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资兴市已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吸收2750多位农民入社,人均增收2200元。1.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资兴市的养鱼专业合作社大都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养殖、销售、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为服务基础,通过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等形式实行科学化养殖、现代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正>湘阴县湾河李公湖渔场创建于1970年代,有精养水面80公顷,养殖户33户。2010年由养殖能手朱罗伟发起成立湘阴县湾河李公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简称"合作社"),入社养殖户38户。近几年来,该社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协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合作社+入社养殖户+辐射户"的发展模式,到2013年,入社养殖户的水、电、路和鱼池生态修复等养殖环境得  相似文献   

3.
正澄城县以现代设施农业为载体,以万亩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樱桃产业,成效显著、前景良好,2016年总产值突破1亿元,大樱桃产业已成为该县富民强县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一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向园区群众提供种苗、物资、技术及销售等服务,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药材产业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分析总结了政策资金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业扶持+扩大贫困户生产托管、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三变"+中药材种植、创新储藏加工+销售联结体、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强化科技研发+增强内生动力、品牌创建+提升产品公信力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省荥阳市王村镇被当地人称为"鱼米之乡"。自2008年当地养殖户成立王村镇黄河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再到黄河滩水产养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如今,这里的连片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 200公顷,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黄河鲤鱼连片养殖基地。而响应河南省"兴豫之光"行动计划的王村  相似文献   

6.
<正>一、创新发展模式,壮大明参产业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产销对接。由淮口镇云顶村6个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了金堂云顶明参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配送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成员2 000余户。为加强"金堂明参"行业管理和服务,2010年成立了金堂县明参协会,目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2015,(7):23
<正>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安市农民合作社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作用明显一是专业大户领办型。由种养及加工大户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植养殖及加工大户的管理经验、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企业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  相似文献   

8.
正昌黎县嘉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5月,拥有基地种植面积3.6万亩,涉及农户15000多户。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采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市场+农户"的新型模式,逐步形成了科技研发、繁种育苗、农资供应、种植服务、市场服务、冷链运输、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了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品特色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4月2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的养殖户在活畜交易市场进行活羊交易。近年来,该团大力发展养殖业,念活"羊经济",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养殖基地一处,在该团已形成"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养殖模式。该团八连养殖户张志和养殖肉用羊110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淮安市淮农薯业专业合作社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服务入社农民、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为宗旨,组织基地农民开展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入社成员从种植、加工、就业、销售、盈余返还等环节获得收益,人均年增收2000元。放大合作优势,增加成员收入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基地农户、加工大户、龙头企业组织到合作社为核心的组织中来,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君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地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是一家从事蔬菜和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运营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配送+互联网",种植基地位于湘阴县杨林寨乡合湖村,  相似文献   

12.
<正>民勤县绿丰源蔬菜产销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6月,位于著名的蜜瓜之乡民勤县收成镇,是一家集温室瓜菜种苗繁育、种植销售、技术服务指导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合作社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走"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精准扶贫产业模式,依托民勤蜜瓜"金红宝""银帝""西周蜜"等优势品牌,在收成、泉山、大滩等乡镇12个贫困村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11,(24):14
江苏省兴化市科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30万元,经过3年的努力,合作社年产值达2000万元。合作社采取农民+基地的发展模式,实行"五统一"管理格局,即统一规划塘口、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养殖技术模式、统一物资供应、  相似文献   

14.
于2006年6月注册成立的浙江省临安市鸿基兔业专业合作社,位于临安天目山镇落云村,是一家集种兔、饲料、兽药疫苗、技术、销售等"产、供、销"为一体的新型专业合作社。现有种兔场1家、兔用饲料厂1家,技术人员5名,联结养殖户60余户。2011年通过合作社联结出栏肉兔55万只,产值2500万元,利润近550万元。合作社曾荣获"2010年度临安市规范化合作社"称号。1.运作模式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  相似文献   

15.
正祁东县永玖黄花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拥有祁东县供销合作社入股参社的省级龙头企业1个,社员115人,成员遍布县内9个乡镇,辐射55个行政村组,是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社。合作社围绕当地黄花菜特色资源,按照"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全力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取得显著成效。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建设有机黄花菜核心种植基地51公顷、标准化示范基地450公顷,辐射基地3333公顷。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加工合同,实行"五统一"管理服务,产品保护价收购,人均增收2235元。  相似文献   

16.
<正>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玫瑰花种苗繁育、玫瑰鲜切花生产销售企业,公司前身为通海县骄阳花卉种苗专业合作社。2010年,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确定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的业务得到拓展。2013年生产销售种苗2150万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东海县桃山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十统一"措施,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路,实行工厂化、智能化养殖和"猪—沼—菜"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坚持"十统一"服务措施统一技术培训合作社聘请专家、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对社员进行养殖计划、饲养管理、防疫防病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社员"走出去"参观学习;每周给社员提供两次以上信息服务;合作社管理人员定期走访社员、了解养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简介:成立于2007年12月,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从事养殖的水产养殖户为主体。目前合作社养殖面积3150亩,其中无公害基地2000亩,年销售甘露青鱼等产品达200万斤,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卖鱼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高淳区东坝红岗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几年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带动、引领作用,实现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多赢,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立足服务领先,促进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后,始终坚持"服务成员第一,促进产业发展"的宗旨,以基地带动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品  相似文献   

20.
现代魔芋产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安康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代魔芋产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结晶——"安康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安康魔芋产业在基地建设中研究与应用的魔芋玉米立体种植、魔芋林下高效种植、魔芋"五边"生态种植三大种植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开发的魔芋即食休闲食品、魔芋方便食品、魔芋饮品和魔芋添加剂食品四类新型产品;魔芋市场营销的实体店销售和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两条主线。突出政府引导,园区承载;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循环发展。魔芋产业已成为安康市最具区域资源优势的新兴优势特色产业、朝阳支柱创汇产业和精准扶贫重点产业,赢得了"世界魔芋看中国,富硒魔芋数安康"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