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训练对象及目标、训练准备、训练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白颊长臂猿的采血训练,笔者所在动物园珍猴馆有2只白颊长臂猿,(雌)五瓜、(雄)四零,训练员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训练计划,并对五瓜做采血训练。经过不断的行为训练,五瓜能完成采血训练,这为以后在饲养管理、身体检查及疾病治疗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雄性白颊长臂猿的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报道雄性长臂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笼舍设施、饲料喂养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以重量法测定 2头白颊长臂猿日粮组成和比例 ,谷物饲料占总量的 5 2 63%。实践证明 ,生活集小群 ,过冬采用小气候保温房 ,有利于白颊长臂猿适应西双版纳勐 仑山地区生活  相似文献   

3.
圈养野生动物外伤治疗后的护理工作难度大,福州动物园1只雌性成年白颊长臂猿因打斗导致手臂撕裂伤,主要伤口长度约12 cm,手掌多处破损。治疗期间,前期使用自研改进的治疗笼进行保定、注射药物、包扎换药等工作;后期通过开展正强化行为训练,使受伤动物自主配合喷药,实现低应激护理。本文就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功能笼和行为训练相关要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环境,对福州动物园2只白颊长臂猿进行丰容,并根据丰容前后动物行为的变化对丰容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玩具丰容对白颊长臂猿的多项日常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个体1吃植物枝叶的行为显著增加,移动行为极显著增加;个体2地面活动、梳理同类、跑的行为显著下降和追逐行为极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同样表明,玩具丰容效果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记录1只人工育幼白颊长臂猿明显异常行为的矫正过程,矫正内容包括:(1)毛巾脱离训练;(2)吮吸手指、身体撞地、过度紧迫3种刻板行为矫正;(3)树栖行为恢复训练3部分.矫正采用环境丰容与食物丰容相结合的方式,幼猿由原简单布置的育幼室迁到备有较多攀爬绳索、可见同类行为模式、自然植被丰富等具有相当丰容程度的新笼舍,投喂方式由定时定点转为散放、不定时放置食物.毛巾脱离训练成功后,采用事件取样法对该长臂猿异常行为和树栖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幼猿吮吸手指、身体撞地、过度紧迫3种异常行为分别由原来87.6%、26.4%、17.2%降至44.8%、0%、0.2%;并成功激发其树栖生活的正常行为模式.休息、取食、运动行为由原来的40%、6%、3%提高至58%、17%、18%.  相似文献   

6.
白颊长臂猿是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我国白颊长臂猿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北京动物园目前共饲养了十几只白颊长臂猿,繁殖状况良好。2009年9月我园1只白颊长臂猿体表出现多处脓肿。后抽取脓液,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白颊长臂猿经治疗无效后死亡。剖检时发现其体内有亦有大量脓液,经分离培养,与体表分离到的是同一株细菌。该菌株经鉴定是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并对其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笼养白颊长臂猿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笼养白颊长臂猿的行为特征,包括休息行为、理毛行为等;再根据工作经验,对笼养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1发病经过2007年11月,本园1只成年雌性白颊长臂猿突然出现颈部僵直,无法转动,头向后仰,伴有流涎症状,无法自行张合口腔咀嚼。捕捉检查发现牙关紧闭,露苦笑面容,头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触摸颈项圈(铁已生锈)已嵌入肌肉内,外周毛发干、发粘,  相似文献   

9.
黄颊长臂猿属于IUCN濒危物种,仅分布于老挝、越南和柬埔寨。该物种微卫星的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对黄颊长臂猿SSR位点进行筛选,并对南京地区圈养黄颊长臂猿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计算了群体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亲缘系数等参数。结果显示,共获得黄颊长臂猿11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为0.175—0.701,观测杂合度(Ho)为0.067—0.8,期望杂合度(He)为0.191—0.770,其个体间亲缘系数普遍偏高。该圈养群体遗传多样性属于中度多态,为圈养种群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73-77
为鉴定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的细菌,本试验采用16SrRNA比对的方法对该细菌菌种的鉴定。荚膜群的鉴定方法采用PCR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试验采用皮下注射小鼠和SD大鼠的方法。结果显示:细菌为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敏感的药物有多黏菌素B、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壮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等。该菌能致死小鼠和SD大鼠。结果表明:从死亡白颊长臂猿肝脏中分离到的细菌是有毒力的荚膜F群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上海动物园的4只长臂猿(合趾猿"发发"、戴帽长臂猿"卷卷"、黄颊长臂猿"圆圆"和"洋洋")进行称重训练,同时记录了每只动物称重训练阶段的用时.发发、卷卷、圆圆和洋洋实现目标动作用时分别为71 d、41 d、47 d和54 d.笔者认为相对于有无训练基础,长臂猿性格对称重训练用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天津动物园于1994年底开始饲养白颊长臂猿,其中1只雌性(呼名唯唯)与雄性(呼名鲜鲜)于2000年9月份成功繁殖了第一胎白颊长臂猿。由于当时雌性产仔后对幼仔弃之不理,幼仔生命垂危,饲养员只好将幼仔取出放入新生儿早产箱内进行人工育幼并获得成功,这在我国华北地区尚属首例。此后,唯唯与  相似文献   

13.
圈养东北虎尾部采血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某动物园通过正强化行为训练,引导动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配合医疗人员完成检查,并成功对1只圈养东北虎完成尾部采血。科学的行为训练可以增加动物与饲养人员之间的信任,减少日常饲养管理中动物因环境改变和人为干扰产生的应激反应,避免了麻醉或物理保定对动物造成的伤害,提高了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5.
扬州动物园1只雄性白颊长臂猿"二丁"由于与其余3只长臂猿打斗,造成左臂撕裂伤,经保守治疗无效,引起伤口处感染后进行截肢手术。手术后伤口处恢复良好,行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采血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配合兽医对川金丝猴健康状况的检查,增加金丝猴与人的信任感,改善及减少金丝猴的刻板行为,提高动物福利。经过不断的行为训练,川金丝猴能完成采血。从训练对象及目标、训练准备、训练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川金丝猴的采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的3只猩猩在接受了行为训练后,相继完成了串笼、称重、肌肉注射、前臂静脉穿刺,及眼、耳、口、鼻、腹部和四肢检查等训练项目。所有训练项目均使用食物、响片正强化,动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完成,去除了化学保定或强制保定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动物行为训练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管理,丰富了动物行为,减少了刻板行为,提高了动物福利。训练发现,训练效果主要受不同的强化物、强化时间和训练环境的影响。刺激强烈或动作复杂的训练项目可以通过动作拆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行为训练是针对圈养大熊猫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进行的,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详细记录了大熊猫行为训练的方法、过程及训练目标,把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分解到具体的目标动作,并规范动作要求(站,坐,趴,躺),从食物和训练技术上严格把关,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大熊猫行为训练程序,为提高繁殖力和医疗检查提供方便条件,达到提高圈养大熊猫生存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20日,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小湖的湖心岛上的母白眉长臂猿产下l只雄幼仔,其父亲是长臂猿另一“家族”白颊长臂猿,这是国内首次繁殖长臂猿的杂交后代。中国现有4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黑长臂猿,它们在野外数量每种都不足100只,是中国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深圳市野生动物园于1996年开始饲养长臂猿,当初从国内引进5只雄性白颊长臂猿及1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当时它们均未成年,混养肘并未出现排斤现象。一年后1只雄性白颊长臂猿与白眉长臂猿产生感情,从此它们成双成对,形影…  相似文献   

20.
扬州动物园有两只白颊长臂猿先后处于展出区(喧闹)和繁殖区(安静)饲养,我们通过观察白颊长臂猿处在不同区域的日常行为,分别记录5日内运动、休息、取食、社会性行为时长和频次。结果分析发现,白颊长臂猿在展出区中取食行为所占时间高于繁殖区,运动、休息和社会性行为时间占比均低于繁殖区猿猴。两只长臂猿在展出区中运动、取食、休息频次高于繁殖区,展出区社会性行为频次低于繁殖区。其中雄性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运动频次,差异显著,雌性的差异极显著。雌雄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休息频次、取食频次和社交频次差异极显著。所以我们认为环境不同对白颊长臂猿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