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化空间是维持永续园林景观生态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理清园林绿化与鸟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5个鸟类生态多样性指标(丰富度、平均密度、差异度、均匀度、丰富度指标)作为评估不同绿化型态的园林的依据。结果发现:相较于绿化程度较低的园林,鸟种丰富度高的情况常发生于绿化程度较高的园林,因此,证实园林绿化程度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相当重要。最后,本文建议可通过提升园林绿化程度来达到增进鸟类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珍惜濒危物种,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雉类中包含种类丰富的经济鸟类与珍稀鸟类,是自然界生物中的重要动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存在历史非常悠久。雉类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其生存情况能够有效反映所处森林的质量、类型及保护情况。针对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雉类与森林生态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雉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珍稀雉类保护措施,进而实现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的恢复与维持。  相似文献   

3.
2018年笔者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普查,通过对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重要性,为小五台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提供相关的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怒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模式标本最富集的产地之一,几乎是横断山区的一个缩影,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该研究在对2004年TM影像判读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分布现状图,依据自然保护区景观资源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重新对怒江自然保护区福贡片区进行了细致的功能区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 ,对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非常详细 ,但对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还不多。对自然保护区的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可以为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开发和驯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退化等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对全球或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恢复生态学的定义,近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我国先进的恢复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结合当前国际前沿恢复生态学大会的主要内容提出恢复生态学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仙人洞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2017年7月至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仙人洞"三山"区域(蓉花山、拦马峰和老黑山)林下鸟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用红外相机累计1 715个工作日,监测到野生鸟兽共计9目18科23属25种,其中鸟类4目10科12属14种,兽类5目8科11属11种;发现黄喉貂、花尾榛鸡和鸮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北花松鼠、岩松鼠和野猪的相对丰富度最高;老黑山鸟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H=2.144),建议将老黑山区域纳入仙人洞保护区进行统一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的基础,需要保护水源、土壤,建立平整的生态关系,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物种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雷公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对该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进行详细阐述,然后提出系统功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监测工作数据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保证,又是获取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规律、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演替规律、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代表性的主要保护对象或生态指示种及其相关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以评估保护区重要典型植被类型演替动态、野生动植物种群/群落动态、外来入侵植物发展状况,以及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让科研监测数据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燕 《花卉》2020,(12):269-270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维护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特定区域,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物研究价值。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林业自然资源保护基地,松属类乔木受切梢小蠹危害影响较大。为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对切梢小蠹虫害进行专业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深入、全面研究切梢小蠹的生物学特性与在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现状,为小蠹类害虫的整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寒温带地区较大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植物保护区,是保护中国寒温带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地。既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也包括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冷湿景观,加入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嫩江源头,使之不失为中国北方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原始森林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水平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分析大同市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实现大同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保护园林生物多样性是当今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环保工作者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陕西地区为例,阐述了近年来陕西城市园林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分析了陕西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影响各种植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陕西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以期为未来其他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情况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及GIS空间技术对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研究进展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可视化的探索分析.结果 显示:(1)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森林旅游、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评价、群落结构等是我国森林公园的历史研究热点领域.(2)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的空间格局,东北区域及西南区域公园分布较为集中,青海及西藏地区相反.(3)1992-2017年期间国家森林公园的面积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提升,黑龙江、西藏、新疆、内蒙古4省贡献的面积较多,天津、上海、宁夏、海南4省市对全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面积的贡献较小.西部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数量有待提升,宁夏、海南2省的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有较大理论拓展空间,未来可以加强国家森林公园动态监测评价、森林公园管理制度保障、森林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智慧森林公园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来推动全国森林公园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论述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生物资源,促使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具体对策;继续做好保护区的基础工作;完善自然保护区区划,加强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与管理,协调建立自然保护区区域网络;开展多种经营,增强保护区自身活力;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建立和健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延庆区作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涵养区,面临着自然保护区分布分散与栖息地破碎化的问题,构建生态斑块与廊道组成生态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以延庆区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源地,通过最小阻力模型构建延庆区生态网络,旨在缓解生态斑块破碎化的问题,保障动物迁徙安全,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延庆区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研究成果可为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层面提出具有引领性和可推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旭  刘军  林杰君  刘会 《现代园艺》2012,(21):71-72
2011年春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永久监测样地内树木白蚁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4种植物受白蚁危害较为严重,其中马尾松和甜槠最为严重,株受害率分别达到了44.7%和51.2%。对上述4个树种白蚁的危害需引起足够的注意,而且对保护区内白蚁的防治应采取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扬 《花卉》2022,(22)
为了全面了解惠州洋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本文对其范围内动植物多样性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18科321属482种,其中蕨类植物占15科23属36种,裸子植物占3科3属4种,双子叶植物占90科241属367种,单子叶植物占10科54属75种。野生动物12目36科68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5科11种,爬行动物1目6科13种,鸟类6目18科33种,兽类7目7科11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自军 《花卉》2022,(6):103-105
本文对姚安县大尖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就加强专业化管理及促进保护区生物种群恢复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姚安县大尖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是土壤微生物量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与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息息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作为环境变化的重要生命指标之一,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更被认为是预警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生物指标。该研究梳理概括了土壤理化性质、气候、立地植物和人为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并指出今后的研究热点是加强全球变化背景下大尺度多生态系统的整合,综合考虑多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以及探讨在高生态压力下改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的方法,以期为今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