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了加快山东两熟高效技术模式的升级,在宜棉区及次宜棉区重构粮(食)经(作)饲(料)三元结构,探索能保持粮棉产业安全、优化棉饲生态、实现棉蒜高效的系列绿色轮作棉花生产新模式,为本省“十四五”棉花产业绿色高效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实践基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简要梳理近年来全国棉花生产新格局下的山东植棉变化及区域进一步集中的棉花产业结构特点。基于保障粮食安全与山东农业、产业特色优势,统筹生态区域布局,提出通过发展高品质短季棉及高效技术产业化应用,建立绿色高效耕作制度,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实现山东棉花生产稳定与棉花高质量供给的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短季棉种子是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基础.在分析棉花种子质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短季棉种子优质高产绿色生产技术,为短季棉种子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种植模式及该模式下棉花适宜播期、密度、各生育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黄河流域盐碱地、旱薄地熟制单一、生态系统脆弱、肥药膜用量大、农田面源污染日益加重等系列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在鲁西北、鲁北等传统一熟制棉区创建了短季棉与饲用小黑麦两熟接茬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该模式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试验示范系统分析了该模式的产量和效益优势,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当前黄河三角洲和鲁西北地区植棉缩减的趋势,促进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综合了山东省三大棉花产区(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开展麦(蒜、饲)后直播短季棉轻简化栽培模式示范和推广的实践成果;分析了山东省发展直播短季棉轻简化栽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潜力;探讨了在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因地制宜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成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黄寅虎 《作物研究》1992,6(3):37-39
益阳地区1988年提出开辟稻田三季杂种优势(即杂交油菜、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利用的新领域)到1990年三年全区累计种植面积22.3万亩。其中,秦油2号平均亩产135.2 kg,杂交早稻平均亩产485.6kg,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98.7kg.其技术要点为:优化组合配套,采用“双两大”加小苗喷施多效唑,适时适量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管理,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7.
随着甘蔗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费工费时的传统甘蔗生产技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耿马甘蔗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而甘蔗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生产投入成本高、宜机化程度低、地膜回收难、蔗叶利用率低等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加快绿色轻简高效物资研发、提高蔗叶蔗梢资源化利用和加强技术标准宣传与培训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建湖县全面推进高效农业突破年活动,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也全面启动,这将是进一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必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使建湖县现代高效农业能够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现代高效农业特征,结合建湖县实际,要使现代高效农业科学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就应该把这项工作与县域农业实际结合起来,与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名优茶加工采用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不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茶叶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余姚名优茶加工全部采用了茶叶机械,瀑布仙茗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要实现连续化生产则是余姚名优茶加工的瓶颈问题和需要探索的课题。为此,依托良好的惠农政策,余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进行名优茶加工连续化机械的研制,大力提高了茶叶机械的科技水平,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湘K6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6012于2016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中80号。本文介绍了新陆中8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K4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K4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等。  相似文献   

15.
2014―2015年按照《安徽省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方案》,在安徽省沿江、江淮丘陵和淮北的8个试点设置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25个参试短季棉品种的性状总体表现:平均皮棉单产为1 026.0 kg·hm-2,与春棉相比产量偏低;平均生育期为113 d,苗期生育进程快,现蕾提早22 d;总体抗病性较差,平均枯萎病病指为15.2,黄萎病病指为37.6,属耐枯萎病、感黄萎病级别;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1,马克隆值4.8,未达到纤维长度、比强度“双30”的标准。分析了晋级区域试验的短季棉品种综合性状,对短季棉育种目标和审定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德棉15号的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阿克苏垦区的优质棉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陆中80、新陆中54、国审A9-9、DJ09520、J206-5、新陆中66、新陆中76、新陆中73和新陆中75的籽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和整齐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质棉品种综合性状排序为DJ09520>新陆中66>新陆中80>新陆中76>新陆中75>J206-5>国审A9-9>新陆中73>新陆中54。  相似文献   

18.
建立适合双子叶植物幼苗和幼嫩枝条高效嫁接方法,解决转基因植株、体细胞再生植株、茎尖培养植株等无菌苗直接定植困难问题。首次将"Y型"劈接法嫁接技术用于棉花组培再生植株的嫁接,详细介绍了操作过程和实用技巧。本研究采用合接法、贴接法、切接法、常规劈接法、插皮接法、嵌合法6种已报道嫁接方法与新建立的"Y型"劈接法进行棉花嫁接比较试验及不同嫁接时期成活率及生长速率的比较试验。另外,将"Y型"劈接法在其他双子叶植物中也进行了嫁接试验。结果表明,"Y型"劈接法嫁接棉苗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2%以上,适合嫁接的砧木使用时间较长(16片真叶均可),此嫁接方法操作简便、砧木与接穗固定方便且愈合快,嫁接速度快,对环境的温、湿度无需严格控制,应用广泛。此技术体系可整年用于棉花转基因苗和组培苗的嫁接,突破了苗木一般在春季进行嫁接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早熟高产棉花新品种——新陆早60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熟高产棉花新品种新陆早60号(原代号金垦1042)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9843选系做母本,以316选系做父本,通过南繁加代,经过多年的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10—2012年先后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新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早熟组),通过区域试验和多点示范,综合表现早熟、丰产、吐絮集中畅快、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好,且适合机械化采收。2013年6月通过新疆棉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13年3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