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死苗原因分析
1.低温冻害。天气忽冷忽热,导致麦苗冻结过快,解冻过速,来不及适应而造成死亡。越冬前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能忍受-23℃的低温,温度再低则死苗严重。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抗低温能力明显减弱。遇冬季气候寒冷,土壤水分冻结,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吸水能力很弱,麦苗茎叶仍然蒸腾失水,致使小麦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死苗原因分析
1.低温冻害。天气忽冷忽热,导致麦苗冻结过快,解冻过速,来不及适应而造成死亡。越冬前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能忍受-23℃的低温,温度再低则死苗严重。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抗低温能力明显减弱。遇冬季气候寒冷,土壤水分冻结,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吸水能力很弱,麦苗茎叶仍然蒸腾失水,致使小麦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小麦越冬出现死苗的现象有加重的趋势。死苗主要原因是冻害和病害。好多农民面对断断续续的麦苗,是翻种还是补种,不翻种如何管理,无所适从。下面谈谈不同死苗情况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正>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除气象因素外,从农艺栽培角度看,主要是品种布局不合理以及农艺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1引种只注意丰产性,忽视抗寒性将半冬性品种,一春性品种盲目引入冬性品种种植区,为此加重了冻害死苗。 相似文献
12.
环县地处甘肃省东端,年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9.20℃,属于冬小麦栽培次适宜区.年播种冬小麦面积36万亩,占粮田面积的4 8.70%,人均种植冬小麦4.26亩.多年来,由于冬小麦越冬冻害死亡,导致其产量低而不稳.正常年份平均死亡率在10%~15%,减产7 500吨,最高年份平均死亡率达50%~65%,年翻耕改种面积达2 5万亩以上,占播面积的69.40%,减产35000吨,占正常年份小麦总产的73.10%,为了抓好冬小麦越冬管理,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现就冬小麦越冬死亡原因及防止措施,作如下分析,以供广大农户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陇东地区冬小麦越冬死苗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的防御措施是 :蓄水保墒 ,精细整地 ;适期播种 ,培育壮苗 ;合理施肥 ,确保播种质量 ;大力推广地膜小麦和小麦沟播种植技术 ;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小麦冬季死苗的原因,提出了选用抗寒品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适时灌溉冬水、科学铺施有机肥和及时覆土压麦等防止小麦冬季死苗的麦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小麦植株本身抗御寒冷、干旱的能力存在差异性,种植抗寒性能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播种过早,冬前已开始分化的麦苗耐寒能力减弱,遇到寒冷易导致严重死苗;晚弱苗本身积累的糖分少,遇寒冷、干旱也容易出现死苗;春季麦苗返青后遇倒春寒天气冻死麦苗。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市冬小麦死苗引起的思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叶劲松北京地区冬小麦死苗现象也较严重,部分麦田不得不改种春作物。死苗的原因主要是受特殊气象因素影响,这是比较一致的意见,但在同一灾害性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栽培管理水平确有较大的差异,这... 相似文献
17.
18.
晚茬小麦越冬死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测得的参数,建立了晚茬小麦越冬死苗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了最低死苗率的农艺组合方案,并对各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降低越冬死苗率的农艺组合方案,为降低晚茬麦越冬死苗率提供了栽培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