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综述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笔者重点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存在农村垃圾污水污染严重、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农村乡风文明缺失等问题,总结了建设美丽乡村面临基础设施投入大、产业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农村污水垃圾市场化处理程度低、乡村人才缺失等现实困难。通过总结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笔者研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结合农村实际、坚持市场导向以及发挥乡村人才优势等几个关键问题,以期为各地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后旅游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已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于此,旅游扶贫成为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又一方向和课题。纵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探讨了扶贫的意义、作用和战略等,也提到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认为学者们多是研究旅游扶贫的前期问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之后,他们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省阳城县自古人杰地灵,农耕文化悠久,特色农产品甚多。近年来,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始终坚持"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突出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田园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和优质农产品"悠然阳城"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了百姓"的乡村振兴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全域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山余脉交汇处。全县地域面积1 968千米,辖17  相似文献   

4.
<正>5月13~14日,2017(第三届)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峰会暨美丽乡村主题年产业融合大会在江苏如皋举行。本届峰会由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联盟主办,花木大世界网、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和中国·如皋国际园艺城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风景园林设计单位、园林施工企业、花海旅游基地、乡村旅游和生态农庄的运营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话美丽乡村与花木产业融合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内容,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相比,农村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农村乡风文明落后等。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对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总结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旨在为各地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亮  颜亭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404-408
笔者对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乡村旅游产业创新乏力、效益低下、产品品质一般等一系列问题。对比欧美以及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乡村旅游依然比较落后,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中国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乡村旅游创新体系,并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企业经营管理等3个方面创新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对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总结经济林产业扶贫的主要成效,发现问题,提出发挥经济林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重要作用的政策建议。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对山西、四川和云南3省6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经济林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农民就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然而,脱贫地区的经济林产业还存在规划落实不到位、栽培品种混杂、管理措施粗放、加工存储产业滞后和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加强对经济林产业的宏观指导、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积极拓展林业产业政策、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品牌化水平和积极培育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更好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等6个工作机制,以及组织实施扶贫开发的10项重点工作: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和贫困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新农村建设走高起点科学规划、整合各种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打造之路,使全县新添了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旅游新景点。近年来,永善县委政府,在认真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把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整合资源、连片建设、集中打造"的原则,立足"美丽乡村、诗意田园"的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多方面投入、快速度建设、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以省级重点村、市县级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对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巨大。乡村旅游游客旅游行为研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作者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以福建泉州双芹村乡村旅游区为案例,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游客旅游行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游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偏好行为、旅游空间行为、客主交互效应和旅游体验评价认知等旅游前、中、后的行为进行研究,总结了福建沿海地区乡村旅游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并提出了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门头沟新型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能从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人们最好的选择。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选取门头沟各乡镇的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门头沟乡村旅游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经过对门头沟乡村旅游经营方和消费者的实地调研。SPSS分析的结果显示,尽管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游客不断成熟和个性化,门头沟乡村旅游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门头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条件差、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筹集资金渠道狭窄、游客满意度有待提高等因素,致使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完善。针对制约门头沟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研究门头沟乡村旅游,旨在把门头沟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门头沟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罗红  陈晓  何忠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294-302
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旅游者决策行为直接决定其出行的选择,因而对乡村旅游者低碳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将对乡村旅游接待地和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以推拉模型为基础,将游客低碳乡村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归为推和拉2类,依据对北京市300位游客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除了游客学历、收入等客观因素外,还受到游客的出游经验、所持低碳乡村旅游态度、低碳乡村旅游感知价值、乡村旅游目的地特色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并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梳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脉络,总结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主要研究问题导向表现为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消费、乡村旅游业的地位与估算、乡村旅游的行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政府层面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旅游影响与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开发等方面,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在乡村经济基础上的乡村文化。国内乡村旅游问题、成绩同时存在,问题值得重视,需要完善提高,成绩值得肯定。讨论认为:(1)促进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本土经验挖掘,实现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融合。(2)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建设、环境各方面共同发展,才是根本目标,是发展城乡旅游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任大欣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84-290
[目的]旨在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方法]分析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前人研究的进展之后对郎德上寨的乡村旅游进行了实地调查;针对苗族特色的全民参与乡村旅游制度,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访谈;在考察乡村旅游的影响方面,主要针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当地特色的自然资源和苗族特色的社会制度密不可分;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知乡村旅游的发展对郎德上寨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起着积极作用。[结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重视乡村文化,以及充分调动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周志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42-245
摘要: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当前,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初级化、同质化和老龄化的困境。人才培养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综合分析了乡村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目标以及发展路径,为乡村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010年至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兵团3个连队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7个连队入选2010年至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3个连队为:一师十一团十三连、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十三师红星一场三连;入选监测合格名单的7个连队为:四师六十四团十四连、六十六团八连、七十七团八连,六师一〇一团二连、军户农场二连,十师一八一团一连、一八八团一连。兵团着力打造产业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美、便民服务体系健全、职工群众幸福的美丽连队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促进连队宜居宜业、职工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17.
旅游扶贫作为新型自身造血式、开放式的扶贫方式,自提出之日便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将导致贫困的因素划分为4类并分析旅游发展对这些因素的缓解消除作用。以甘肃省白银市龙湾村为研究区通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其综合扶贫效应感知值为3.33。其中经济带动效应感知值最高为3.72;权利提升效应感知值次之,为3.45;思想促进效应感知值与资源弥补效应感知值分别为3.31和3.15。在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探究了其效应感知值的差异原因,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各类效应感知值提供了政策建议。目的在于为龙湾村旅游扶贫和谐、持续、稳定、合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尝试探索旅游型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和分析新乡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体系,权衡不同开发模式的利弊,根据新乡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将其开发类型归纳为五类:乡村风景型、红色旅游型、现代新农村型、农业资源型和自然风光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等三个准则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82(最高为1.00)。自然风光型城乡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景区投资环境、企业年终效益、游客满意程度方面表现突出,较之其他旅游类型,新乡市应优先发展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企业年终效益所占权重最大,为13.1%,成为衡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使用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简化了指标的量化,在权重的估算中去除了人为赋值的主观性,是一种新颖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和分析新乡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体系,权衡不同开发模式的利弊,根据新乡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将其开发类型归纳为五类:乡村风景型、红色旅游型、现代新农村型、农业资源型和自然风光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等三个准则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82(最高为1.00)。自然风光型城乡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景区投资环境、企业年终效益、游客满意程度方面表现突出,较之其他旅游类型,新乡市应优先发展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企业年终效益所占权重最大,为13.1%,成为衡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使用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简化了指标的量化,在权重的估算中去除了人为赋值的主观性,是一种新颖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章郡  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316-320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扶贫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有利于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文章以渝东南地区为例,运用区位理论和空间组织理论探讨其动力机制,分析其空间变动过程,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地进行空间结构组织。研究发现,渝东南乡村旅游地在空间上整体呈离散型分布。除与客源地之间的简单点轴联系外,点状极化现象和轴向一体化结构开始出现。构建区域旅游集散体系,打造区域旅游客流通道,完善区域空间网络化结构是实现其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