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慢性热应激对肉鸡胸肌肌肉品质的影响及甜菜碱的缓解作用,试验选择1日龄肉鸡60只,随机分为3组,预饲1周后,对照组按正常标准饲养,热应激组和甜菜碱组饲养温度为(32±1)℃,分别饮用自来水和0.2%的甜菜碱水溶液,于肉鸡28,35日龄时进行胸部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28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热应激组红度值、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滴水损失、剪切力极显著升高(P0.01);与热应激组比较,甜菜碱组红度值、滴水损失极显著升高(P0.01)。35日龄时,与对照组比较,热应激组剪切力极显著升高(P0.01),红度值、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热应激组比较,甜菜碱组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滴水损失与剪切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饮水中添加0.2%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肉鸡胸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蒜素对热应激肉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试验将240只23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大蒜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大蒜组,隔日测定股动脉压、红细胞比容及心脏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常温大蒜组的平均股动脉压在第4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5或P0.01),红细胞比容在第8天开始极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热应激大蒜素组的平均股动脉压在第4天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1),而在第12天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红细胞比容在第6天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1),第12天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1)。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冷刺激时间对肉鸡行为指标的影响,试验从22~42日龄对随机选取的120只AA商品肉鸡从冷刺激时间角度施加低温刺激,试验组(Ⅰ、Ⅱ、Ⅲ组)冷刺激时间分别为1、3和6 h,冷刺激温度比对照组降低3℃,冷刺激结束后鸡仍然在正常的饲养温度条件下饲养。通过行为方面来鉴定肉鸡低温刺激的效果,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刺激手段。行为指标主要包括趴卧、采食、站立、饮水、走动和修饰等。结果:冷刺激时间对采食和趴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修饰、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冷刺激时间影响AA肉鸡的采食和趴卧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行为学方法研究大棚饲养条件下风扇降温和水帘降温以及舍饲、35日龄开放运动场、70日龄开放运动场对黄羽肉鸡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运动、觅食、攻击、休息、沙浴,栖架10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帘降温组鸡群采食和修饰行为的百分比极显著高于风扇降温组(P〈0.01);而饮水、站立和觅食行为的百分比则极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P〈0.01);沙浴行为百分比也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P〈0.05),其他的行为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2)放养措施可以极显著增加鸡群的采食、饮水、修饰、运动、觅食、休息以及沙浴等7种行为的百分比(P〈0.01),极显著降低鸡群的栖架行为及站立行为的百分比(P〈0.01);其他的行为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时间放养措施显著影响肉鸡采食、饮水、站立、修饰、觅食和沙浴行为百分比,上述6种行为指标可作为评价黄羽肉鸡福利养殖水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甜菜碱研究其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70只14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常温组、热应激组,常温+0.1%甜菜碱组、热应激+0.1%甜菜碱组、热应激+0.2%甜菜碱、热应激+0.4%甜菜碱组。热应激肉鸡饲养在(32±1)℃的高温环境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甜菜碱可极显著增加28~42日龄热应激肉鸡的体重(P<0.01),极显著降低22~35日龄肉鸡料重比(P<0.01);2)除添加0.1%和0.2%甜菜碱饲粮对28日龄热应激肉鸡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和添加0.1%甜菜碱对35日龄热应激肉鸡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外,不同浓度的甜菜碱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8、35、42日龄热应激肉鸡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3)饲粮添加甜菜碱极显著提高了28、35、42日龄热应激肉鸡盲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1)。由此可见,热应激状态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改善AA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十二指肠消化酶的活性,维持盲肠内微生物区系平衡,从而减轻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热应激对肉鸡肾脏功能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缓解作用,试验选择健康雏鸡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热应激+NAC组,每组20只。对照组按照肉鸡饲养标准饲养,热应激组、热应激+NAC组模拟热应激环境,分别饮用自来水和0.2%的NAC水溶液,于28,35日龄时分别测定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8,35日龄时热应激组肉鸡血清尿酸、肌酐、尿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热应激组比较,热应激+NAC组肉鸡血清尿酸、肌酐、尿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说明饮水中添加0.2%NAC可有效缓解热应激状态下肉鸡肾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10日龄80只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试验1~3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02%绿茶多酚、0.1%绿茶多酚、0.2%绿茶多酚,试验4组为空白对照组。试验14d测定肉鸡血清生化指标,14、28d测定血清SOD、MDA、GSH-Px、T-AOC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4d试验1、2、3组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AST水平降低(P0.05);试验1、2、3组TP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LU显著升高(P0.05)。试验28d,空白对照组SOD极显著升高(P0.01),且GSH-PX显著高于绿茶多酚组(P0.05);14、28d,绿茶多酚组T-AOC降低;试验28d,绿茶多酚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表明在饮水中添加绿茶多酚能不同程度改善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与抗氧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不同温度(21、26和31℃)处理对肉鸡生长性能、生理指标、采食量和饮水量及相关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水料比(W/F)能否作为肉鸡热舒适评价的指标。试验选取144只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4只)。适应期7 d,温度21℃,相对湿度60%。29日龄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到21、26和31℃,相对湿度60%。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F/G)极显著升高(P0.01),其中21和26℃组肉鸡F/G无显著差异(P0.05);肉鸡平均日饮水量(ADWC)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全期W/F、水重比(W/G)极显著升高(P0.01)。2)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肉鸡体核温度、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相比21℃,31℃组肉鸡血清瘦素(LEP)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利尿激素(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26℃组与21、31℃组肉鸡血清LEP、AD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鸡血清胆囊收缩素(CCK)、醛固酮(AL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天、前3 d、前7 d及全期14 d肉鸡W/F与肉鸡ADG、ADF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天、前3 d肉鸡W/F与肉鸡F/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7 d、全期14 d肉鸡W/F与肉鸡F/G呈显著正相关(P0.05)。4)肉鸡每日W/F与环境温度、肉鸡体核温度、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本试验条件下,肉鸡W/F反映出不同温度下肉鸡的冷热程度,可作为偏热环境下肉鸡热舒适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控制饲喂方法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科宝肉鸡公雏240只,随机分为4组,试验1组在10~20日龄按自由采食量的85%控制喂料量,试验2组在15~25日龄按自由采食量的85%控制喂料量,试验3组在13~23日龄按自由采食量的80%控制喂料量,对照组自由采食,测定各组肉鸡的周末体重、成活率、饲料效率、屠宰率和胸腺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42日龄平均体重试验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和试验3组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饲料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极显著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1);各组之间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适当限制喂料量会造成肉鸡出栏体重的降低,但是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0.
37 ℃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36)降低,pH(7.48±0.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06)显著下降(P<0.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热暴露第1、5、7、9和12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试验选择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共3个不同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条件下,研究观察鸡只啄羽、采食、寻食、趴卧、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等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啄羽、采食、寻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的上升,育雏期蛋鸡的趴卧行为逐渐增多,啄羽、采食、寻食、站立和走动等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枯草芽孢杆菌-1和扣囊复膜酵母Su 2019混菌发酵)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母雏,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CK,添加6%棉粕),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4%、6%、8%富含棉籽肽发酵棉粕),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试验分为1~21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试验期42 d。每个阶段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本,测定每个阶段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Ⅱ组肉鸡21 d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肉鸡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且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②与CK相比,Ⅲ组肉鸡21 d胸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其42 d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42 d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③Ⅲ组肉鸡21 d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试验Ⅰ、Ⅱ组42 d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CK(P0.05);④Ⅲ组肉鸡21 d的IL-2、IL-1β含量显著高于CK和Ⅰ组(P0.05),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P0.01);与CK相比,Ⅰ、Ⅱ、Ⅲ组42 d的IL-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IL-1β极显著提高,而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Ⅰ、Ⅲ组TNF-α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⑤与CK相比,试验Ⅲ组肉鸡21 d的IgM、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Ⅰ组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42 d的IgM和IgA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硒对热应激小白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7只4周龄健康小白鼠,采用单因素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极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糖甘油三酯(TG)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P0.05),显著升高了血糖含量(P0.05);试验2组与试验1组相比,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1)。按每克体重添加0.4mg硒可增强小白鼠的热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和探讨急性短期热应激对家兔行为、生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月龄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兔75只单笼饲养,随机分为5组,分别对应5个时间段,每组15只,试验期间则进行(36±1)℃的12 h高温热应激处理,并分别在试验前(0 h)和热应激1、3、6和12 h对家兔各种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生理常数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行为指标上,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时家兔的趴卧显著增加(P0.01),而取食显著降低(P0.01);1 h、3 h时饮水、运动和站立显著增加(P0.01),6 h、12 h时显著下降(P0.01);修饰行为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理常数上,与0 h时相比,1 h、3 h时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6 h、12 h时体温显著升高(P0.01);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1)。在血清抗氧化指标上,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时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则逐渐下降(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P0.01)。研究表明,急性短期热应激对家兔的行为和生理生化指标有着显著影响,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观察分析,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评估日粮赖氨酸缺乏或过量对肉鸡生长发育和肠道蛋白质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AA肉鸡雏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0.60%(赖氨酸缺乏组,LL组)、1.00%(赖氨酸适量组,ML组)、1.40%(赖氨酸过量组,HL组)的日粮,以ML组为对照组,LL组和HL组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1)与ML组相比,LL组肉鸡胸肌重、腿肌重极显著降低,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2)与ML组相比,LL组极显著上调肉鸡十二指肠Pep T1、B0AT、EAAT3基因表达,极显著下调CAT1基因表达(P0.01);HL组极显著下调Pep T1、B0AT、EAAT3基因表达(P0.01),显著下调CAT1基因表达(P0.05)。(3)与ML组相比,LL组极显著下调肉鸡空肠Pep T1、B0AT、EAAT3、CAT1基因表达(P0.01);HL组极显著上调Pep T1、B0AT基因表达,极显著下调EAAT3、CAT1基因表达(P0.01)。(4)与ML组相比,LL组极显著上调肉鸡回肠Pep T1、B0AT基因表达,极显著下调EAAT3基因表达(P0.01),显著下调CAT1基因表达(P0.05);HL组极显著上调EAAT3基因表达(P0.01),显著上调CAT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B0AT基因表达(P0.05)。试验揭示赖氨酸缺乏主要通过下调肉鸡空肠蛋白质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而过量主要通过下调肉鸡十二指肠蛋白质转运载体基因表达量,从而抑制肉鸡肠道蛋白质转运吸收,降低蛋白质沉积效率,进而可能严重阻碍肉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不同生理阶段安格斯母牛维持行为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以期了解安格斯牛耐热性能,为建立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分娩后2~3个月的空怀哺乳(LN)组、干奶1~2个月的空怀(NN)组和妊娠6~7个月(GE)组黑安格斯母牛各4头,监测其在热应激条件下的生理常值、维持行为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热应激条件下,3组间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2)GE组每个反刍周期食团数显著高于LN组(P0.05),GE组和NN组的采食时间都显著高于LN组(P0.05),而站立/游走时间显著低于LN组(P0.05),GE组和LN组的卧息时间显著高于NN组(P0.05)。(3)与NN组比较,GE组的血清CK、IgA、T4、UN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LN组比较,GE组除血清UN显著降低(P0.05)外,血清ALT、AST、CK、TP、GLU、T3、T4、IgG、IgA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NN组血清TP和T4显著高于LN组(P0.05),血清ALT、AST、CK、UN、GLU、T3、IgG、IgA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条件下,不同生理阶段安格斯母牛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能,且妊娠组母牛在采食行为、反刍行为、维持肌细胞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方面优于空怀组。  相似文献   

17.
将150只9周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2组,每组5只鸡。试验组鸡被饲养在15只/m2和30只/m~2两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的啄羽、采食、趴卧、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P0.05);饲养密度对趴卧行为、寻食行为和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急性热应激肉鸡血清物质代谢组学变化,鉴定出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层次揭示肉鸡急性热应激的营养物质代谢途径变化的发生机制。试验选择20只35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按常规饲养标准温度饲养,热应激组于(32±1)℃下饲养,均持续12 h。翅下静脉采血2 m L,分离血清,经衍生化处理,运用GC-MS技术获得2组肉鸡血清代谢图谱,对试验收集的数据进行代谢物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在肉鸡血清中共检测到144种代谢物,筛选出3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1,P0.05]。其中延胡索酸、羟丁酸、丙氨酸等14种代谢物含量上调[差异倍数(FC)1],草酸、苹果酸、二羟基丙酮等16种代谢物含量下调(FC1)。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机体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丙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0.05或P0.01)。由此可见,肉鸡发生急性热应激时血清代谢物和物质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鉴定的30种差异代谢物和7种差异代谢通路可作为标志物用于揭示急性热应激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对循环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1~27日龄,所有试验肉鸡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均保持一致。28日龄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环境温度控制在(22±1)℃,相对湿度控制在(60±5)%;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热应激组)、0.5%、1.0%和2.0%延胡索酸的饲粮,并采用循环温度控制,每天08:00开始升温,09:00稳定温度在(33±1)℃,每天22:00开始降温,23:00稳定温度在(22±1)℃,相对湿度与对照组一样。每天记录肉鸡采食量,并分别于35和42日龄时对肉鸡进行称重,同时每个重复随机挑选2只鸡,静脉采血5 mL,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鸡终末体重、体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而与热应激组相比,0.5%延胡索酸组肉鸡终末体重和体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冷、热应激对肉鸡肝脏和心脏组织中HSP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5只28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均分为三组进行急性应激处理:热应激组在急性热应激下持续饲养6 h(温度为39℃,湿度为90%);冷应激组在急性冷应激刺激下持续饲养6 h(温度为11℃,湿度为90%);对照组鸡群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饲养(温度为26℃,湿度为6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别对肝脏和心脏组织中的4种热应激蛋白基因(HSP60、HSP70、HSP90、HSP110)的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心脏组织中,HSP60表达量在冷、热应激下均无显著变化(P0.05);HSP90表达在冷应激下显著下降(P0.05);HSP70表达在冷、热应激下均显著上升(P0.05、P0.01);HSP110表达在冷应激下无显著变化,在热应激下极显著上升(P0.01)。在肝脏组织中,HSP60在冷应激下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热应激下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HSP70和HSP110在热应激条件下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HSP90表达量在冷、热应激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揭示:急性热应激相比于急性冷应激对应激蛋白的表达影响更显著;在急性热应激条件下,心脏和肝脏组织中HSP70和HSP110表达量均极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