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育成母牛生长发育性状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培育北大荒乳肉兼用牛品种,开展选育提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各批次测定体重校正到统一月龄,测定了其初生、4月龄(断奶)、12月龄及18月龄4个阶段的体重、体尺,并对各阶段表型值比较分析。[结果]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母牛平均日增重、胸围和体斜长性状,在初生至4月龄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最快;从4月龄断奶至18月龄,与纯种德国弗莱维赫种公牛与澳系(澳大利亚)西门塔尔母牛杂交后代相比,在体重和体尺上有一定差异。[结论]需要不断地改良,以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张掖市肉牛生产中没有配套品种和杂交优势削减问题。[方法]张掖市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弗莱维赫)肉牛冻精开展导入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初生、3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体尺方面均表现差异不显著,6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胸围和体重方面差异极显著,12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方面差异极显著,说明12月龄前试验组生长发育比对照组快。[结论]张掖基础母牛群导入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得到当地养牛户的好评,在张掖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河西地区肉牛养殖场提供青年牛培育、饲养管理、选种选配及规模性生产科学依据,对近年来引进的弗莱维赫牛与河西地区西门塔尔牛杂交类群(统称弗西杂交类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富进养殖场2010年以来的127头(包括53头公牛,74头母牛)弗西杂交类群新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初生、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5月龄、18月龄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同时,分析了弗西杂交类群18月龄体尺与体重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18月龄体重估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犊牛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在0~6月龄最大,12月龄之后生长相对缓慢;18月龄各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析获得4个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度决定系数(R~2):0.814、0.655、0.745、0.814,说明拟合度较好。体重估测最优模型为:y=-880.088+2.140 x_2+3.203 x_3+19.003 x_4。结论:利用弗莱维赫牛对河西地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改良,其后代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性能,表现为体重增加明显、骨骼健壮、抗病力强、耐粗饲,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与本地改良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优势,提高康乐县核心群母牛的生产性能,降低母牛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综合效益。[方法]德系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冻精和政府采购的普通西门塔尔冻精与康乐西杂母牛杂交繁育,比较F1犊牛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受胎率、生长性能,都优于普通西门塔尔牛,显示出较好的杂交优势。[结论]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在康乐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弗莱维赫牛冻精三元杂交模式研究。我市引进弗莱维赫世界著名乳肉兼用新品种牛细管冻精,对西本F1代杂种母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试验,以期为弗莱维赫牛杂交改良利用和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并对比弗♂×(西♂×本♀)三元杂交牛和(西♂×本♀)二元杂交牛和本地黄牛的初生、3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弗莱维赫三元杂交牛各月龄体重明显高于本地牛和西♂×本♀牛,12月年公母体重达355.3±35.3kg、359.4±39.3kg,比西♂×本♀二元杂交公母牛242.6±51.2kg、237.3±44.3kg,分别提高了46.69%和51.15%。体尺变化12月龄弗♂×(西♂×本♀)一代公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分别比西♂×本♀牛一代公牛提高16.7%、14.8%、16.2%和20.7%。[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弗西本元杂交牛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西本牛和本地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新疆褐牛不同杂交组合生长发育规律,筛选适宜本地区推广的杂交组合,为新疆褐牛的育种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测定了美系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牛(MXH)、德系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牛(DXH)、加系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牛(JXH)0、6、12、18、24月龄的体尺和体重并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24月龄MXH的体重极显著高于DXH和JXH(P0.01),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高显著高于DXH和JXH(P0.05),6月龄和18月龄MXH的体斜长显著大于JXH(P0.05);Logistic模型对体重和体尺的拟合效果较佳,拟合度均大于0.95,生长曲线拟合表明MXH的体重、体高和胸围的生长发育要优于JXH和DHX。可以得出,MXH杂交组合在该地区能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杂交新疆褐牛在伊犁地区规模养殖场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12、24月龄杂交美×新褐牛F1 (MHF1)、杂交美×新褐牛F2 (MHF2)、杂交德×新褐牛F1 (DHF1)及新疆褐牛(XH)各体尺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12月龄时,DHF1体高显著高于XH (P<0.05),体斜长、体重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胸围显著高于XH、MHF1;MHF1、MHF2、DHF1管围均显著高于XH (P<0.05)。24月龄时,MHF1、MHF2、DHF1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XH (P<0.05),MHF2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DHF1及XH (P<0.05)。研究表明,美国瑞士褐牛与德国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可提高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水平,12月龄的德系褐牛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优于美系褐牛,但在24月龄美系杂交二代褐牛生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德系杂交褐牛。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美国瑞士褐牛对新疆褐牛杂交改良的效果。通过引进美国瑞士褐牛可有效改善新疆褐牛体型小的特点,从而提高新疆褐牛群体水平,为今后的新疆褐牛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采用SPSS 19.0分析软件对新疆褐牛、MHF1(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一代)、MHF2(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二代)及MHF3(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三代)体尺体重进行分析比较,Excel 2019计算体尺指数。结果表明,4~5岁母牛个体中,美系各杂交后代体尺体重性状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6~7岁母牛个体中,MHF1代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新疆褐牛,7岁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通过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的实施,观察引进德国褐牛冻精杂交改良新疆褐牛的效果以及对示范场牛群生产水平的影响。试验测定分析示范场德国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一代母牛(DXHF1)和美系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一代母牛(MXHF1)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同时统计分析示范场项目实施以来牛群繁殖水平与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12月龄DXHF1体高极显著高于MXHF1(P0.01),24月龄DXHF1胸围显著高于MXHF1(P0.05);DXHF1初生重极显著高于MXHF1(P0.01),24月龄两者之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24月龄DXHF1日增重显著高于MXHF1(P0.05);24月龄以上,DXHF1体长指数和胸围指数高于MXHF1。2013—2018年,通过引进德国褐牛冻精,结合实际吸收应用德国养牛技术模式,示范场牛群繁殖水平显著提高,不同生长阶段母牛群体重有增高趋势。因此,通过引进德国褐牛冻精在改良提升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性能方面比美系褐牛有优势,且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对示范场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对北沙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北沙牛、北沙牛与安格斯杂交一代(北安F1)、北沙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北西F1)共45头母牛进行了体重及体尺指标测定。[结果]北安F1牛、北西F1牛初生重比北沙牛高,其中北西F1牛与北沙牛差异显著(P0.05)。在本地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北安F1牛、北西F1牛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都高于同龄北沙牛。从初生到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各年龄段杂交母牛日增重都高于同年龄的北沙牛。从体尺变化看,北安F1牛和北西F1牛各阶段主要体尺相对增长较快,出生后随月龄的增大而增高。到12月龄后,北安F1牛体高与同龄北沙牛相差不大,北西F1牛体高高于北沙牛,但北安F1和北西F1与产肉性能有关的体长、胸围等项体尺均比北沙牛增长幅度大。[结论]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杂交,其后代在体尺、体重、日增重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肉乳兼用型和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与河北省本地西杂牛杂交的改良效果,为河北省培育优质肉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MD)冻精与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DM)冻精与河北省本地西杂母牛进行杂交,测定其后代的生长发育指标,对两种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D杂交后代的初生、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体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但结果差异不显著;日增重随着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除4~6月龄时DM杂交后代母牛日增重大于MD杂交后代母牛外,其余时期MD杂交后代的日增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MD杂交后代胸围和腹围大于DM杂交后代,体高、十字部高及体斜长小于DM杂交后代。[结论]本研究中肉乳兼用型杂交后代较乳肉兼用型杂交后代具有更好的生长发育性能,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同时拟合生长曲线。初期测量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中1 619头1~18月龄西门塔尔母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并记录,使用Logistic、Gompertz、Brody和Bertalanffy 4种非线性模型对西门塔尔母牛体尺、体重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型对体尺、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有积极作用(R20.982 1),Logistic模型在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体高、胸围和管围拟合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拟合度分别为0.998 0、0.998 1、0.984 7;Brody模型最适合对西门塔尔牛体斜长和体重进行拟合,拟合度分别为0.994 7、0.996 1,但Brody模型未显示出生长拐点;Bertallaffy模型能够计算出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母牛的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12.25月龄和350.67 kg。本研究对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选育和改良工作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对吉安牛的杂交改良效果,加快吉安牛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法]选取225头0-24月龄的母牛,按杂交代次不同分为吉安牛、杂一代(F1)、杂二代(F2),共3组,对各组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计算分析其体尺指数,通过体尺指标与体重的回归,构建体重估测模型。[结果]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及体重大致呈现出随杂交代次提高而增加的趋势,杂交牛明显优于吉安牛;24月龄时,杂二代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比吉安牛极显著提高了22.92%、19.18%、28.06%、39.85%、120.39%,(P0.01);体躯指数随月龄增加变化不大,各组牛的体躯指数均值分别为125.14±5.83、124.79±3.99、126.42±6.90;24月龄时,吉安牛与杂一代牛的体型相似,杂二代牛的体躯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和育肥指数分别比吉安牛极显著提高了7.49%、4.18%、13.77%和79.72,(P0.01),体长指数比吉安牛显著降低了3.13%,(P0.05);吉安牛18月龄时各生长指标已接近成年牛水平,而杂交牛在0~24月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吉安牛;各组牛的体重估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38以上,拟合效果较好。[结论]杂交牛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吉安牛,以杂二代牛更好;杂交牛育肥效果普遍较好,以杂二代牛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本地西杂牛与德系西门塔尔牛杂交的F_1代、F_2代公牛生长规律,选择健康的本地西杂母牛100头,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其及F_1代进行人工授精,测定F_1代、F_2代公牛从初生到24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在0~6月龄阶段,F_2代公牛的生长速度快于F_1代公牛;在6~24月龄阶段,F_1代、F_2代公牛体重、体尺指标基本相同,但与西门塔尔公牛相比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较大的生长潜力。试验表明,F_1代、F_2代公牛均能够适应河北省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如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将会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牛杂交产生的1代乳肉兼用犊牛的生长规律,测定了50头F_1代犊牛从初生到6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结果表明,西×荷F_1犊牛生长速度要快于本地荷斯坦犊牛,能够更早地达到配种体重;在6月龄时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分别为210.4kg、103cm、134.5cm、198.58cm、15.67cm。可以得出,西×荷杂交产生的乳肉兼用牛在河北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其生长发育良好,适合在河北省养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夏季放牧冬季舍饲饲养环境下美国瑞士褐牛、德国瑞士褐牛、加拿大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F1代(MXHF1、DXHF1、JXHF1)母牛综合生产性能,选取3种F1代母牛各18头,分别测定0、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计算体尺指数,并测定18月龄肉质性状。结果显示:6月龄DXHF1体斜长显著高于JXHF1(P0.05),12月龄DXHF1体高极显著高于MXHF1和JXHF1(P0.01),12月龄JXHF1胸围显著高于DXHF1(P0.05),18月龄、24月龄MXHF1和DXHF1体高显著高于JXHF1(P0.05),24月龄MXHF1、DXHF1体斜长极显著高于JXHF1(P0.01);DXHF1初生重显著高于MXHF1和JXHF1(P0.05),18月龄JXHF1体重显著高于MXHF1、DXHF1(P0.05),12~18月龄段JXHF1日增重显著高于MXHF1、DXHF1(P0.05);JXHF1各月龄的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均高于MXHF1和DXHF1;18月龄JXHF1眼肌高度、眼肌面积显著高于MXHF1和DXHF1(P0.05)。从体型外貌上看,JXHF1更偏向肉用类型,MXHF1和DXHF1更偏向于乳肉兼用类型,今后可利用美国瑞士褐牛、德国瑞士褐牛选育新疆褐牛乳用类型,利用加拿大瑞士褐牛选育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同时可利用加拿大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进行杂交育肥,以期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杂牛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弗莱维赫牛冻精在云南大理州弥渡县农区改良西门塔尔与本地杂交牛的杂交效果。利用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体系奶牛育种与繁殖功能研究室提供的数据,以弗莱维赫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对弥渡县苴力镇农户家的西(♂)×本(♀)杂交牛进行改良,测定杂交一代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本(♀)杂交牛的效果要优于国产弗莱维赫牛冻精的改良效果,其后代杂种优势明显,进口和国产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F1公母犊牛的初生、2月龄体重和主要体尺指标差别较大,差异均极显著(P0.01);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的F1公母犊牛体重大,生长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饲养效益。可以得出,以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本(♀)杂交牛能更大程度地推进农区乳肉兼用牛的育种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别山牛母牛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探明大别山牛母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分别测定3月龄、6月龄、12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48月龄共291头大别山母牛的体重和体尺性状,利用Duncan’s法对各阶段母牛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差异显著性。利用Biraviate相关检验测成年母牛体尺体重的相关性。选用非线性Logistic模型拟合大别山牛体重的累积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大别山牛母牛在36月龄前体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成年大别山母牛体重与体斜长呈极显著相关(P0.05),与体高等8项指标呈及显著相关(P0.01),其中与胸围相关程度最高。大别山母牛生长的非线性Logistic方程为y=309.466/(1+4.556e~(-0.115t)),拐点体重为154.73kg,拐点月龄为13.2月龄。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吉安牛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总结杂交改良效果。选择0~24月龄吉安牛、杂一代和杂二代公牛225头,分别对其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5个阶段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各组牛在0~6月龄时生长发育最快;各体尺指标及体重均呈现出随杂交代次提高而增加的趋势;24月龄时,杂一代牛除体高与吉安牛无显著性差异外,胸围显著地提高了5.48%(P0.05),体斜长、管围和体重分别比吉安牛极显著提高了8.15%、10.85%和34.43%(P0.01);杂二代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等各项生长指标分别比吉安牛极显著提高了12.88%、22.84%、19.84%、34.58%和97.27%,(P0.01);吉安牛及杂种牛的体重估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利用西门塔尔牛对吉安牛进行杂交改良,杂种牛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性能,表现为体型明显增大,骨骼粗壮,育肥效果良好,且以杂二代牛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德系西门塔尔牛属乳肉兼用牛,经不断选育,其平均产奶量已达6 768kg.虽然弗莱维赫牛的产奶性能略逊于荷斯坦牛,但却具有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浙江金华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与荷斯坦牛杂交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者进行杂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