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为研究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而蓄积的PGE2与感染组织表达趋化因子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浓度为1×10^-6和1×10^-5 mol/L的COX-2和mPGES-1抑制剂处置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用RT-qPCR法检测组织中CXCL1、CXCL2、CXCL3和CXCL5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后12 h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COX-2和mPGES-1抑制剂处置显著降低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理性蓄积的PGE2也许是大肠杆菌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过程中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表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00-2206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E2(PGE_2)受体-EP2受体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用1×10~(-8)~1×10~(-5 )mol/L的EP2受体激动剂(Butaprost)处理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培养12 h,并选取Butaprost的有效作用浓度处理大肠杆菌感染的子宫内膜组织8,12和24 h,用RT-qPCR法检测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同时用HE染色技术观察组织形态结构。最后,在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加入1×10~(-5 )mol/L的EP2受体阻断剂(AH6809),以验证EP2受体对IL-1β和IL-6 mRNA表达的特异性作用。结果显示:当10~(-7)mol/L的Butaprost处理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时,对IL-1β和IL-6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并且能够加剧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性损伤;AH6809能够有效阻断Butaprost对IL-1β和IL-6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EP2在调控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更加高效地治疗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我国奶牛养殖业高发病之一,因此开发防治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及筛选药物靶点是当前研究热点。前期研究表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可明显促进奶牛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_2(PGE_2)合成, PGE_2是炎症反应中疼痛和发热的重要介质,抑制PGE_2合成可有效控制炎症损伤。在多种组织中激动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 nAChR)具有抗炎效应,但是否通过PGE_2合成途径发挥抗炎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在LPS刺激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α-7nAChR能否调控PGE_2合成。结果表明,LPS刺激子宫内膜组织12 h IL-6 mRNA表达量最高,因此作本研究炎症模型最佳LPS作用时间;α-7nAChR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 5,10和15μmol/L浓度下可显著抑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Microsomal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1,m PGES-1)mRNA和蛋白表达及PGE_2分泌,该抑制效应可被α-7nAChR特异性抑制剂甲基牛扁碱(MLA)逆转。上述结果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α-7nAChR可抑制LPS上调PGE_2合成效应,是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潜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08-1213
基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体外培养方法,分别采用浓度为1×10~5,1×10~6 CFU/mL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处理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组织12,24 h后用HE染色方法评价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组织培养液上清中IL-1β,IL-6和PGE_2的分泌变化,RT-qPCR法检测IL-1β和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分别处理12,24 h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崩解,并且显著提高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L-1β,IL-6和PGE_2的分泌及IL-1β和IL-6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体外大肠杆菌型奶牛子宫内膜炎模型,且IL-1β,IL-6和PGE_2在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EP4受体是否参与调控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组织损伤,试验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石蜡切片H.E.染色法检测EP4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和分泌情况,并观察EP4受体激动剂(CAY10598)对子宫内膜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大肠杆菌感染组感染12 h后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大肠杆菌感染组比,大肠杆菌+CAY10598共同作用组共同培养12 h后,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崩解、脱落。说明EP4受体参与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及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β-防御素、TNF-α和TLR4mRNA表达与炎症发生的关系。取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根据病理切片结果分成子宫内膜炎组和对照组,用RT-PCR分别测定各组的β-防御素、TNF-α和TLR4的mRNA。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炎组的LAP、BNBD5的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NBD4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不表达TAP;且子宫内膜炎组的TNF-α和TLR4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β-防御素、TNF-α和TLR4都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LAP、BNBD4和BNBD5这3种β-防御素参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TNF-α和TLR4可以作为炎症发生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EP2受体是否参与调节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试验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H.E.染色等方法对EP2受体激动剂处理的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因子HMGB-1和HABP1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组织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大肠杆菌处理后可极显著上调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HA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用大肠杆菌和EP2受体激动剂共同处理组织后HMGB-1和HA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用大肠杆菌处理的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腺细胞崩解、坏死,腺体轮廓不清晰;而用大肠杆菌和EP2受体激动剂共同处理时,子宫内膜组织损伤情况进一步加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腺体崩解融合更加严重。说明EP2受体能够介导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阐明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和F_(2α)(prostaglandin F_(2α),PGF_(2α))对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第4代细胞以1×106个/孔接种于6孔板,以10-7 mol/L PGE_2和PGF_(2α)分别预处理细胞24h,以100ng/mL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细胞4、8和12h后分别提取RNA和总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COX-1与COX-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OX-1 mRNA表达量在PGE_2单独作用4、8和12h后显著上调(P0.05);COX-2mRNA表达量在PGE_2单独作用4和12h后显著上调(P0.05),PGE_2单独处理使COX-1、COX-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8和12h时COX-1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LPS刺激后COX-1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LPS刺激后4、8和12h时COX-2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LPS刺激后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LPS单独处理组相比,LPS+PGE_2处理组在8和12h时COX-1和COX-2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同时COX-1和COX-2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PGF_(2α)在LPS未刺激和刺激后对COX-1和COX-2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PGF_(2α)单独处理8和12h后COX-1mRNA表达量上调(P0.05)。两种激素联合处理与各自单独处理及LPS单独刺激相比,对COX-1和COX-2mRNA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1):98-102
为了探讨奶牛胎衣不下对子宫内膜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产后第1天和第7天,对9头胎衣不下的奶牛和10头正常分娩的奶牛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每周收集子宫内容物进行需氧菌分离培养;在产后第1天和第7天,检测所有奶牛子宫内膜TLR1/6、TLR2、TLR4、TLR5、TLR9、NOD1、NOD2、CD14和MD2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无论奶牛有无胎衣不下,在产后21 d内大肠杆菌是子宫内容物中最常见的细菌;产后第7天与第1天相比,胎衣不下的奶牛子宫内膜TLR2、TLR4和CD14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分娩的奶牛在相同时间段上述受体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说明产后1周胎衣不下的奶牛子宫内膜TLR2、TLR4和CD14的基因表达减少可能与子宫感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荷斯坦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及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E_2和前列腺素F_(2α)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挑选新鲜、健康的发情前期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集双侧子宫角部位内膜组织,体外悬浮培养组织小块并通过组织学形态鉴定培养效果。通过RT-qPCR方法检测PGE_2受体EP1、EP2、EP3(EP3A、EP3B、EP3C、EP3D)、EP4和PGF_(2α)受体F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和腺体形态完好,细胞核完好;发情前期奶牛子宫角部位内膜组织中PGE_2和PGF_(2α)受体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PGE_2受体EP4相对表达量最高,而EP1、EP3B及PGF_(2α)受体FP的相对表达量较低。[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体外培养方法;PGE_2和PGF_(2α)的受体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不同受体的表达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A.  R.  Heravi  Moussavi  张喜武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5):25-2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鱼粉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泌乳早期卵巢功能和子宫反应的影响。从产奶第5~50 d,给奶牛饲喂等氮、等能、等脂肪日粮,其中处理分别为0%(对照组)以及1.25%、2.5%、5%的鱼粉和2.3%的鱼油脂肪酸钙盐。本试验通过检测血浆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变化来反映卵泡的动态变化。从产奶第23 d开始,人工诱导奶牛进入同步排卵周期。在排卵后15 d(产奶第49 d)给奶牛注射垂体后叶素,并同时采集血样检测PGF2α含量。活体收集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脂肪酸和环加氧酶蛋白-2(COX-2)蛋白含量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日粮处理间卵泡活性、血浆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变化不大。日粮添加鱼粉和鱼油脂肪酸钙盐后子宫内膜脂肪酸组成中EPA(C20∶5,n-3)和DHA(C22∶6,n-3)含量大约上升了3倍,同时也伴随着子宫内膜组织中共轭亚油酸(C18∶2 cis-9,trans-11)含量的上升;与之相反,在5%鱼粉处理组子宫内膜组织中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却降低。随着给奶牛注射垂体后叶素,各日粮处理间血浆PGF2α含量变化并不明显,并且内膜组织COX-2蛋白含量变化也不显著。因此通过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泌乳初期日粮中添加鱼粉或n-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组织n-3脂肪酸浓度,但当给奶牛注射垂体后叶素时并不能显著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或血浆中PGF2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2009-2013
为了明确LPS对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基于组织块培养法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体系,利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角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鉴定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LPS处理细胞24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和IL-8的分泌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α、PDE4B、Nur77、P38α、COX2和FLT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24h可显著提高细胞IL-6和IL-8的分泌量及IL-1α、PDE4B、Nur77、P38α、COX2和FLT1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IL-6、IL-8、IL-1α、PDE4B、Nur77、P38α、COX2和FLT1基因可能在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因影响繁殖率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局部非特异感染引起,而β-防御素、TLR4、TNF-α和NO是决定局部非特异感染的重要炎性因子。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先天性免疫分子与炎症发生的关系,为应用免疫学技术和基因手段来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33-2237
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的有效防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讨了约氏乳杆菌对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预防作用。约氏乳杆菌悬浮至10~4,10~5,10~6 CFU/mL后,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同培养3 h,添加1 mg/L LPS处理3 h,检测趋化因子IL-8和促炎因子TNF-αmRNA、蛋白分泌量和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3 h后,IL-8和TNF-αmRNA和蛋白分泌量均显著上升(P0.05), 10~4 CFU/mL约氏乳杆菌预处理后IL-8、TNF-α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而10~5或10~6 CFU/mL约氏乳杆菌预处理并未影响IL-8和TNF-α表达。结果提示,约氏乳杆菌具有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且10~4 CFU/mL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效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雌二醇(17β-estraidol,E_2)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雌激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的机制。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_2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T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_2能够极显著(P0.01)地抑制CTGF mRNA的表达。由研究结果可知,E_2能够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TGF的基因表达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大分子转膜黏蛋白-糖蛋白1(MUC-1)、高度保守的分泌型WNT家族亚型糖蛋白(Wnt-7a)、β受体1(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机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细胞纯度,不同浓度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分泌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感染模型中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通过组织块法纯化获得的奶牛子宫上皮细胞数量较多,经免疫荧光角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较高。采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5、10、50μg/mL的LPS作用6、12、24、48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TNF-α、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P0.05),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UC-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Wnt-7a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Integrinαvβ3、IFNAR1和IFNA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可成功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经乳房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感染后不同时间小尾寒羊外周血白细胞中TLR1~5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外周血白细胞中TLR1~5基因mRNA的表达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LR3、TLR4和TLR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于大肠杆菌感染后24,36,48h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而TLR2和TLR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于感染后72h时出现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后,TLR3、TLR4和TLR5受体与细菌的识别、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TLR1~5基因在绵羊大肠杆菌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