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体重变化的灰色模型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猪业科学》2002,19(6):27-28
探讨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体重变化的规律、方法: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大鼠体重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GM(1,1)模型对3组实验鼠体重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结果可靠.结论:GM(1,1)模型可用于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体重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乐果(Dimethoate)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探讨乐果中毒的氧化应激机制.将24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以0、1、6、30 mg/kg体质量剂量灌服乐果,连续灌服30 d后,测定血浆和肝脏胆碱酯酶(ChE)活性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乐果染毒后大鼠血浆和肝脏ChE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大鼠肝脏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GSH-Px、CAT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各染毒组肝脏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凋亡等.结果表明.大鼠乐果持续染毒可以诱导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并导致肝脏结构损伤,说明氧化应激在乐果的肝脏毒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环磷酰胺对SD大鼠围产期的毒性及毒性与剂量的相关性,取健康受孕SD大鼠10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环磷酰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孕鼠不少于20只,皮下注射给药,观察临床表现,测定毒性。结果表明,环磷酰胺低、中、高各剂量组对大鼠围产期都有明显毒性作用,随环磷酰胺给药剂量增加,毒性作用增强,药物剂量与毒性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兽药喹烯酮亚慢性经口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新兽药喹烯酮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SD大鼠连续6个月经口染毒,剂量分别为32.8、164、820 mg/(kg bw·d),观察染毒期间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和进食量,于染毒第3和第6个月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测,取染毒第6个月大鼠的尿分析尿常规指标;染毒结束时处死全部实验动物,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分析喹烯酮对脏器的损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820 mg/(kg bw·d)剂量组雄、雌性动物分别有2、3只死亡,且动物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脑、肺、肝、脾等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及雄性动物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胆管增生;164 mg/(kg bw·d)剂量组雄性大鼠肝、脾、睾丸和雌性大鼠脑、心、肝脏的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新兽药喹烯酮对大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32.8 mg/(kg bw·d).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方式改善高原低压、低氧导致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探索菌群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将生活在海拔3 200 m的高原鼠兔肠道菌群移植到Sprague-Dawley (SD)大鼠体内,然后转移SD大鼠至低压氧舱(模拟6 000 m海拔)中饲养30 d,再进行肺动脉压肠道菌群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FMT可显著降低SD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提高SD大鼠的日增重,并且降低大鼠的日采食量。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移植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显著,特别是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综上所述,高原鼠兔对SD大鼠的菌群移植有效地改变了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降低了肺动脉压,且改善了大鼠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灌胃给药法进行米尔贝肟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试验大鼠对米尔贝肟的毒性反应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米尔贝肟对SD大鼠具有雄雌差异性,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002、1131 mg/kg·BW.大鼠急性中毒4h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立毛、精神委靡、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肝脏中央静脉淤血,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颗粒变性;肺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消化道黏膜上皮颗粒变性、坏死;脾脏淤血;大脑皮层血管炎症细胞浸润,边缘空泡化.根据WHO外源性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米尔贝肟属低毒化学物.米尔贝肟急性中毒后会广泛损害大鼠肝、肺、肾和肠等多种组织器官,甚至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的变性坏死,并可对神经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用家蚕蛹表达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口服药物。试验评价了猕猴、大鼠和小鼠口服rhGM-CSF毒性情况,包括遗传毒性、单剂量和重复剂量的全身毒性以及生殖毒性。毒理学试验显示:静脉给药在NIH小鼠中最大耐受剂量为3 300μg/kg,LD50为2 020μg/kg,在SD大鼠中LD50为3 660μg/kg。在猕猴和大鼠的重复剂量毒性试验结果中显示:口服rhGM-CSF后,除了雌性SD大鼠的血糖含量外,其余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量以及血细胞凝集等都正常。雌性大鼠每天口服剂量为1 250μg/kg时,给药后血糖浓度显著增加(P<0.001),但在恢复期间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微核实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埃姆斯测验法都表明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服用rhGM-CSF均未见遗传毒性,普通的生殖毒性试验和围产期及致畸敏感期的毒性试验均未见异常现象,表明口服rhGM-CSF无明显生殖毒性。临床前毒性试验表明口服超过临床剂量10倍的rhGM-CSF与严重的慢性中毒没有联系,其在药理学有效剂量的范围内是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兽用中草药制剂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指导原则,用昆明小白鼠按最大给药量40 g(生药)/kg对鸡球虫病兽用中草药制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MTD),均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在此基础上,用大鼠(SD品系)按10、5、2 g/kg设高、中、低3个给药剂量组,以检测其毒性。在连续灌药5周后,对其凝血系统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各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等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除Cr具有一定的差异外,其他未见异常,各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在不同给药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且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推测无明显毒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肃棘豆对SD大鼠组织损伤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剂量甘肃棘豆对大鼠不同组织的病理学损伤,试验将1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4组,每组4只,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试验Ⅰ~Ⅲ组,分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J~Ⅱ组分别饲喂含15%,30%,45%甘肃棘豆的混合日粮,期间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采集脑、肝脏、肾脏、脾脏,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甘肃棘豆能引起SD大鼠脑组织部分神经细胞肿胀、树突变短或消失、胞浆空泡化、且HE染色变淡;小脑浦肯野细胞、脑干网状结构、肾脏、肝脏、脾脏等多种组织出现以空泡变性为特征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甘肃棘豆对SD大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较长期摄入清营颗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选用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4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体重的清营颗粒,连续给药30d。结果显示,10、20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采食量、个别血液学指标及脏体比有一定影响,但未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此外,5g/kg体重的清营颗粒对大鼠未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综上所述,清营颗粒对大鼠的无毒作用剂量(NOEL)为5 g/kg体重。  相似文献   

11.
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体重变化的灰色模型及其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体重变化的规律、方法: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大鼠体重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GM(1,1)模型对3组实验鼠体重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结果可靠。结论:GM(1,1)模型可用于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体重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清洁级成年SD大鼠肝脏自发病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选取3 000只清洁级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取肝脏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清洁级成年SD大鼠肝脏的自发病理变化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肝窦扩张、灶性坏死、肝内胆管增生、囊肿、肝细胞癌等,自发病理变化无性别差异(P>0.05).研究结果丰富了清洁级成年SD大鼠肝脏自发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旨在考察西潘莲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亚慢毒性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不同浓度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西番莲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西番莲颗粒以3.3、1.65、0.825g/kg的剂量对SD大鼠连续灌胃4周,并观察其生理状况及其体重变化情况,在第4周周末对大鼠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西番莲颗粒各剂量组均不引起小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剂量为16.5g/kg体重;在对大鼠的亚慢毒性试验中,连续给药期间未见大鼠有不良反应,试验组大鼠在增重、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或均在95%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在各脏器未发现异常组织病理学变化。说明受试药物西番莲颗粒实际无毒,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疏花蔷薇果提取物(FRLE)对小鼠急性毒性及大鼠亚慢性毒性的作用,评价FRLE的安全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选取不同水平FRLE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低、中、高FRLE组SD大鼠分别灌胃1.5、3.0、6.0 g/kg FRLE,空白组SD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观察大鼠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FRLE对小鼠的LD50大于66.7 g/kg,MTD为60 g/kg;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无明显异常反应,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各脏器组织未发现病理学异常。研究表明,FRLE属无毒级,大鼠长期服用未发生毒性反应,药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苦马豆素(SW)对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SW对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损伤,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神经网络减少且部分断裂;细胞表面粗糙,可见大量突起的小泡;细胞核出现浓缩、碎裂及新月形变化;随攻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凋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SW能诱导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这可能是SW导致动物神经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ET)对大鼠肝脏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尾静脉注射ET,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无热源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于注射后3h、4h、8h、12 h各迫杀6只,采集肝脏分别用于Fas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大鼠Fas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呈上升趋势.该结果表明,ET能够有效上调大鼠肝细胞Fa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环境水平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对哺乳动物肾上腺的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青春期SD大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的试验组[0.5、5、50μg/(kg·BW)]和1个对照组[0μg/(kg·BW)]。每3 d灌胃1次,暴露54 d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并处死大鼠,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SD大鼠肾上腺组织学变化特点。[结果]对照组SD大鼠肾上腺组织结构正常,皮质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内细胞结构正常,胞核明显;髓质部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排列不规则,索间有血窦。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内细胞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中剂量组肾上腺球状带稍变薄,束状带和髓质细胞的胞核固缩、胞质溶解,间质组织轻微出血。高剂量组球状带细胞显著减少,与束状带界限不清,束状带细胞和髓质部细胞胞核固缩,胞质溶解现象加重,呈现细胞空泡化现象,间质组织增厚且出血现象明显。[结论]证实了一定剂量的TPT对SD大鼠肾上腺组织结构具有一定损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该结果为研究TPT对哺乳动物内分泌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根据国家《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指导原则》,对建立的防治禽小肠球虫病中草药组方药物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鼠最大给药剂量(MTD)为40g/kg(生药),且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大鼠(SD品系)按8g/kg、4g/kg、2g/kg3个高、中、低给药剂量连续灌药35d,试验大鼠的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大鼠凝血系统、血液生化主要检测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均未见显著异常,且与各剂量组的给药变化及剂量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及相关性。从而推测,本试验用中草药组方药物无毒理学意义,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胺对雌性Wistar大鼠的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melamine,MA)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4550mg/(kg.bw),急性毒性属于低毒物质。为证实和客观评价其慢性毒性,以每千克饲料500、1000和2000mgMA/kg饲料的剂量对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进行了6个月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雌性Wistar大鼠肾、肝和膀胱均有不同程度地功能异常和器质性病变;血液ALT、AST、CRE和UA等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肾、肝和膀胱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地病理变化或损伤;每千克饲料2000mgMA/kg饲料的剂量能够抑制大鼠生长和采食,肾病理变化显著,出现结石;染毒组大鼠脾脏、骨髓等未见病变;MA对大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应小于(35.7±15.4)mg/(kg.bw.d)。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培育卷毛突变大鼠近交系,用遗传测交试验分析其遗传表型和规律,同时对其皮肤组织学特征、电解质和生化、血常规、主要脏器指数及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突变大鼠的卷毛性状呈半显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卷毛大鼠毛囊弯曲,排列紊乱;血清电解质和生化、血常规与Sprague-Daw SD大鼠有一定的差异;中期生长发育与SD大鼠有差别,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小于SD大鼠.结果表明卷毛近交系大鼠其表型特征明确,遗传方式清楚,生物学特性有别于SD大鼠,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