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量元素铜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是酶的必需组分和激活剂,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它在保证动物体健康生长和高效生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从Braude(1945)首次发现饲粮添加高剂量的铜可加快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并且提高饲料利用率以来,高剂量的铜、锌等具有抗菌促生长的特殊功效已被动物营养学家和养殖场普遍接受,并在生长猪、禽类等的日粮中广泛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脂类、蛋白质、纤维素、草酸、氧化物、维生素、磷酸盐、植酸盐及霉菌素的影响,在动物消化道吸收率较低,高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铜、铁、锌水平对仔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76头杜×(大×长)体重19-20kg的仔猪,随机分成8组,每组22头。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不同铜、铁、锌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和粪便铜、铁、锌排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铜250mg·kg-1、铁38mg·kg-1、锌138mg·kg-1对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效果最好;粪便铜排泄量随着日粮铜水平提高而成倍增加,铁、锌排泄量呈缓慢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日粮铜(Cu)、钼(Mo)添加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选用18月龄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12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3只。试验分为Mo 0处理和Mo5处理,Mo0处理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不加Mo,Mo5处理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加Mo(DM)5 mg/kg,每期设4个Cu水平,即0、20、30、40 mg/kg。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Mo 5 mg/kg显著降低了瘤胃液的pH,而显著提高了氨氮浓度、乙酸和总VFA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对瘤胃液pH和氨氮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乙酸、丙酸、总VFA的浓度(P<0.05);铜钼互作对氨氮浓度、乙酸、丙酸、丁酸及总VFA的浓度影响差异显著,对pH影响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当日粮中添加Mo为5 mg/kg,Cu为20 mg/kg时,有最适宜的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4.
铜是奶牛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所必需的元素。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各异,植物种类不同,饲草料中所含的微元素铜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缺乏与过量的问题。而且影响铜吸收率的因素繁多,因此,本文就微量元素铜的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奶牛铁铜锌锰4种微量元素营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生产实验,就铁、铜、锌、锰4种微量元素对于奶牛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症状、营养需要量,补给办法及原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试验设计,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去势蒙古公羊,分3组,即0.000%β-胡萝卜素(对照组)、0.005%β-胡萝卜素和0.008%β-胡萝卜素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及微生物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绵羊瘤胃中pH值没有影响;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有降低绵羊瘤胃中氨态氮含量的趋势;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使绵羊瘤胃中菌体蛋白含量降低,且存在随β-胡萝卜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菌体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有促进瘤胃中TVFA含量升高和降低乙丙比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8.
本试验通过在肉牛日粮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研究其增重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方法1.1试验牛的选择和分组选择14 ̄20月龄、体重150 ̄300kg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品种改良1 ̄2代的健康育成公牛30头,根据体重、品种、月龄按区组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头。牛的分组见表1。1.2试验方法按常规对比试验方法,3组牛的基础日粮组成均相同,精料采用玉米23.5%、棉仁饼36%、菜子饼8%、麸皮30%、食盐1%、石粉1%和小苏打表1试验牛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牛号开始体重品种月龄牛号开始体重品种月龄牛号开始体重品种…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对仔猪的营养具有重要作用,日粮中缺乏或者不足,仔猪的食欲、骨的矿物化、健康状况、生产性能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铁、铜、锌三种微量元素与仔猪营养的关系进行了一般性的概括与总结,为畜牧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不同鸡种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锌、铜对钼中毒绵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健康小尾寒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口服钼、铜和锌,Ⅰ组30 mg/(kg·d)钼,Ⅱ组30 mg/(kg·d)钼+15 mg/(kg·d)/铜、Ⅲ组30 mg/(kg·d)钼+15 mg/(kg·d)锌、Ⅳ组30 mg/(kg·d)钼+15 mg/(kg·d)铜+15 mg/(kg·d)锌、Ⅴ组单口服无离子水,试验期75 d.定期采血,测定血液T、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绝对值和血清α、γ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钼(钼≥30 mg/(kg·d))可引起绵羊T、B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造成免疫损伤.其中B淋巴细胞较敏感.30 mg/(kg·d)钼降低了血清γ球蛋白和α球蛋白含量.锌对钼中毒绵羊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铜的保护作用不明显;15 mg/(kg·d)锌和15 mg/(kg·d)铜协同对30 mg/(kg·d)钼所致绵羊的免疫损害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瘤胃微生物纤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体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某些厌氧细菌和真菌产生的降解纤维素的多酶复合体。本文对纤维体概念的提出过程、纤维体存在的证据、纤维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和功能以及瘤胃微生物纤维体类似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龙淼  李鹏  张燚  朱连勤  刘国文  王哲 《中国饲料》2012,(1):37-39,43
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霉菌毒素也具有高效的脱毒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瘤胃微生物对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的脱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瘤胃内栖居的厌氧微生物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和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日粮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ATP分别作为碳架和能量合成微生物蛋白(MCP)。MCP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以3只装有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淀粉与纤维素比例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底物使用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可溶性淀粉与滤纸纤维,底物比例设计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底物以30∶70的比例组的36小时纤维素降解率和微生物产量最高;同一底物的不同比例组则随时间点的推移,分别在8,16,24,24,24小时出现最大微生物产量,而后逐渐下降;另外,不同底物引起了微生物的区系及微生物体内的N素分配的变化;微生物真蛋白产量(因变量)与个数(自变量)有如下线性回归关系:细菌Y=0.05 0.104X(R=0.837);原虫Y=0.008 0.389X(R=0.988)。微生物真蛋白(因变量)与底物的NSC/SC比值(自变量)的回归关系:细菌Y=0.241 0 0.085 5X-0.037 1X2 0.002 9X3(R=0.739 7);原虫Y=0.227 6 0.085 3X-0.038 0X2 0.003 0X3(R=0.737 0)。  相似文献   

16.
冯强  王利华  荆丽珍  王光 《饲料工业》2006,27(23):52-54
在反刍动物瘤胃内栖息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瘤胃细菌、厌氧真菌和纤毛虫等原生动物.还有少量噬菌体。幼畜出生前,其消化道内并无微生物.出生后从母体和环境中接触各种微生物.但是经过选择,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在消化道定植、存活和繁殖.并随着幼畜的生长和发育,形成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因此,反刍动物瘤胃选择了其特定的微生物区系.这些微生物选择了瘤胃的环境,这种选择最典型的例子是只有反刍动物和单胃草食动物消化道才有厌氧真菌。  相似文献   

17.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及蛋白产量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主要为厌氧的细菌、纤毛虫和少量真菌 (Hugrate ,1 9 86) ,这些微生物厌氧发酵合成的微生物蛋白(MCP)可以为动物提供蛋白质需要量的 40 %~60 % ,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 (VFA)可以为动物提供能量需要量的 70 %~ 80 % (Church ,1 988)。Φrskov等 (1 993)研究表明 ,反刍动物小肠可利用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MCP ,而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是影响其机体营养代谢状况和生产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 ,研究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及其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因素 ,对进一步研究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copper (Cu), molybdenum (Mo) and sulphur (S) on urinary Cu and zinc (Zn) excretion in cattle. Four Simmental and four Angus heifers were fed low (L) or high (H) levels (mg/kg DM) of Cu (5, 40), Mo (1, 10) and S (0.2, 0.5%). Initially two of each breed was fed either LCu or HCu (2 mo). Then all eight animals were fed sequentially LCuHS (1.5 mo), HCuHS, HCuHMo and HCuHMoHS (2 mo each). Simmental had a higher urine flow,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excretion of urinary Cu and Zn compared to Angus, but only total Zn excre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Urinary Cu excretion was greatest with the HCuHMoHS diet. Urinary Zn excre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HS but not HS in combination with HMo and/or HCu. This study, 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biliary excretion, allows a direct comparison of urinary and biliary Cu and Zn excretion responses to dietary Cu, Mo and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