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
介绍了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地理分布、寄主、为害情况及传播途径,并结合上述特点对该病毒入侵辽宁省的潜在风险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对外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根据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得到特异性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MCM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并对其灵敏度与特异性进行了研究。该方法针对2个不同来源的毒株均能得到典型扩增曲线,而没有从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玉米粗缩病毒和玉米矮花叶病毒的RNA得到扩增曲线,表明引物与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针对玉米褪绿斑驳病毒RNA不同稀释度样品,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低限达到10-5稀释度,检测灵敏度要比普通RT-PCR高出100倍。因此,本研究建立的MCMV实时荧光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快速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入侵损失指标体系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是我国进境检疫性病毒,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中根据科学性、系统优化、通用可比及实用性原则,结合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特点,系统构建了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损失评判指标体系,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并对其在我国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初步评估,经估算,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对我国造成的潜在直接经济损失达140.95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部分病毒复合侵染导致玉米致死性坏死病。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预测了MCMV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显示,MCMV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大洋洲东部局部地区,亚洲、非洲、北美洲的南部地区,南美洲的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对MCMV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夏威夷商品苗圃自然感染玉米退绿斑驳病毒 MCMV 的玉米病株上收获种子,在内布拉斯加州测定 MCMV.用播种后14天的幼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症状学和机械传播观察,由三家种子公司提供的25批长出的42000株玉米中,有27株发病,从而证实了MCMV 可通过种子传毒.本文还分析了与种子传毒有关的几个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对我国玉米生产的经济损失,通过收集、整理玉米产量、种植面积、市场价格以及MCMV潜在地理分布、危害和防控等相关数据,基于随机模型利用@RISK软件分别预测MCMV在不防控和防控场景下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在不防控场景下, MCMV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329.44亿~508.96亿元;而在防控场景下, MCMV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51.62亿~76.23亿元,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的90%置信区间为278.38亿~437.93亿元。说明MCMV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检疫阻截防控工作,保障我国玉米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的潜在分布范围,基于MCMV的全球分布数据,筛选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MCMV在历史(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年)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值为0.941,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历史气候条件下, MCMV在全球具有广泛的适生范围,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均存在适生区;在我国其适生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地区,总适生区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1.62%。未来气候情景下, MCMV在全球的适生性有所降低,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适生范围仍较为广泛;未来气候变化虽不利于MCMV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但可能更利于其在欧洲生存。MCMV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广,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均存在高适生区,因此建议进境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检测,严防MCMV传入;内检部门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信号途径在玉米响应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mottle virus, MCMV)侵染中的作用,利用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 (methyl jasmonate, MeJA)方法,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以及玉米原生质体过表达探究JA信号途径是否参与玉米抗MCMV侵染。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 MCMV在外源喷施MeJA的玉米植株上引起的褪绿和花叶症状明显减轻, MCMV基因组RNA积累水平下降了69%,外壳蛋白 (coat protein, CP)积累水平下降了43%,表明MeJA处理提升了玉米植株对MCMV的抗性。在沉默JA信号途径抑制基因 ZmJAZ5的玉米植株上,相比于对照植株, MCMV引起的褪绿及花叶症状也明显减轻, MCMV的基因组RNA积累水平下降了71%, CP积累水平下降了56%。在玉米原生质体中过表达ZmJAZ5后,与对照相比, MCMV基因组RNA积累水平上升了1.58倍, CP积累水平上升了1.34倍。表明JA信号途径在玉米抵抗MCMV侵染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境玉米种子携带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mported maize seeds were planted in a quarantine greenhouse and two seedlings with chlorotic mottle symptoms were observed. The 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seedlings reacted positively with antibody against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 The positive sampl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by RT-PCR method and the 711 bp size target bands were amplified specifically. The similarity range of nucleotide sequence of both RT-PCR product and six MCMV coat protein genes was 97%-99%.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was 97.88%-99.89%.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virus was identified as MCMV.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CMV was intercepted from imported maize seeds. 相似文献
12.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重要检疫性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一直威胁玉米生产,为预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本研究以玉米可能携带的MDMV为目标,根据MD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保守基因序列,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设计了3对RPA引物,筛选并优化了反应体系,建立了MDMV的快速检测方法,最终的RPA反应体系中引物终浓度为0.4 μmol/L,反应温度为42℃,反应时间为20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MDMV,对MDMV CP阳性质粒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5拷贝/μL(≈369 fg/μL),高于RT-PCR的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玉米种子或植株中携带MDM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Plum pox virus (PPV)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viral pathogens infecting stone fruit trees worldwide. As PPV causes a viral disease that requires...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PCR点突变的方法,对豇豆退绿斑驳病毒(CCMV) RNA3的cDNA克隆进行突变,突变体TP7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Sal I酶切点;TP8是在3a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Bam H I酶切点;AG 1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后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Not I酶切点。TP7、TP8、AG1体外转录产物分别与CCMV RNA1、RNA2的c DNA克隆的体外转录产物混和后接种豇豆,结果表明,接种后第6 d TP7植株首先表现出症状,9d后TP8、AG1和野生型CCMV接种的植株表现出症状,TP7的症状发展最快。
采用TP7、TP8、AG1接种20 d的毒源植株,按TP7+TP8、TP7+AG1、TP8+AG1等量混合汁液接种豇豆,接种20 d,通过RT-PCR分析接种植物,在TP7+TP8和TP7+AG1混合侵染中,TP7在混合侵染中占优势,在TP8+AG1的混合侵染中,TP8和AG1的种群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采用TP7、TP8、AG1接种20 d的毒源植株,按TP7+TP8、TP7+AG1、TP8+AG1等量混合汁液接种豇豆,接种20 d,通过RT-PCR分析接种植物,在TP7+TP8和TP7+AG1混合侵染中,TP7在混合侵染中占优势,在TP8+AG1的混合侵染中,TP8和AG1的种群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5.
RT-LAMP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是我国对外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BPMV检测方法。根据BPMV外壳蛋白编码基因上的8个位点,共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RT-LAMP扩增得到特征性的瀑布状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引物对BPM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RT-LAMP比RT-PCR灵敏度高1 000倍。该方法无需特殊的试剂和设备,只需在水浴锅中60℃等温扩增,整个检测周期约2~2.5 h,适合BPMV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