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制家畜寄生性线虫病的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寄生性线虫病在家畜中普遍存在,分布广、感染率高、危害大。通常对这类寄生虫病的控制,都是采用化学药物驱虫。但长期使用驱虫药,对人畜及环境会产生严重的不良问题。从自然界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对家畜饲喂一定剂量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可有效的防制家畜寄生性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菌种袋作为玉米粒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对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进行批量培养,然后经孢子洗脱液将孢子洗脱后,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并在内蒙古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包头市萨拉齐、呼伦贝尔西旗等地养殖场共165头绵羊中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通过设立不同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进行驱虫试验,同时配合口服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在不同时间进行动物直肠采粪,对粪便进行第三期幼虫培养,然后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粪便中感染性幼虫的数量,评价捕食线虫性真菌临床应用模式效果。结果显示,将伊维菌素与D.flagrans冻干制剂联合应用于绵羊的寄生性线虫病防治,可使粪便中幼虫数量降低100%,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与驱虫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应用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家畜线虫病临床防控效果,值得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动物线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适应本地生存的候选捕食性真菌菌株,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采集的土壤进行筛选,采用土壤撒布法,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诱饵线虫对土壤中的捕食性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成功分离出具有捕食线虫功能的真菌1株。通过形态学观察,该菌捕食器官为黏性菌网,分生孢子无色,呈圆锥形,中央有一分隔,形态结构与节丛孢属相符。分子生物学分析显示,该分离株的ITS2基因序列与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的同源性为99%~100%,判定该菌为圆锥节丛孢菌的新疆分离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该菌株进行捕食线虫活力测定,结果发现该菌株在CMA培养基中对马圆形线虫三期幼虫的捕食率为97.47%,具有较强的捕食效率,可作为新疆地区动物线虫病生物防治工作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用嗜线虫真菌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嗜线虫真菌种类及其捕捉器官和国内外生物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国内外防治该病主要是用各种驱虫药物定期驱虫,由此造成寄生虫抗药性、动物组织残留药物、环境污染、线虫反复感染等诸多负作用。用线虫天敌嗜线虫真菌生物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实验室和野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嗜线虫真菌在通过动物胃肠道时能不被消化,从而保持活性,在粪便中能有效捕食营自由生活阶段的线虫幼虫,使放牧草场中感染性线虫幼虫明显减少,呈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文章重点介绍了嗜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对用嗜线虫真菌生物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食线虫真菌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食线虫真菌本身作为动物胃肠线虫的天敌而存在,它们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被发现。目前,利用食线虫真菌对动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已取得初步成果,论文介绍了食线虫真菌在家畜胃肠道线虫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对家畜寄生线虫的体内外杀虫试验和田间试验的现状。诸多研究表明,鞭式达丁屯氏菌(Duddingtonia flagrans )由于能通过动物的消化道,因而对控制家畜胃肠道线虫病最具应用潜力。建议今后在规模化生产生防制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使其尽快用于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7.
分剐采集马属动物(马、骡)、反刍动物(牛、羊)的新鲜粪便,进行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调查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分离到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做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上述家畜新鲜粪便中均分离出捕食线虫性真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但该菌株在不同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不同,马属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10.0%(骡粪:13.3%。马粪:6.7%);反刍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26.7%(牛粪:23.3%,羊粪:30.0%);总分出率为18.3%。  相似文献   

8.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菌株进行了临床杀家畜寄生性线虫幼虫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的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经口饲喂动物后,对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虫率分别可达96.3%(羊)、96.5%(牛)和97.4%(马)。说明少孢节丛孢菌菌株分生孢子可通过家畜消化道,并保持了其捕食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研究结果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驱虫剂能防止线虫对动物的侵害,但随着虫体耐药性的产生,人们不得不以增加药物剂量或治疗频数来取得防治效果,或不断寻求新药以克服业已产生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越来越注意食品的安全问题,造成各种化学驱虫剂的使用逐渐减少,有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化学驱虫药物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正在探讨应用真菌来抑制线虫的感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望成为生物防治线虫感染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捕食性结构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及其在0.4g/L玉米粉琼脂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菌丝在0.4g/L玉米粉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呈树枝形放射性生长,有的菌株还可以在0.4g/L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分生孢子位于垂直的分生孢子梗顶端或近顶端部,多数出现在菌丝的生长后期;厚垣孢子在菌丝上呈插入性生长,在老的培养基中容易发现,且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种类有关;捕食性结构在受到活线虫幼虫的刺激之后才会产生,而线虫虫卵与成虫并不能导致捕食性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线虫真菌的捕食机制和食线虫真菌防治线虫实践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从此文还可以看出,Arthrobotrys oliosopra和Duddingtonia flagrans两株真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食线虫真菌,且D.flagrans比A.oligosopra的捕食效果更好,研究者已把D.flagrans厚壁孢子制成片剂和团块,饲喂后,能显著减少羊的寄生性线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12.
马胃肠线虫危害严重 ,尤其是圆形线虫。过去控制大型线虫和小型线虫主要是使用驱虫药。由于广泛使用化学药物 ,抗药性在毛线虫普遍存在 ,主要是抗苯并咪唑。各种放牧的实践措施和机械化放牧卫生要求用于控制该病 ,但收效甚微。用食线虫真菌生物防治自由生活阶段的线虫 ,可能会改变和调节现存的防治方法。食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能减少反刍动物自由生活阶段的线虫已被一系列试验所证实。用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马的毛线虫和捕食反刍动物寄生线虫效果一致。D.flagrans用于生物防治动物寄生线虫有不容置疑的潜力。Larsen等 (…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的超微结构,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结果显示,少孢节丛孢菌属于隔膜类真菌,隔膜中央有孔,菌丝细胞一般呈长形竹节状;菌株的捕食器为黏性菌环和菌网,形成捕食器的菌丝细胞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营养菌丝,胞质中含有许多电子密集体,呈大小不等的黑色类圆形颗粒状,多数排列在捕食器菌丝细胞的边缘区域,这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器菌丝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捕食线虫性真菌对寄生性线虫的生物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自然界存在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对寄生性线虫进行防治是寄生虫生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各国生物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保存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存活情况及其不是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保存条件下,分别经过1周冷冻融化或2周反复冷冻融化,被保存的分生孢子接种于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能生长发育:在加入线虫第3期幼虫后,能生产捕食器,对虫体发挥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作为诱饵线虫,利用撒布分离法对新疆石河子地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分离,并对所分离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出了9株捕食线虫性真菌,其形态学符合少孢节丛孢菌.将分离株5.8S rDNA和ITS2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已知少孢节丛孢菌菌株的对比分析,证明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具有区域性特征,其捕食活性高于报道的菌株.分离出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当地菌株对以后家畜线虫病的生物防控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1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的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18S rDNA全基因序列为1769bp,在进化树上与同种国外分离株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1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4.7%。这与二者都具有捕食性结构—菌网的特点相一致。证实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性结构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种系发生有关。从少孢节丛孢菌3个分离菌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A.oligospora 1、A.oligospora2)的进化树及同源性来看。不同国家地区的丛孢菌属(Arthrobotrys)分离株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捕食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表面聚合物的性质及在捕食线虫过程中的作用,作者首先用氨基酸诱导产生大量捕食器(菌环和菌网)菌丝,然后分别应用5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溶液、2种酶和7种蛋白酶抑制剂处理捕食器表面聚合物,观察对捕食和致死线虫作用的影响,同时使用上述物质或溶液处理菌丝以确定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 mol.L-1LiCl溶液和链霉蛋白酶E可明显降低真菌的捕获线虫的能力;0.1 mol.L-1NaOH、SDS-巯基乙醇-尿素PBS溶液、1.5%(w/v)SDS除可抑制捕获虫体外,同时还抑制了真菌菌丝的生长;除菲啰啉外,其余6种酶抑制剂对真菌的黏附捕获作用无明显影响;但其中丝氨酸蛋白酶类抑制剂还可抑制真菌对线虫的致死作用;另外用酶抑制剂处理线虫后,对真菌的黏附捕获作用也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表面聚合物在黏附捕获线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为蛋白质或含蛋白质类物质;并间接证实黏附捕获阶段不需要蛋白酶参与,但其在致死线虫阶段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为阐明捕食性真菌作用机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器表面聚合物的生化性质与作用,建立一种高效的表面聚合物诱导与提取方法尤为关键。试验首先用大豆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在氨基酸诱导作用下,产生大量含捕食器菌丝,然后分别用了5种不同化学性质溶液提取表面聚合物,经透析和浓缩后,测定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及其对线虫幼虫的毒性作用,同时还进行了提取液对真菌菌丝生长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用5 mol/L LiCl溶液提取表面聚合物最为有效,其提取的表面聚合物溶液对线虫没有明显的杀线虫活性,但与捕食性真菌黏附捕获线虫过程密切相关;并通过比较源自含捕食器菌丝和普通营养菌丝的表面聚合物物质之间的差别,找到了参与黏附捕获线虫过程的物质,这为今后深入开展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表面聚合物的研究,进而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理想的生物防治捕食线虫性真菌菌株,达到利用自然天敌有效控制家畜寄生性线虫病的目的,作者利用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胞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分生孢子,测定分生孢子萌发后菌丝的生长速度、产孢能力及菌株对线虫幼虫的捕食率,筛选正突变株。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具有诱变少孢节丛孢菌的潜能,诱变后的1株少孢节丛孢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线虫幼虫的捕食率呈现出了正突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