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著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著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中棉425为材料,2018―2019年设置缩节胺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处理,探讨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在用量180 g·hm-2于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为1∶2)或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为1∶2∶3)运筹条件下最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果节的形成和产量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则进一步表明,产量提高是铃数和铃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在上述运筹方式下结铃强度高,比对照提高38.0%~47.4%。因此,适宜的缩节胺运筹——用量180 g·hm-2,于盛蕾期(60 g·hm-2)和初花期(120 g·hm-2)或盛蕾期(30 g·hm-2)、初花期(60 g·hm-2)和盛花期(90 g·hm-2)施用有利于小麦后直播棉集中结铃,为集中吐絮和机械采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盐都县杨方春等三户麦后直播棉密度、化控试验表明:籽棉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Y=522+0018x(r=09802)。密度为12万株·hm-2的产量最高,15万株·hm-2次之,以09万株·hm-2产量最低。籽棉产量与化控次数不显著,但以三次化控产量优于二次化控,二次化控优于一次化控。本文还对麦后直播棉成铃强度、叶面积指数等问题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国欣棉3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国欣棉32在河北植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植株紧凑,铃重6.6 g,霜前花率93.9%。2019―2020年河北省春播常规棉组区域试验中,2019年多点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529.0 kg·hm-2、1 843.0 kg·hm-2、1 734.6 kg·hm-2;2020年多点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86.4 kg·hm-2、1 627.8 kg·hm-2、1 524.8 kg·hm-2;2年纤维品质检测结果为上半部平均长度30.6 mm,断裂比强度31.0 c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100是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6―2017年对中棉所100进行了不同的栽培密度和整枝方式探讨。结果表明,中棉所100是一个易于管理的棉花品种,在4.50万株·hm-2、6.75万株·hm-2、9.00万株·hm-2、11.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均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在9.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减少整枝或者不整枝,均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且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135在四川省植棉区生育期132 d,株型松散,呈塔形,铃长卵圆形;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2018―2019年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 797.88 kg·hm-2和1 541.19 kg·hm-2。介绍了中棉所13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纤维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鄂杂棉30麦后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寻鄂杂棉30麦后直播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在见花一次施肥的基础上,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60 000株·hm-2,75 000株·hm-2)为主区,氮肥施用量(135 kg·hm-2,195 kg·hm-2,255 kg·hm-2)为副区,研究了鄂杂棉30产量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各处理平均实收籽棉产量达到3 148 kg·hm-2,皮棉1 269 kg·hm-2,其中D1N2(60 000株·hm-2,195 kg·hm-2)产量最高,分别为3 331 kg·hm-2和1 344 kg·hm-2。但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群体调节和肥料适应能力,在迟播、增密条件下所试验的密度和肥料水平范围内都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鄂北植棉区麦后直播棉适宜品种、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于2018年在襄阳市南漳县进行了3个独立的单因子5水平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晶华棉116产量最高。ZD2040纤维品质最优,晶华棉116其次。晶华棉116 在施氮肥150 kg·hm-2 下产量最高,在施氮肥120 kg·hm-2 下其次。综合分析来看,鄂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种植宜选用铃重适中、衣分较高的早熟和中早熟优质品种,种植密度在6万~7万株·hm-2,氮肥用量不超过150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官思茶"是周宁县历史名茶,目前货供不应求,现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直接影响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植胶区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经营制度、要素禀赋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冲突等方面探讨其中缘由,并认为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和考证"天达2116"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2010年在长沙县果园进行了"天达2116"在水稻上不同施用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天达2116"对水稻生育期影响较小,但可以延长灌浆期2 d;能提高成穗率4%~5%,每公顷有效穗数增加8.85万~10.35万穗,千粒重提高1~1.5 g;可改善长势长相,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可达4.6%~8.3%。施用"天达2116"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可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喷施“双酸肥”对水稻作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和盆栽试验中分别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秧苗三叶期用富含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双酸肥(DAF)喷施水稻,结果表明:DAF对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呼吸酶活性和ATP形成、氮素的吸收与同化、DNA和RNA的合成、根系吸收能力、孕穗期茎鞘贮存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抽穗后向穗部的转移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水稻产量的增加和谷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蜜糖文心兰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心兰盆栽品种‘蜜糖'的侧芽为实验材料,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pH值、蔗糖浓度和添加物等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探讨文心兰的生根壮苗与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1)文心兰侧芽茎尖在MS+6-BA 4.0mg/L+NAA 1.0mg,L的培养基上能形成原球茎;培养基的pH值为5.8时较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最适宜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10%香蕉泥.(2)原球茎在MS+6-BA 0.6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的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萌芽率可达83.4%;无根苗在1/2 MS+IAA 0.2 mg/L+10%香蕉泥+蔗糖30 g,L的培养基上能形成完整植株,培养35 d后的生根率为92.5%,且假鳞茎饱满,植株健壮,试管苗移栽在水苔上的成活率可达94.6%.  相似文献   

17.
苦丁茶资源及四川民间苦丁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绿色饮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本文对苦丁茶资源饮用历史考证、民间多物种利用以及四川民间苦丁茶物种生长生态特性、育苗栽培、制造工艺、饮用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并进一步展望其开发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8.
面对着21世纪人类粮食安全的挑战,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共同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了“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①标准优质超级稻;②壮秧宽行超稀植;③安全持续超高产。  相似文献   

19.
粳稻田"小红稻"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粳稻田“小红稻”发生情况的调查和试验,探明了“小红稻”发生原因与水稻播栽方式、耕作方式、土壤质地等因素有关,并提出了通过合理轮耕换茬、科学选用水稻栽培方式、适时拔除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小红稻”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