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庆祥 《现代园艺》2024,(9):126-128
为解决传统景观设计展示缺乏交互性和体验感的情况,以及提高目前城市景观“海绵城市”建设效率等问题。结合具象化的虚拟现实技术,针对景观设计需求确定开发路径,从系统功能、整体虚拟平台和具体的设计等方面,采用3ds Max和Unity 3D等相关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基于虚拟仿真的城市公园景观“海绵城市”建设系统。经验证,该系统通过性能测试,总体效果评估为90分以上,为提高城市景观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是人工营造的大型公园,该类公园的地势较低,为天然的涵养水源地,本着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链,建造为首府城市净化空气的天然“绿肺”。以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浅析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公园现状、空间艺术构架、风景园林要素、社会活动、文化与象征方面,突出湿地公园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呼吁人类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吴琳琳 《现代园艺》2023,(18):72-7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之一。以厦门市湖里区部分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微更新是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通过微更新不仅能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能提升社区活力。口袋公园是指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不受功能要求限制的特点。由于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理论高度契合,尝试将“城市微更新”与“口袋公园”2种理念相结合,以“城市微更新”理论指导“口袋公园”实践,通过“口袋公园”实现“城市微更新”理论的落地、完善,以期为城市旧社区空间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梁莉 《花卉》2022,(18)
柳州是广西第一批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是一座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城市空间格局浑然天成,素有“世界第一大天然盆景”的美誉。本文基于柳州山水格局本底,结合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并阐述建设山、水、城、人相依共融的山水型公园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滨水区进行景观规划时,必须坚持以“天然”为核心,把“生态学”思想融入城市的生态环境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环境的可利用资源。要注重城市的职能,把周边环境和滨水公园的功能结合起来,提高城市整体的品位和发展水平。还需注重市民的参与,必须贴近市民的使用性。为解决滨水公园景观生态的设计问题,本文结合广东江门近年发展,提出滨水生态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与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黑臭水体、马路拉链、城市内涝问题越发凸显,城市更新刻不容缓。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有效缓解城市的无序扩张问题,推动城市向生态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城市双修”模式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从“城市双修”概念着手,总结“城市双修”理论的应用原则,分析公园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城市双修模式应用的建议,以期能够为现代城市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冶河公园作为县域滨河公园,其设计以“创造优美生态空间”为线索,以“开放型城市公共绿地,平山县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功能定位为依据,规划设计除保留和继承传统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外,还充分融入生态节约理念,在特色彰显、文化传承、滨水景观设计上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
李玲蔚 《现代园艺》2023,(24):126-128
口袋公园是人民群众身边的休闲空间,能为人们提供具有温度的城市服务。近年来,苏州市倾力打造“公园城市”,重点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的方式,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希望能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营造更多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高品质绿色空间。科学的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对于口袋公园建设质量的提高及其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阐述了口袋公园相关概况,分析了苏州市口袋公园建设现状及常见植物,彰显“乡土性”、强调“功能性”、凸显“地域性”、注重“林荫化”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植物配置相关要点,旨在更好地推进苏州市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佳琪  白恒勤  王丹  孙翔 《现代园艺》2021,(5):91-92,9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城市公园功能的要求或希望不仅仅局限于花花草草的观赏性,还考虑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风格、是否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能否反映城市的文化、人文风情,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等等。城市公园是居民生活中游玩休憩的重要场所,公园的各项改造与修葺都应时时刻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改造重建中,既要结合当地文化与生态环境,又要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更加合理地改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公园建设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的必要途径。因此,以成吉思汗公园为例,分析其改造过程以及其空间结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发展重点提出突出“四个特色”,其中两个特色为城市特色和文化特色。本研究以牡丹文化为切口,简述洛阳牡丹文化历史,通过研究市区数十个大小公园,以景观中的面、体、意境为抓手,逐一分析每个点所表达牡丹元素的方式,总结牡丹元素在景观中的设计方法,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打造更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城市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以特色植物文化名片带动经济发展的城市提供更多景观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韩酉廷 《现代园艺》2023,(9):137-139+142
从分析海绵城市与生态公园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理念,遵循生态公园的基本理念,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市环境。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提出相关的规划策略,对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建华  刘丽云 《现代园艺》2022,(10):154-156
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化绿色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强对城市布局进行设计和建设,从“公园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转变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策略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尺度公园是城市中对市民开放的小型绿地空间,服务于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单个小尺度公园建设可改善城市区域内环境,而分布在城市中各个地点的小尺度公园相互交织,从而能提高城市整体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以镇江市京口区为例,分析总结小尺度公园分布、功能和存在的问题,强调小尺度公园设计应突出对城市中生态景观的修复和以更新织补的方式完善和修补城市空间,以期能为类似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钟巍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16-117
以济宁市人民公园为例,阐述城市中心公园植物配置特点与配置效果。并提出城市中心公园植物配置建议,为公园植物科学、合理的配置提供示例,以期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作出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郅爽 《现代园艺》2024,(5):162-164
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城市综合公园作为城市建设当中极其重要的生态活动空间,对城市的生态发展和形象风貌起着重要作用。但现如今城市公园多因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生态功能不足、服务质量落后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求,亟需更新提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河流、街道、生物系统的生态环境,实现多样化、全龄化、人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景观供给。通过城市自然环境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同,进而打造更加宜人的景观环境和更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发挥城市自然景观对每一个人的心理支持作用及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基于城市新区发展视角从项目概况、规划总则、规划布局、绿化规划4个层面,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理念及规划手法,以期为后续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增加,城区中心公园成为居民越来越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但城区公园目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施老旧,绿化养护效果差,功能缺失,道路状况差且布局不合理,空间连通性差等。本文以义乌市绣湖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为例,以解决公园现状和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目的,遵循完善功能、以人为本,保护生态、整合空间的原则进行景观提升,实现“旧园换新颜”。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但近年来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本文将以具体的设计案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工业衰退带来城市棕地数量激增,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公园城市”理论以建设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宜居城市为目标,其理念有利于推动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宜的城市棕地再开发。以公园城市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城市棕地再开发中的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的问题,提出打造城市棕地生态格局、建设城市棕地公园体系、完善城市棕地生产模式的城市棕地再生途径,为城市棕地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