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延边黄牛血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3头成年的延边黄牛母牛为试验动物(325±25)kg,采用3×3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红曲霉组、中药+红曲霉组。共分三期,每期12d,第12天于颈静脉采集血液,分别测定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结果表明,饲喂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白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IgG、IgA、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含量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食物蛋白浓度对王锦蛇生长和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食物蛋白浓度对王锦蛇(Elaphe carinata)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的影响,试验采用形态学测量、快速瑞氏吉姆萨染色和血清杀菌能力测定等方法,连续监测了8%、12%、16%、20%、24%蛋白浓度组王锦蛇进食0,8,16,24,32 d后其身体大小以及32天时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和血清杀菌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体重、重长比和尺度化的质量指数(SMI)均随进食进程而逐渐增加,16%和20%蛋白组的增幅最大,32天时达到最高值;体全长呈上升趋势,但各组有差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高值分别出现于12%、12%、24%、8%、24%蛋白组,最低值分别出现于8%、24%、8%、12%、12%、12%蛋白组,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无组间差异。24%蛋白组血清杀菌能力显著下降。说明进行规模化养殖时,16%~20%的蛋白浓度为最适阈值,且本试验采用的非损伤性采血技术可用于预判王锦蛇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对SD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检测仪器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体重约200 g,雌雄各半,屏障环境饲养,试验前禁食12 h,麻醉后采血,分别用实验动物专用血细胞分析仪与医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两种仪器分别检测的SD大鼠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浓度、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检测仪器对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检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100mg/kg、250mg/kg、500mg/kg的剂量连续灌服活化卵白蛋白5d,并在用药前后分别采血,测定嗜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结果表明,100mg/kg即可显著提高嗜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P<0.05),250mg/kg和500mg/kg可极显著提高嗜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P<0.01)。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状况及差异,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 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其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牛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白细胞、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处于居中水平;荷斯坦牛白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1);西荷杂种牛白细胞、游离甲状腺素、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荷斯坦牛血清钾离子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德系西门塔尔牛游离甲状腺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荷斯坦牛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西荷杂种牛抗病力和抗逆性较强,德系西门塔尔牛代谢旺盛,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初期肉兔血象指标与耐热时间的关系,为筛选肉兔耐热性候选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选取同期出生、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55只,随机分配在(21±1)℃适温和(38±1)℃高温环境中,记录每只兔的耐热时间,并在热应激起始(HS0)和8 h(HS8)时采集血液,测定血象指标及其变化(△HS)情况。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影响HS8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P0.01),显著影响白细胞计数(WBC)、LYMPH%、N/L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HS(P0.05),极显著影响血小板(PL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以及单核细胞计数(MONO#)的△HS(P0.01);HS0时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及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EO%、EO#以及MONO#可能是重要的耐热性评价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上海水牛生理生化指标含量,选取精神良好、健康的上海水牛犊牛(1岁内)、青年牛(1-2岁)、成年牛(3岁以上),测定了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结果显示,上海水牛的体重随月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的22项血液生理指标含量中,有10项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12项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RETIC)、白细胞(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测的18项血液生化指标含量中,有9项指标(血糖(GLU)、肌酐(CREA)、磷离子(PHOS)、钙离子(Ca)、总蛋白(TP)、球蛋白(GLO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胰淀粉酶(AMYL))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9项指标(尿素(UREA)、血尿素氮/肌酐比(BUN/CRE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ALB/GLOB)、碱性磷酸酶(ALK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RIG)、脂肪酶(LI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上海水牛的选种选育、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诊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清原马鹿、双阳梅花鹿及其杂交一代鹿的生理、生化指标,试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测定30头父本清原马鹿、30头母本双阳梅花鹿及其18头杂交一代鹿血液样本。结果表明:杂交一代鹿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数目、嗜碱性粒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肌酐与父本和母本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急性角膜结膜炎家兔血细胞和血清NO的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血清NO含量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等均较试验前有较大的升高(P〈0.05);血清NO含量变化与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变化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温度对14~35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6只初始体重基本一致的14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6组北京鸭分别饲养于6个人工气候环境控制舱内,舱内环境温度分别为20、22、24、26、28和30℃,相对湿度均为60%。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24、26、28和30℃组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20℃组(P<0.05),20、22、24、26和28℃组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30℃组(P<0.05),30℃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20、22、24、26和28℃组(P<0.05)。以料重比为评价指标,依据折线模型,14~35日龄北京鸭养殖环境温度的上限拐点温度为28℃。2)26、28、30℃组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4℃组(P<0.05),28、30℃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高于20、22、26℃组(P<0.05),30℃组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20、22、24、26和28℃组(P<0.05)。24℃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28、30℃组(P<0.05),24℃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8、30℃组的血浆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20、22、24、26℃组(P<0.05)。3)30℃组的血液红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0℃组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0、22、24℃组(P<0.05),30℃组的血液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20、22、24、26℃组(P<0.05),24、26、28、30℃组的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20、22℃组(P<0.05)。由此可见,环境温度过高可降低14~35日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影响血液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北京鸭养殖温度的上限拐点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添加纳米硒对岢岚绒山羊妊娠母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纳米硒对岢岚绒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年龄相近的母山羊10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喂以基础日粮(C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mg/kg纳米硒(Se组),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妊娠期绒山羊日粮中添加硒后,Se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C组(P<0.05);Se组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C组(P<0.05),说明日粮添加硒可改变妊娠母羊的免疫细胞的比例,使免疫功能增强.妊娠期绒山羊日粮中添加硒后,Se组的血清球蛋白(GL0)、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显著高于C组(P<0.05),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冬氨酸(ASP)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断奶仔猪,分为对照组、LPS组、LPS+0.5%ASP组(0.5%ASP)、LPS+1.0%ASP组(1.0%ASP)。结果表明:0.5%和1.0%ASP可缓解LPS刺激导致的日增重的降低(P<0.05);注射LPS 4 h后,0.5%或1.0%ASP可显著缓解LPS刺激导致的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数量的降低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增加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GB)浓度(P<0.05);注射LPS 24 h后,0.5%和1.0%ASP可显著缓解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和淋巴细胞比例的降低(P<0.05);0.5%或1.0%ASP可显著缓解LPS刺激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血糖的升高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降低(P<0.05)。结果显示,ASP缓解了LPS刺激所导致的生长抑制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纪炳纯  赵忠芳 《猪业科学》2002,19(10):27-29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前与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尖吻蝮(Deinagkistradon aultus)、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和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试验采用wright染色法对4种蛇类的血细胞染色,用lieca显微镜拍照、测量、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种蛇的红细胞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类的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含量都很丰富,而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含量少,在短尾腹、银环蛇中未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尖吻蝮的血栓细胞最大且与其他3种蛇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弓形虫感染猫的炎症反应,试验选取年龄为0.5~2岁、未感染和感染弓形虫的家猫(未感染组和感染组)各25只,静脉采血后,测定两组的血液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群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群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肝肾功能[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肌酐(CRE)和尿素(U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血清抗氧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血液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群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P<0.05),中间细胞群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AST、ALT活性及CRE、U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IL-2和IL-10含...  相似文献   

17.
舍饲与放牧条件对绒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0只舍饲和30只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可知.与舍饲组的绒山羊相比:放牧组绒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显著提高(P<0.05);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较高,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CD4 分子含量较高(P<0.05),CD8 分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CD4 /CD8 比值有极显著提高(P<0.01);E-C3bRR花环率和E-ICR花环率都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均差异显著(P<0.05),而杆状核和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数差异均极显著(P<0.01);除白蛋白差异不显著外,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强于舍饲条件下的绒山头.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21,(5)
对内江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选择1~3月龄猪27头(9公18母)、成年猪(2岁余)28头(6公22母)采集血液检测19项生理指标和12项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细胞数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无差异,而血小板与白细胞数高于成年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白细胞成分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上升趋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呈下降趋势,嗜碱性粒细胞数呈下降趋势,但中性粒细胞数保持稳定。生化指标中未成年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高于成年组,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低于成年组,其他指标变化不大。此研究为建立地方品种内江猪的生理生化数据库与标准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取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只,试验组用98%酒精滴眼,于实验前、实验后(24、72、120 h)计数血细胞和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血清NO含量、红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等均较对照组有较大的升高,血清NO含量与红细胞总数(r=0.870,P<0.05)、白细胞总数(r=0.923,P<0.01)及嗜中性粒细胞数(r=0.936,P<0.01)呈正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无相关性,表明急性角膜结膜炎兔血细胞数和血清NO水平升高与炎症的发展和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生长牛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8月龄健康的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生长牛40头,平均体重(151.87±6.25)k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其中公牛4头,母牛6头。对照组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每头添加100、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17%(P0.05)、12.26%(P0.05)和11.35%(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牛的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显著提高,提高了血液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降低了血液中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P0.05),1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组显著提高血钙含量和钙/磷比,显著降低血液谷丙转氨酶含量,提高了血液碱性磷酸酶、血糖和球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血液尿素氮、肌酐和磷含量(P0.05)。总之,生长牛日粮中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可显著提高日增重、血液淋巴细胞计数、血钙含量和钙/磷,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添加水平为每头200 mL/d沼泽红假单胞菌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