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指导发酵床垫料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冬季寒冷地区生物发酵床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我国北方冬季生物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冬季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的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可以达到约12℃和82%,均高于普通漏缝地板猪舍内的约10℃和68%。发酵床休息区垫料pH、电导率(EC)和含水率分别为约8.00、2.40 mS/cm和45%,均低于粪尿区垫料的约8.50、4.70mS/cm和64%,而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持水性约为3.50倍,高于粪尿区垫料的约2.15倍,另外,休息区垫料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均低于粪尿区,且休息区各个深度垫料的平均温度约高于粪尿区5℃,表明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理化性质优于粪尿区。发酵床垫料的纵向温度分布特征为:随着垫料深度增加,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深度为20cm和30cm处最高,比其他深度高5~10℃,可判定核心发酵层位于离表面下20~30cm深度处。与未添加功能菌剂的发酵床(CK组)相比,按比例300g/m3添加功能菌剂的生物发酵床(BFB组)的垫料平均温度要高出2℃左右,且温度分布也更为均匀,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功能区和功能菌剂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功能区对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北方冬季的生物发酵床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功能菌剂,尤其需要及时对粪区粪便进行疏解,并对垫料的翻动深度应该保证不低于30cm,及时进行圈舍的除湿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及促进土壤对垫料中磷的利用,研究分析同等时间干法发酵床和湿法发酵床表层垫料、中层垫料和底层垫料中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湿法发酵床垫料水分含量、温度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35.54%&31.49%、34.87℃&31.91℃),垫料深度对水分含量、pH、温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温度最高;(2)湿法发酵床和干法发酵床总磷含量无差异(3.00%&3.43%);植酸磷极显著低于干法发酵床(21.04mg/kg&27.59mg/kg),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94.22mg/kg&91.16mg/kg),垫料深度对总磷、植酸磷、有效磷有极显著影响(P〈0.01);(3)湿法发酵床植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高于干法发酵床(2.98U/L&2.56U/L、25.83mg/g&21.77mg/g、1.93U/L&1.88U/L),垫料深度对该三种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总磷、植酸磷、有效磷含量及该三种酶活性最高。发酵床种类和垫料深度对垫料pH、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互作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发酵床中磷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垫料中层,湿法发酵床更有利于垫料中磷的降解,干法发酵床在养殖过程中需增加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3.
生物热垫料发酵床养猪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有益微生物在生物热垫料发酵床内发酵,将猪排泄物和废水直接排入畜床上,再利用猪的拱食习性和嬉戏活动,使排泄物和废水与垫料充分混合均匀,通过微生物群落发酵后,不但产生大量的热量来维持冬季猪舍的温度,而且经发酵后,猪粪尿和废水以及废弃物内所含有机物质得到了充分的降解和转化,从而可变成有机农家肥料,并施入农田。阐述了生物热垫料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越性,并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低碳环保的原则,在猪舍内一定部位(畜床)上铺垫生物热垫料。  相似文献   

4.
测定垫料厚度分别为20cm、40cm和60cm的锯末稻壳型肉鸡发酵床不同位置的温度、水分、pH及灰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垫料厚度影响垫料温度,垫料表面的肉鸡粪尿影响垫料中的水分、pH和灰分。肉鸡发酵床,垫料适宜厚度为20~40cm,并经常翻挖垫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了夏季高温条件下南方地区发酵床与普通薄垫料养殖肉鸡的生产性能及其舍内环境差异,同时对比了添加不同菌种的发酵床平养肉鸡的效果。试验分3组,分别为添加菌种1、菌种2的发酵床及普通薄垫料组。每组一栏,每栏面积为64.5 m2,每栏矮脚黄公鸡雏680只,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表明:发酵床因其内在微生物分解鸡粪产热,会增加垫料温度,比普通薄垫料温度高2.23~2.45℃,但该发酵热对舍内温度影响不大;夏季南方发酵床平养肉鸡平均体重比普通垫料低50~80 g/只,成活率低4.26%~4.50%,鸡群均匀度低3.94%~7.68%,但发酵床中的芽孢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繁殖,改善鸡群肠道健康,降低料肉比(2%),即夏季南方地区普通薄垫料平养肉鸡效果比发酵床好,但添加不同菌种的发酵床平养肉鸡的生产性能及舍内环境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土著菌种的采集培养及菌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本土环境条件下采集的土著菌能否替代商业菌作为发酵床养猪的适宜菌种。试验选择在不同区域采集菌种,并将其中生长较好的菌种进行扩繁,后与商业菌种分别接种在不同组成比例的垫料,对发酵后的垫料进行菌种分离培养,比较不同垫料接种不同菌种发酵后的菌群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菌种及垫料的组成对发酵后的菌群种类均有明显影响,但对总菌数无明显影响,商品菌种相似性(71.43%)高于本土菌种相似性(28.57%),表明商业菌种经特殊工艺纯化后,其发酵效果更稳定。由于土著菌在当地采集,不会对本地土壤微生物安全带来任何影响,因此,采集培养效果良好的土著菌种制作生物发酵床养猪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猪发酵床垫料中水分和氮、磷、铜元素含量的变化,试验对不同圈舍、地点的发酵床垫料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圈舍中不同取样点的垫料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在5个取样点中,除水分外各成分含量较高的点几乎集中在排便集中区、粪便堆放区和集中活动区;水分、氮、磷、铜含量使用2年的垫料均高于使用1年的垫料,但使用1年和2年的发酵床垫料水分和氮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磷和铜的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垫料中各成分与国家相关标准的比较发现,垫料中检测的各成分平均含量符合或稍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说明只要管理好发酵床垫料,可将废弃垫料用作有机肥进行资源化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了解发酵床养猪垫料微生物菌群区系结构,探索菌种及垫料对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将商业菌、土著菌分别接种于含稻壳与锯末成分比为1∶1和2∶1垫料中,制作成四个处理组的发酵床,经154d猪饲养试验后,收集发酵床垫料,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床中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丰富度方面,土著菌(Chao指数:10175~10754)丰富度高于商业菌(Chao指数:6720~7554);(2)相似性方面,商业菌种处理的菌群结构受垫料因素的影响较小,土著菌处理的菌群结构受垫料因素的影响较大;(3)多样性方面,垫料对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较菌种对其的影响大,且稻壳与锯末比值为2∶1的垫料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6.64~6.91)高于稻壳与锯末比值1∶1的垫料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5.90~5.94);(4)菌群组成方面,发酵床垫料菌群主要由4个门组成:拟杆菌门(27.66%~60.93%)、厚壁菌门(13.41%~34.21%)、变形菌门(10.28%~14.71%)和放线菌门(4.63%~26.24%),并从属水平上确定了Galbibacter为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优势菌属。试验发现菌种和垫料对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区系的丰富度、相似性、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业废弃物菌糠作为发酵床养猪垫料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生产金针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菌糠为发酵床垫料,探讨此种垫料的发酵效果,以及与水泥地面饲养方式相比较下的发酵床养猪的生产性能差异,旨在探索区域性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发酵床垫料使用的可行性,为降低发酵床垫料使用成本提供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接种任何菌剂的条件下,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发酵温度,并且发酵温度持续时间长;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与发酵床饲养模式下比较,发酵床饲养的猪平均增重和日增重分别提高14.41%、12.59%,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3):73-76
为了比较不同畜床垫料对奶牛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橡胶垫、牛粪和沙土作为畜床垫料,剖析垫料对奶牛行为,消毒前后畜床垫料上细菌消长变化,产科疾病、肢蹄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作为畜床垫料投入成本较低,适合奶牛趴卧休息,但不宜消毒,需要特别注重牛粪发酵、晾干和定期消毒等卫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养殖户,观摩生物发酵床猪舍及垫料的制作方法、床体的维护管理、疫病防治等方式,对甘肃省已发展起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议,为今后大力发展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发酵床养殖垫料的含水量、铺撒厚度、翻动频率以及每日鸭粪排泄量等可人工控制因素对垫料的温度、湿度、供氧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具有复杂的交叉影响,从而调控垫料中发酵菌群的构成和生长状态,最终导致了鸭粪转化程度和氨气排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20-35℃、垫料含水量45%-60%、垫料厚度为50-60cm、每天翻动1-2次的情况下,发酵垫料每日最高可承载自身干重7.5%-10%的鲜鸭粪,折合蛋鸭养殖密度为10只/m2。如鸭粪排泄量超过垫料的承载能力,将使鸭粪的处理能力逐渐降低,氨气的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腐熟菌后有利于牛床垫料的发酵进程,温度>50℃的时间保持了16 d,而对照和添加单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没有这种效果;(2)各...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发酵床养猪污水零排放养猪技术"引进锦州已经3年了,在推广这项技术过程中锦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结合锦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污水零排放养猪技术,包括不同阶段发酵床猪舍的设计、微生物发酵床的建立、垫料的管理、猪群的管理和售后技术服务等.在此提供一套小规模猪场生物发酵床母猪舍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薄床养猪模式下有效的垫料组合。研究了在不同垫料组合下,垫料的温度、湿度、pH、大肠杆菌菌群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秸秆含量分别为20%、40%、60%、80%试验组的平均温度、湿度、p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发酵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秸秆、稻壳、锯末含量分别为40%、36%、24%的试验组是比较合适的垫料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不同垫料配方对发酵床养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0,5%,10%和20%4种比例的稻草替代发酵床垫料配方中的谷壳和锯木屑,设计了4个发酵床垫料配方;选择"长×大"二元去势公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养在4种垫料配方的发酵床上,每天测定发酵床温度,出栏时测定猪的肥育性能和垫料的损耗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垫料中加入5%~20%的稻草秸秆不影响其发酵效果;各组日增重在685.6~707.5 g,料重比2.8~3.1,说明在发酵床垫料中掺入5%~20%的稻草秸秆也不会影响猪的肥育性能。  相似文献   

17.
发酵床养猪是近年从日本、韩国等国家引进的一项新兴养猪技术,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商业化的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猪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肉鸡垫料重复利用的可能性,试验以已使用一次的旧垫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自然堆积发酵,测定温度和细菌总数变化情况,然后利用该垫料与新垫料进行对比养殖试验,观察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垫料发酵温度达到55℃以上至少5 d,细菌总数极显著减少;使用新、旧垫料养殖的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因此,肉鸡舍垫料自然堆积发酵后可以考虑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笔者选用身体健康、体重和日龄相近的育肥猪进行养殖试验。通过试验来比较用食用菌废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对发酵床温度、生猪生长育肥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垫料组分的制作成本。试验表明,废弃食用菌块的加入不影响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在废弃食用菌资源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时核心发酵层的判断以及对该发酵床土著微生物的分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分别从发酵床的表层和深30、40、50、70cm处取垫料样品后测其温度、pH值、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并从中分离纯化出22株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表层垫料温度显著小于其他4层(P〈0.05),并且随着深度加深垫料温度依次降低;表层垫料pH值显著高于其他4层(P〈0.05),其中30、40cm处垫料pH值相等,50、70cm处垫料pH值相等,40、50cm处垫料差异显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层垫料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含量与30cm处垫料含量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看,30、40、50、70cm深垫料的自由水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表层活菌数显著(P〈0.05)小于30cm深处垫料活菌数,30、40、50、70cm深垫料的活菌数依次降低。结果表明,30cm深处为该发酵床的核心发酵层,地衣芽孢杆菌为该发酵床的主要土著菌种。表层垫料的各项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所存在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属。40cm深处所分离的菌种主要为乙酰微小杆菌。50、70cm深处除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外还分离出其他多种微生物。稳定期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各层的菌种分布主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