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人树,以其独特的气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正如梁悦美大师所说:“这种树型最容易创作,但最难成功。“文人树的精髓是内在的文人精神与外在的文人风骨,以语言表示,就是超尘脱俗、孤傲高逸。不悟透这一点,便不易创作出高水平的文人树盆景。曾宪烨先生《文人树的造型探索》(见《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第6期)一文,理论上似无问题,但结合实际在一桩材的造型设计上,笔者以为与文人树的内涵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此桩被曾先生称为“精华所在“的主干不适合文人树造型,甚至为制作文人树的大忌(见图一)。对此,文中这样形容:“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窃以为这种弯软扭曲与文人风范并不谐调。文人树的主干是全桩的脊梁,可以有弯,但要弯出骨气来。因而要求用弯简洁,有  相似文献   

2.
正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笔者在一篇素仁盆景专论的开篇语中这样写道:"中国盆景,流派纷呈。余独爱岭南素仁之风格。然今人多务实,素仁风格已鲜有人为,余深以为憾。"(见《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4期《素仁盆景风格谈》)十五年后,笔者又写了《‘素仁’‘文人’辩‘禅树’相与析》(见《花木盆景》2013年第9期),文中在谈到世人总爱习惯性地将"文人画"、"文人树"、"文人木"与素仁盆景等相互铰接在一起而纠缠不清并时常争论不  相似文献   

3.
<正>文人树盆景起源于儒家松柏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宋初年东南之隅是其发源地,流至今日约有九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政治、文化、经济的不同,文人树发展起起伏伏,历尽艰辛,命途坎坷。然香火未断,子孙不绝。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大兴造文人树之风,该艺术如日中  相似文献   

4.
拜读赵庆泉大师的《孤高·简洁·淡雅·谈文人树》(《花木盆景》2003·1·B)文章以来,其对文人树概念的精辟诠释,简沽、飘逸的画面,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强烈地触动了我,一直在脑海中浮现,于是产生了习作文人  相似文献   

5.
重阳话茱萸     
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关于茱萸的著名诗句。在植物中,有很多名字带茱萸的品种,像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等,那么,王维诗中的"茱萸"是指哪种茱萸呢?我们知道,王维是山西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是对家乡父老的思念之情,其中的"山  相似文献   

6.
    
正素仁和尚前期的作品曾称作"和尚树",后期敬称"素仁格",近有提议称"禅意树",岭南外有把它类归"文人树"。"和尚树"、"素仁格"、"禅意树"都突出佛意禅韵,但"和尚树"的称呼已去,"禅意树"未被广泛推广,"文人树"似不达意。"素仁格"之称则显现内涵独特、风格独帜,极具中华盆艺文化,饱含岭南人对始创者素仁先师的盆艺情怀。海幢存史记,素仁艺流芳。禅韵  相似文献   

7.
席有山 《花木盆景》2010,(10):12-13
读了王选民先生的《关于文人树的思考》一文(见本刊2009年第12期),感触颇深,基本上弄清楚了日本文人树的发展状况,以及文人树创作的关键所在:"以形为辅,以神为髓,格调高古。"这是中国文人树创作的根本。所谓形,即外在的能够引起人们思想或思维的形态或形象,所以形是文人树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形就不可能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8.
肖明 《花木盆景》2008,(2):15-15
《春初》是岭南盆景一代宗师、文人树创始人素仁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9.
<正>梅花自古就被视为中国文人的精神象征,其姿态、色彩和风韵俱佳,让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心。梅花也是中国盆景的传统树种,在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都能找到以它为题材的作品。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黄慎、高凤翰等人就喜欢以梅花盆景作画(如图1、图2)。《疏影》是由数年前培育的一件梅花盆景改作而成的文人树。原作的主干线条富有曲直变化,但主干下部较粗,整体过渡不太自然,同时枝条杂乱(如图3)。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南津渡村有12个生产小组,606户,2016人,男女劳力960人,蔬菜面积650亩。全村共订《长江蔬菜》杂志200余份,占全市总订数的三分之二。南津渡村不大,为什么订阅《长江蔬菜》的户数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呢?因为近几年来,该村通过订阅学习《长江蔬菜》后,经其指  相似文献   

11.
<正>文人树长于表现文人超逸不俗的情趣,松树又是被中国文人看作具有人格象征的树种,因此松类树种很适合创作文人树。《逸趣》的素材系2004年从苗圃获得,为极其普通的双干黑松小苗(图1)。当年开始造型。首先对树木做一些基本修剪,剪掉主干中下部的小枝和一些对生枝、轮生枝等忌枝(图2)。松树的剪口很易流树脂,为防止树木受伤,在剪口处涂抹生长愈合剂(图3)。  相似文献   

12.
求变     
正"总与人不同"是素仁大师短文《我对盆栽艺术独创风格的尝试》核心,是他盆艺的目标与因果。"独创尝试"、"总与人不同"是弄艺人的追求,而能得到行内认可却是凤毛麟角。因而,成就了素仁大师岭南盆景先师地位,成"文人树的先行者"(郑永泰语)唯一让后人以创作者冠称的一种盆艺风格。素仁大师从选材、构图、留枝、定托、取舍到植位的与众不同,以瘦劲高飘树形,少到不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艺》2020,(1):185-187
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花卉栽培技术》专业课程如何从立德树人方面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园艺专业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品赏析     
<正>儒家这方灵璧,通体黑亮,很有质感。观其形,如一男子之侧面,且整个身体线条清晰明朗。但见"他"衣袍飘拂,个人气质高而不傲,似中国历史里的某个文人骚客,大家风范十足。故取名"儒家"。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中国盆景爱好者队伍日益壮大,盆景风格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小品盆景、文人树盆景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其简洁明快、活泼自由、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恰如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情画意,尤其是文人树盆景创作的活跃给文人树配盆带来了新的要求,需要盆器的丰富多彩与随意自然。文人树盆景的创作表达的是独特的心理诉求,追求的是不拘一格,拒绝千篇一律、千树一面,对盆器不追求工整、对  相似文献   

16.
正"理解一个人需要一辈子,而认识一个人可能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某些机缘。我和德尾隆次先生的交往似乎就是这样的。自从接触了盆景园艺,我就听说日本有个著名的近代出版社,旗下有本《近代盆栽》杂志。于是也就神交了其掌门人德尾隆次先生。有些缘份仿佛是天赐的,所谓心有念想,事有回响!今年6月,集团组团到日本考察,我有幸成为考察团成员。心想,这次可以和德尾先生京都相聚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灵芝有“瑞草”之称(郭璞《尔雅注》),并赋予一种超自然属性的神秘力量,认为灵芝的出现,是向人展示天意的一种吉祥征兆。这种观念的形成,固然与战国以来齐燕方土文化有关,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汉儒将芝草神化的结果。一、“天人感应”的信使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便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天人感应”是董仲舒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杂采阴阳五行学说,而建成的哲学思想体系。所谓“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事亦感应于天,而这些都是通过祥瑞或富异来显示的。灵芝被称为“瑞草”,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孙氏瑞应图》说:“王者仁慈则芝草生;亲近者耆老、养有道,则芝实茂。”《尚书大传》说:“王者德先地序,则芝草生。”在儒家的一些著作,如《孝经·援神契》、《白虎通》等书中都有类似论述。因此,灵芝也和传说中的麒麟、凤凰等“祥兽”、“灵禽”一样,成为反映圣王德政的祥瑞。  相似文献   

18.
<正>近来有关花木盆景宣传媒介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艺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些盆景专家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对要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采用多干式"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想和大家一起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明积淀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其中,儒家审美观也对我国传统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儒家的"比德"、"中和"以及"生态"等自然审美观对我国传统园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现代新中式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从盆景艺术的来源史考据的片段中,无论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水石盆景,还是"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得意"的山水盆景,均以士官文人为首发。随着文明的进步,盆景艺术从盆景硬件的组合分类及组合方式、造型风格上,出现了众多类别,但这并非说,盆景艺术就是"官样艺术",她最终应归类为民间造型艺术,为什么如此说呢?民间艺术是指"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掌握了既定传统风格和技艺的普通老百姓所制作的艺术、手工艺和装饰性装饰物",而盆景艺术的创作者,有史以来,无论是士官,还是文人、平民百姓,都来自民间,都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盆景艺术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