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体表检视法和布旗法分别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牛体表寄生蜱和牛舍环境周围游离蜱样本共109只,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检测。通过特异PCR方法分别检测无形体、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5种主要病原携带情况。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09只蜱虫样本均为微小牛蜱,其中湛江样品中检出6份无形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5%(6/109);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均检测阴性。研究表明,广东省牛体寄生蜱种类相对单一为微小牛蜱,携带有阳性蜱传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提示:广东省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更深入的生态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吉林省部分地区蜱虫和羊体内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5个地区的340份羊血液样本和841份蜱虫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蜱虫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4.64%(39/841)和7.13%(60/841);羊血液样本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17.06%(58/340)和10.00%(34/340),混合感染率为3.24%(11/340)。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感染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泰勒虫与吕氏泰勒虫处于同一分支,与吕氏泰勒虫河南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与韩国株、俄罗斯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吉林省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本调查结果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奶山羊无浆体病的流行情况,应用套式PCR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采自河南、云南、陕西共12个县区奶山羊的300份血样和204份奶样无浆体16SrRNA基因和MSP4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液样品中共检出3种无浆体,分别为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牛无浆体(A.bovis)和绵羊无浆体(A.ovis),阳性率分别为18%(54/300)、21.67%(65/300)、5.33%(16/300);血液无浆体总阳性率为23%(69/300);陕西奶山羊3种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A.phagocytophilum20.09%(47/234)、A.bovis 20.94%(49/234)、A.ovis 6.41%(15/234),河南分别为A.phagocytophilum11.11%(7/63)、A.bovis 25.4%(16/63),A.ovis 1.59%(1/63);云南均为0%(0/3)。仅在1份羊奶样品中检出A.ovis,阳性率为0.49%(1/204)。调查结果表明,奶山羊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饲养方式奶山羊的无浆体阳性率及优势种存在差异;A.phagocytophilum作为人兽共患病原,在奶山羊养殖中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体表蜱及蜱传病原体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媒介蜱及蜱传病原体情况,闵行区宠物医院就诊犬2763只,其中57只犬体表检获183只,根据形态学鉴定蜱种类;采用PCR方法筛查采集的蜱类样本和保留的392份犬血液样本,以发现可能的蜱传病原体。研究结果表明,宠物犬带蜱率为2.06%,带蜱指数为0.066,犬体表寄生的蜱宠物种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R.sanguineus);病原学检测发现宠物犬携带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E.canis),其在蜱和血液样品检出率分别为0.5%和2.29%,其他病原体如螺旋体(Borrelia.spp)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hagocytophilum)均未有检出。调查结果提示我们闵行区部分宠物犬体表存在血红扇头蜱和蜱传病原体感染,应加强媒介蜱及蜱传病原体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硬蜱携带无形体的流行及菌株变异情况,于2015年5月~7月从该地区山羊体表共分离到54份126只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长角血蜱,分组研磨提取DNA后,利用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的16SrRNA(ribosomal 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及进行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4份样品PCR阳性扩增率为48.1%;序列分析表明,该地区无形体存在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3类与该地区以往报道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序列保持密切的遗传关系,还有1类与日本长角血蜱体内检出的牛无形体序列遗传关系较近。由此可见,山东沂源地区长角血蜱存在较高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并且变异株较多;应该加强该地区对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宣传力度,防止该病大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00-1903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林省牛东方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吉林省洮南,松原,珲春3个地区的103份牛血液样本,采用PCR和巢式PCR方法分别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东方泰勒虫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8.7%,12.5%和92.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0,7.5%和12.5%。本研究首次在吉林省洮南地区和松原地区牛体内检测到东方泰勒虫,首次在松原地区和珲春地区牛体内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本研究结果为吉林省控制和预防牛东方泰勒虫病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提供了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蜱及牛羊蜱传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蜱及家畜血液样品中潜在蜱传病原的流行情况,采集了新源县、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巩留县和昭苏县的蜱(600只,150只/县)及血液样品(牛血1200份,150份/县/月;羊血1200份,150份/县/月)。根据形态学标准,共鉴定出边缘革蜱、刻点血蜱、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及嗜群血蜱5个蜱种。运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采集的蜱、羊血和牛血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了泰勒虫、巴贝斯虫、牛无浆体、噬吞噬细胞无浆体、边缘无浆体、羊无浆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等多种病原。结果表明,伊犁州人和动物蜱传病原在蜱及动物体内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原体的阳性率较高,流行普遍,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云南山羊无浆体的感染及发病情况,2018—2019年从云南12个县20个山羊养殖场/户采集全血样品983份,进行原虫病原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山羊存在无浆体感染,但其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仅有石林县1个养殖场的3份样品为嗜细胞无浆体阳性,总血液样品阳性率为0.3%;通过16S rDNA测序比对验证,阳性感染场3份无浆体均为嗜细胞无浆体(登录号:MN922957),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表明,云南感染株SHILIN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新疆绵羊株KG782376核苷酸同源率为100%,与陕西株MG869254同源率为99.7%,与边缘无浆体同源率为96.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颈静脉采集的40份不同年龄阶段的羊血液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结果显示寄生虫总阳性率为82.50%(33/40),其中,北坡放牧母羊总阳性率为85%(17/20),北坡放牧公羊总阳性率为80%(16/20)。共检出3种血液病原,包括A.phagocytophilum、A.bovis、Theileria spp,阳性率分别为37.50%(15/40)、75.00%(30/40)、32.50%(13/40),其中北坡放牧母羊三种病原阳性率分别为75%(15/20)、75%(15/20)、50%(10/20),南坡放牧公羊仅感染牛无浆体和泰勒虫,二种病原阳性率为75%(15/20)、15%(3/20)。2-3种病原混合感染比较普遍,总混合感染率高达45%(18/40);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27.5%(11/40),其中A.phagocytophilum+A.bovis、A.bovis+Theileria.spp、A.phagocytophilum+Theileria spp、A.phagocytophilum+A.bovis+Theileria spp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5%(6/40)、10.00%(4/40)、2.50%(1/40);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7.50%(7/40)。依据PCR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情况综合分析,该羊场羊群发病及引起死亡的原因,应是泰勒虫与无浆体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完成了分子分型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出率为8%(8/100),通过对阳性样品的基因组进行16S rRNA扩增,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分子分型发现存在2种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基因型,ZS23和ZS40这2种基因型在我国及周边其他国家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牦牛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以该地2个镇作为样品采集点,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采集牦牛血液样本,使用PCR法检测牦牛无形体病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收集到的29份样本中共检测出20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68.97%(20/29),牛无形体、中央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8.28%...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来源于内蒙古西部某地的草原革蜱及新疆境内广泛分布的草原革蜱携带同一种病原-驽巴贝斯虫的情况。本试验借助光学、电子显微镜进行鉴定了采自于不同植被(包括内蒙古、新疆两地)的草原革蜱;并参考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序列,合成引物,提取该种蜱携带的马驽巴贝斯虫病原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来自内蒙古(N=147)、新疆(N=200)两地的草原革蜱在假头基部、多孔区、齿式、气门板等超微结构形态方面基本相似。经PCR成功扩增出了草原革蜱所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阳性条带452 bp;来源于内蒙古西部某地的草原革蜱携带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8.16%(12/147),来源于新疆和静县平原的草原革蜱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3.50%(27/200)。这些参数可为草原牧区优势分布蜱虫-草原革蜱所传播家畜血液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肃省武威市骆驼蜱以及梨形虫病病原种类和分布情况,保护和开发骆驼产业,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对采集的骆驼蜱虫与骆驼抗凝血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蜱虫经鉴定为亚洲璃眼蜱,说明亚洲璃眼蜱是该地的优势种;在蜱样品中检测到双芽巴贝斯虫阳性样品1份,说明当地存在通过蜱传播梨形虫病的风险。本研究对于提高该地区骆驼养殖业对蜱与梨形虫病危害和防控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当地蜱以及梨形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优势蜱种及其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应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14个主要牧区采样点进行蜱虫种型的鉴定和基因多态性分析。通过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对蜱虫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以初步确定蜱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蜱虫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后对蜱种进行分子鉴定和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蜱种多样性。应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蜱虫的16S rRNA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蜱进化的规律。结果显示14个不同地区的蜱虫均属于草原革蜱,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优势蜱种之一,但不同地区的蜱虫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针对GenBank A.phagocytophilum 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JN558815),设计1对引物1-25F/183-205R。以已知引物EE1/EE2和该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出预期大小片段(205bp),构建含有16S rRNA基因的重组质粒,以质粒为模板构建了标准曲线。以1-25F/183-205R为荧光定量PCR引物,建立A.phagocytophilum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4×10~3~6.4×10~8 copies/μL相关系数为0.99,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建方法能特异地检出A.phagocytophilum,对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基因组DNA和灭菌双蒸水均无交叉反应;可检测到6.4×10~2 copies/μL的标准质粒DNA,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2.0%,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30份羊血液临床样品检出率比巢式PCR高16.67%。该研究为A.phagocytophilum临床检测和定量分析病原感染程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9,(12):101-105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的流行及其病原混合感染情况,在吉林省的9个地区随机采集了325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与新型纳米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显示,ELISA检测BVDV抗体阳性243份,阳性率为74.77%,IBRV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57.23%,BRSV抗体阳性90份,阳性率为27.69%,BVDV与IBRV混合感染率为31.69%;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9.54%,IBR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54%,3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7.23%。采用纳米PCR方法检测所有血清显示,BVDV抗原阳性42份,阳性率12.92%,未检出IBRV抗原阳性;BRSV抗原阳性29份,阳性率8.92%。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8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璃眼蜱形态学及璃眼蜱属特异性基因(ITS-2)和其携带病原基因(Tams1)PCR扩增及其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等,鉴定和检测采自新疆吐鲁番地区疑似牛体表璃眼蜱(n=50)及其携带病原状况。结果显示,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小亚璃眼蜱,PCR扩增的璃眼蜱种属特异性ITS-2基因和环形泰勒虫Tams1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491 bp和534 bp。本试验获得的ITS-2序列与Gen Bank中已记载的小亚璃眼蜱ITS-2序列一致,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符,故这些璃眼蜱属于小亚璃眼蜱种(Hyalomma anatolicum)。在检测的50只璃眼蜱中,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有3只,阳性率为6%(3/50),并发现所扩增的携带病原目的基因序列与已登录记载的牛环形泰勒虫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结果表明,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璃眼蜱种属鉴定及无典型硬蜱种的鉴定具有简易、准确度高等特点,而且在璃眼蜱种属确定的基础上分离其携带的病原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新疆昭苏县马匹体表蜱虫和周围游离蜱虫携带马梨形虫情况及其之间流行关系,于2016年4-7月份,分别采集马匹血液、相应马体表携带埤虫和周围牧场的蜱虫,经PCR检测总携带梨形虫率分别为93.9%(31/33),15.8%(6/38),3.4%(6/175);对所采集的蜱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分别为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青海海北地区患病藏羊携带蜱虫种类及蜱传病原的情况,采用PCR方法对蜱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利用16S rR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也利用PCR方法检测了携带的病原,对鉴定的病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海北地区主要流行西藏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和草原革蜱,鉴定的蜱虫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基因的同源性均在97.00%~100.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鉴定的蜱虫均与相应的蜱种聚类,且均与西北地区的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上,呈现区域聚集性;蜱传病原种类丰富,包括尤氏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巴尔通体、绵羊无浆体、立克次体、贝纳特氏立克次体,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绵羊无浆体和巴尔通体。通过本次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有助于研究我省蜱的生物学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丰富蜱种分子标记相关基因序列信息;同时对蜱传病原进行了分子鉴定,有助于查清蜱携带的病原谱,可为我省蜱传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