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仔猪持续腹泻、消瘦死亡的原因,对送检的2头典型发病仔猪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仔猪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水样腹泻,呕吐,消瘦直至死亡;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肠道充气肿胀;细菌分离鉴定为葡萄球菌,该分离菌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安普霉素、泰乐菌素高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拉定、替米考星、硫酸粘杆菌素耐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该猪场的发病仔猪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建议使用高敏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的病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嵴病毒(PKV)。这4种病毒均能引起猪的肠道传染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脱水和仔猪的高死亡率,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其中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100%~([1])。这4种病原所致腹泻其临床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4.
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肠道病毒9型(PEV-9)、猪嵴病毒(PKV)的三重RT-PCR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根据GenBank中PEDV和PKV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参照文献合成1对PEV-9引物,在同一体系进行RT-PCR扩增,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灵敏度、特异性等进行优化,应用该法对采自四川省6个猪场4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引物量分别为PEDV 0.5μL、PEV-9 0.25μL、PKV0.25μL,退火温度为55℃时扩增效果最理想;本方法最低检测量分别为PEDV 5.97pg、PEV-9 0.11pg、PKV0.74pg;用该方法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萨佩罗病毒、猪博卡病毒、猪环曲病毒、猪源大肠杆菌、猪源沙门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和空肠弯曲杆菌等病原进行RT-PCR扩增时,均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出现。对46份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EDV感染率为76.1%、PEV-9为73.9%、PKV为39.1%,3种病原在同一样本检出率达29.1%,表明存在混合感染或协同致病的可能;与单项RT-PCR法相比,阳性样本的检出符合率均在91%以上,表明该方法具较高可信度。建立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3种猪腹泻病毒性病原,为病原学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2020年11月,河北某养殖场初生仔猪发生呕吐、腹泻,为了确定其病因,对该场发病仔猪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剖检、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和细菌学诊断,初步判定该场仔猪发生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许吉秋 《养猪》2019,(1):97-99
湖南汨罗市某规模猪场从2018年1月下旬开始出现产房仔猪和保育猪腹泻,产房内10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22年4月中旬,湖南永州某猪场暴发一例仔猪腹泻病例,且发病仔猪死亡率较高,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观察病猪临床症状,经过病理剖检,并采集肠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常见腹泻相关病原PCR检测,确定该病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系列防控措施,该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2022年8月中旬,湖南永州某猪场暴发仔猪腹泻病例,发病仔猪死亡率较高,常规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观察病猪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并采集肠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常见腹泻相关病原分子检测,确定该病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引起;进一步扩增并分析PEDV S1和PoRV VP7基因序列发现该场流行的PEDV毒株为变异株,PoRV毒株属于G9型。其后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系列防控措施,经过科学防治,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大庆某猪场发生一起以2~7日龄哺乳仔猪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为30%,死亡率达50%以上,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畜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对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头孢噻呋钠、硫酸头孢喹肟和多黏菌素B对大肠杆菌高度敏感,而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有一定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5)
2016年3月四川九寨沟某藏香猪养殖基地出现10余例仔猪死亡案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水样稀便及消瘦,病程短,病死率高,呈典型病毒病症状。剖解发现小肠大面积充气,肠壁明显变薄,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肾脏有大量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充血肿大。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RT-PCR、PCR检测,结果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5)
为诊治某规模猪场一例新生仔猪严重腹泻,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RT-PCR检测、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链球菌(S.S)混合感染。通过对症用药治疗,结合后续免疫接种、生物安全防范、精细化饲养管理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为临床PEDV与S.S混合感染提供了有效防制方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1月,湖南郴州某规模化猪场发生2~3日龄仔猪呕吐、腹泻为主的疫情,发病率70%,死亡率80%,为确定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从发病猪群中采集2头病死猪的小肠、肺脏、淋巴结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蓝耳病均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均为阴性。测序分析显示所检测到的猪蓝耳病病毒与JXA1毒株高度同源,为高致病性毒株,检测到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变异毒株,隶属于GⅡ-b群。综合分析,引起此次新生仔猪大批死亡系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3日,东北检测服务中心接到齐齐哈尔某猪场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病例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某猪场300头基础母猪,母猪产前7 d上产床,产前母猪有个别出现便秘,经过饲喂微生态制剂有所好转,母猪产仔期间产房保温箱温度为29℃,仔猪出生后1~2 d表现正常,3~6 d相继发生呕吐、腹泻,死亡率高达  相似文献   

14.
1 猪场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某猪场保育猪200头,60日龄左右.发病初期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卧地不起、呕吐、拉白色稀便,后期病猪逐渐消瘦,发烧40.5℃,拉黄色黏稠粪便,最后脱水死亡,先后发病60多头. 2 剖检变化 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肺间质增宽,肺门淋巴结出血肿大,肺无弹性,呈橡皮状.脾头肿大,脾脏边...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4)
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病情和临床症状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母猪高烧以及繁殖障碍,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仔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病症状,死亡率可达100%[1]。该病最早由荷兰学者在1987年报道[2],并于1991年由荷兰学者首先分离报道,并将毒株命名为Lelystad Virus(LV),随后美国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0月8日,河北省某产房仔猪和母猪均出现严重腹泻症状,为了查明仔猪与母猪严重腹泻的原因,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学检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群为猪轮状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经过治疗,两周后回访腹泻疫情得到明显控制,新生仔猪没有再出现腹泻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正2017年1月贵州省某猪场的新生仔猪出现精神沉郁、消瘦、水样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了解该猪场的疫病感染状况,根据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法,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伪狂犬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笔者就本病例诊治过程做出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类似病例诊断做出一定的实践参考。1发病情况该猪场存栏猪约1 500头,2016年12月下旬3日龄左右哺乳仔猪约20%  相似文献   

19.
猪蓝耳病病毒与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流行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蓝耳病猪和猪流行性腹泻在近些年广泛流行,均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工作实际,对近几年关于猪混合感染蓝耳病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简单介绍。猪蓝耳病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相对较低,但混合感染情况在未来几年可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某猪场初生仔猪腹泻的病因,应用PCR、核酸序列分析、细菌分离鉴定以及动物试验等方法,对该病例进行了实验室诊断。从病仔猪的肠道及其内容物中检测到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N蛋白基因,该基因片段与近年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的同一性在99%以上。同时从病猪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了致病性大肠杆菌,该分离株具有一般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点,但产生H_2S,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大肠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处于同一分支。BALB/c小鼠(n=8)经腹腔感染分离菌株5 h开始死亡,至感染后20 h,感染小鼠全部死亡。此外,该大肠杆菌分离株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介,而对其他常用的多种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复方新诺明等多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